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女中創於西元1924年(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原名「台北州立基隆高等女學校」,日人近藤廉三為首任校長;初借「基隆尋常小學」(今仁愛國小)為校舍,借「基隆第一公學」(今信義國小)為辦公處,至民國十五年校舍完工,方遷入現址。民國廿七年,日人池誠安祥繼任校長,至民國卅四年十二月臺灣光復為止。
民國卅五年元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派鄧世英先生主掌校政,改校名為「台灣省立基隆女子中學」。三月,即由廖碧芳校長接充;八月,復由孫致和校長繼任。民國四十年,劉平侯先生任校長;四十三年,石季玉先生任校長。光復初期,舊有校舍已多毀於戰火,物質缺乏、民生困苦,僅有高初中部六班,學生一七八名。嗣經歷任校長慘淡經營,加以政府極力推廣教育普及化,學生急遽增加;至民國四十二年時,學生已擴增至一千三百六十人;民國四十四年,並於暖暖設立分部(五十九年停辦)。
民國四十六年,黃東生校長就任。在長達十六年的服務期間,對於整頓校務、充實設備,整建校舍等方面均悉力以赴,先後興建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及其他校舍,奠定學校之現代規模。五十七年,開辦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初中部因而停招,同時附設高級家事職業補習學校(夜間部);五十九年,初中部結束,分部停辦,遂更名為「臺灣省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
民國六十二年,徐瑞桃校長繼任。為提高學生素質,停止增班,並致力發展學校特色,擴充教學設備。六十六年起破土興建現今校舍,黌宮宏規漸備。歷經十八年的努力,基隆女中非但升學率逐年提高,而且校友陳君鳳於七十三年(1984)世界盃跆拳道錦標賽獲得羽量級金牌,校友童雅玲於八十一年(1992)獲得世界奧運表演賽跆拳道羽量級金牌,校友陳怡安分別在七十七年(1988)、八十一(1992)年獲得世界奧運示範賽跆拳道羽量級金牌,奠定本校為培養跆拳道人才搖床的基礎,在地方人士心中也建立良好的印象。
民國八十年二月,王麗君校長就任。民國八十三年,學生李郁勻榮登大學聯考第一類組狀元,不但為地方父老津津樂道,更是她認真辦學的最好佐證。本校在王校長用心經營下,各項制度規模日趨完善,成為北部地區眾所肯定的理想高中。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施啟文校長繼任,校園氣氛和諧。民國八十九年八月,溫烘祥先生於首屆國立高中校長遴選中脫穎而出,榮膺基隆女中校長。因過去辦學績優,曾榮獲特殊優良教師與師鐸獎的肯定。以溫校長的專業和熱忱,奠定基隆女中新的發展契機。
民國九十三年八月,黃火文先生於國立高中校長遴選中榮膺基隆女中校長,以培育優質自信的學生,提昇學校競爭力為目標,積極改善教學設施,如教室加裝冷氣機、投影機等。94年科展生物科、96年科展化學科雙雙榮獲台湾優等第一名。四年內並獲教育部门頒「春暉專案」、體育績優學校、藝術教育示範學校、人權教育示範學校,96年更獲選為「優質化高中」。
民國九十七年八月,曾華錚校長到職任事,將繼續帶領基隆女中成為最優質的高中
校地面積:39209平方公尺。
學生人數:日間部57班,2357人;進修學校6班,142人。
教職員工:教師139人,職員23人,技工、工友14人,合計176人,其中教師碩士以上63人,佔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