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栗字的成语大全

栗字的常见组词有:战栗失箸、浞訾栗斯、战战栗栗、陆詟水栗、栗栗危惧、火中取栗、汗洽股栗、股战而栗、肤粟股栗、栗、不寒而栗、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栗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6817
  • 五笔SSU
  • 仓颉MWD
  • 郑码FJF
  • 四角10904

栗lìㄌㄧˋ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

含栗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战栗失箸 拼音 zhàn lì shī zhù 注音 ㄓㄢˋ ㄌ一ˋ ㄕ ㄓㄨˋ 解释 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例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董卓饮食谈笑自若。”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战栗失箸是中性词。 近
栗栗危惧 拼音 lì lì wēi jù 注音 ㄌ一ˋ ㄌ一ˋ ㄨㄟ ㄐㄨˋ 解释 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 《尚书 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例子 夫以我一人所遭之无依著若此。而带累妻子,举世行乎栗栗危惧之涂,吾能无缺然哉!(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害怕。 感情 栗栗危惧是贬义词。 繁体 栗栗危懼 近义 战战兢兢 反义 毫不畏惧 英语 be in fear and trembling (quiver in one's boots)
股战而栗 拼音 gǔ zhàn ér lì 注音 ㄍㄨˇ ㄓㄢˋ ㄦˊ ㄌ一ˋ 解释 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出处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例子 东汉·班固《汉书·高五王传》:“因退立,股战而栗。” 用法 作谓语;形容恐惧异常。 感情 股战而栗是贬义词。 繁体 股戰而栗 近义 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英语 tremble with fear
肤粟股栗 拼音 fū sù gǔ lì 注音 ㄈㄨ ㄙㄨˋ ㄍㄨˇ ㄌ一ˋ 解释 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时。 感情 肤粟股栗是中性词。 繁体 膚粟股栗
汗洽股栗 拼音 hàn qià gǔ lì 注音 ㄏㄢˋ ㄑ一ㄚˋ ㄍㄨˇ ㄌ一ˋ 解释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出处 宋 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恐惧时。 感情 汗洽股栗是中性词。 繁体 汗洽股慄
浞訾栗斯 拼音 zhuó zī lì sī 注音 ㄓㄨㄛˊ ㄗ ㄌ一ˋ ㄙ 解释 谓妄自尊大。 出处 繁体 浞訾慄斯
火中取栗 拼音 huǒ zhōng qǔ lì 注音 ㄏㄨㄛˇ ㄓㄨㄥ ㄑㄨˇ ㄌ一ˋ 解释 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出处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例子 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正音 “栗”,不能读作“sù”。 辨形 “栗”,不能写作“粟
陆詟水栗 拼音 lù zhé shuǐ lì 注音 ㄌㄨˋ ㄓㄜˊ ㄕㄨㄟˇ ㄌ一ˋ 解释 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出处 东汉·班固《东都赋》:“陆詟水栗。”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陆詟水栗是中性词。 繁体 陸詟水栗
不寒而栗 拼音 bù hán ér lì 注音 ㄅㄨˋ ㄏㄢˊ ㄦˊ ㄌ一ˋ 解释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例子 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栗”,不能写作“粟”、“票”。 辨析 不寒而栗和“毛骨悚然”;都形容害怕、恐惧。但“毛骨悚然”语义重;并可形容非常冷;不寒而栗不能形容冷;
战战栗栗 拼音 zhàn zhàn lì lì 注音 ㄓㄢˋ ㄓㄢˋ ㄌ一ˋ ㄌ一ˋ 解释 见“战战栗栗”。 出处 《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例子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恐惧等场合。 感情 战战栗栗是贬义词。 繁体 戰戰栗栗 近义 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