含炮字的成语大全

炮字的常见组词有:风雷火炮、船坚炮利、连珠炮、马后炮、炮筒子、放空炮、糖衣炮弹、如法炮制、敲锣放炮、枪烟炮雨、炮凤烹龙、炮火连天、烹龙炮凤、炮龙烹凤、鸟枪换炮、放马后炮、炮、扯旗放炮、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炮字相关信息

  • 拼音páo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70AE
  • 五笔OQNN
  • 仓颉FPRU
  • 郑码UORY
  • 四角97812

炮páoㄆㄠˊ 烧:~炙。~烙(luò)。~制。 炮bāoㄅㄠˉ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

含炮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烹龙炮凤 拼音 pēng lóng páo fèng 注音 ㄆㄥ ㄌㄨㄥˊ ㄆㄠˊ ㄈㄥˋ 解释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出处 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例子 座上若无油木梳,烹龙炮凤总成虚。(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菜肴或艺术作品。 感情 烹龙炮凤是中性词。 繁体 烹龍炮鳳 近义 炮凤烹龙、炙凤烹龙、烹龙炰凤 英语 cook white horse and pheasant
炮龙烹凤 拼音 pào lóng pēng fèng 注音 ㄆㄠˋ ㄌㄨㄥˊ ㄆㄥ ㄈㄥˋ 解释 见“炮凤烹龙”。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三回:“这些人经常大宴宾客,炮龙烹凤只当常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菜肴或艺术作品。 感情 炮龙烹凤是中性词。 繁体 炮龍烹鳳 近义 烹龙炮凤 英语 the sumptuousness and rarity of the dishes
马后炮 拼音 mǎ hòu pào 注音 ㄇㄚˇ ㄏㄡˋ ㄆㄠˋ 解释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出处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盘‘双车错’,第二盘‘马后炮’,第三盘,小卒‘逼宫’,杀得路断人稀。”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感情 马后炮是贬义词。 繁体 馬后炮 近义 事后诸葛亮 英语 belated effort 日语 あとの
糖衣炮弹 拼音 táng yī pào dàn 注音 ㄊㄤˊ 一 ㄆㄠˋ ㄉㄢˋ 解释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反动派用腐蚀、拉拢、诱惑等手段向无产阶级进攻或进行颠覆活动。 出处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 例子 (1)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最容易被糖衣炮弹所打倒。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干部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滑入了经济犯罪的泥坑。 正音 “弹”,不能读作“tán”。 辨形 “糖”,不能写作“塘”。 用法 偏正式;作
放空炮 拼音 fàng kōng pào 注音 ㄈㄤˋ ㄎㄨㄥ ㄆㄠˋ 解释 发射出去的炮弹未击中目标。比喻说话未达到目标。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七章:“你又放空炮,说空话,让那些中农户白白高兴一场。” 例子 吴强《红日》第一章:“蹲在老远放空炮,算得什么?”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说空话。 谜语 飞机上打仗 感情 放空炮是贬义词。 反义 有的放矢 英语 fire blank shots(talk big; spout hot air)
船坚炮利 拼音 chuán jiān pào lì 注音 ㄔㄨㄢˊ ㄐ一ㄢ ㄆㄠˋ ㄌ一ˋ 解释 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出处 清 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例子 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海军强盛。 感情 船坚炮利是中性词。 繁体 舩堅炮利
炮凤烹龙 拼音 páo fèng pēng lóng 注音 ㄆㄠˊ ㄈㄥˋ ㄆㄥ ㄌㄨㄥˊ 解释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出处 唐 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例子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我只道怎生般炮凤烹龙,五供养,来燕来宗。”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豪奢珍奇的菜肴。 感情 炮凤烹龙是中性词。 繁体 炮鳳烹龍 近义 烹龙炮凤 英语 cook pheasant and white horse(cook dainty meats and fine
枪烟炮雨 拼音 qiāng yān pào yǔ 注音 ㄑ一ㄤ 一ㄢ ㄆㄠˋ ㄩˇ 解释 形容激烈的争战。 出处 《辛亥革命·安徽光复记》:“北皖以处于南北战争必趋之地,故凤颖二府属地仍在枪烟炮雨之中。”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场面。 感情 枪烟炮雨是中性词。 繁体 槍煙炮雨
鸟枪换炮 拼音 niǎo qiāng huàn pào 注音 ㄋ一ㄠˇ ㄑ一ㄤ ㄏㄨㄢˋ ㄆㄠˋ 解释 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例子 老舍《歇夏》:“所谓鸟枪换炮者是也,只显出人类的愚蠢。”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 感情 鸟枪换炮是中性词。 繁体 鳥槍换炮 英语 fowling piece has been replaced by artillery piece
扯旗放炮 拼音 chě qí fàng pào 注音 ㄔㄜˇ ㄑ一ˊ ㄈㄤˋ ㄆㄠˋ 解释 比喻公开张扬。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例子 不用扯旗放炮的,不要弄得谁也知道了。李准《李双双小传·不能走那条路》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制造声势。 感情 扯旗放炮是中性词。 繁体 撦旗放炮 近义 大张旗鼓
放马后炮 拼音 fàng mǎ hòu pào 注音 ㄈㄤˋ ㄇㄚˇ ㄏㄡˋ ㄆㄠˋ 解释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例子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的当前的阶级斗争》:“切忌不要使问题成了堆,才来一个总结,放马后炮。”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事后诸葛亮 感情 放马后炮是贬义词。 繁体 放馬后炮 近义 事后诸葛亮 英语 start firing after the enemy has gone 德语 Bemerkungen mac
炮火连天 拼音 pào huǒ lián tiān 注音 ㄆㄠˋ ㄏㄨㄛˇ ㄌ一ㄢˊ ㄊ一ㄢ 解释 炮火: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连天:连接着天空。形容枪炮声、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战争十分激烈。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就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例子 (1)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到处是炮火连天的战场。 (2)在杀声震耳,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战士们狠狠地打击着来犯的敌人。 正音 “炮”
炮筒子 拼音 pào tǒng zǐ 注音 ㄆㄠˋ ㄊㄨㄥˇ ㄗˇ 解释 比喻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急性人。 出处 胡正《汾水长流》第六章:“孙茂良倒是个炮筒子,可就是嘴上少了个笼头。”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这个河南人许作梅,是个有名的炮筒子。”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炮筒子是中性词。 繁体 炮筩子 近义 直肠子 英语 person who shoots off his mouth 日语 気短(きみじか)で単刀直蕑(たんとうちょくにゅう)に言う人 法语 franc-parle
风雷火炮 拼音 fēng léi huǒ pào 注音 ㄈㄥ ㄌㄟˊ ㄏㄨㄛˇ ㄆㄠˋ 解释 形容十分急躁。 出处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风雷火炮是中性词。 繁体 風靁火炮
连珠炮 拼音 lián zhū pào 注音 ㄌ一ㄢˊ ㄓㄨ ㄆㄠˋ 解释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例子 王朔《橡皮人》:“徐光涛气得一下没说出话,接着连珠炮似地连骂带说。”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连珠炮是中性词。 繁体 連珠炮 英语 drumfire(continuous firing)
如法炮制 拼音 rú fǎ páo zhì 注音 ㄖㄨˊ ㄈㄚˇ ㄆㄠˊ ㄓˋ 解释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出处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例子 两个茶房将第二箱抬到舱面上,他如法炮制,一箱书又变成了一箱半,还撕碎了几个厚纸包。(鲁迅《而已集 再谈香港》) 正音 “制”,不能读作“zì”;“炮”,不能读作“pào”。 辨形 “制”,不能写作“治”。 辨析 如法炮制和“依样画葫
敲锣放炮 拼音 qiāo luó fàng pào 注音 ㄑ一ㄠ ㄌㄨㄛˊ ㄈㄤˋ ㄆㄠˋ 解释 谓大张旗鼓地活动。 出处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炮的硬出头!” 例子 他们敲锣放炮,把气氛推向高潮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造势。 感情 敲锣放炮是中性词。 繁体 敲鑼放炮 近义 敲锣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