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 教学规模:
- 周边环境:
- 收费合理:
- 教学设备:
- 教学质量:
- 师资力量:
- 校园环境:
- 社会影响:
- 校园食堂:
一颗充分展示时代风采的校园明珠,镶嵌在大别山麓长江北岸举水河畔,使历史悠久的小城锦上添花。她就是诞生于共和国成立时的礼炮声中的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属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是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
1994年,学校整体搬迁。新学校占地面积200亩、投资助2000万元,1993年6月奠基,历时13个月,实现了举校搬迁。她以其宽阔的地理优势,精当的规划设计,恢宏的建筑群体,活泼美丽的风采,令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和省内外数万光观者赞不绝口。
新校园的美,注入了决策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美学思考与美学要求,体现了设计者的美学素质和建设者的美学智慧,她融校园、花园、乐园于一体,集美观气派于一园。
新校园首先给人地理环境优越和规模宏大的美感,她矗立于一片北高南低的向阳缓坡,三面环绕碧绿田野,东面临近邾城公园;既避开了喧器闹市,又偎依着新洲城关;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校园中最雄伟的主建筑--科技楼在校园主轴中段,与黄金分割的教学、生活、运动三大区间,从韵律和气质上相互延伸,相互衬托,形成气势磅礴的整体动态,给人以拓展视野、升华境界、开阔胸怀的艺术感觉。
迁建后的一中教育技术装备优良,生活设施设备完善。学校现在52个高中教学班,2名特级教师,86名高级教师。学校形成了集优美的园林特色、良好的校风校纪、和谐的人际关系、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一体的隐性课程体系。 新一中继承和发扬过去光辉传统,同时积极开拓创新,在科教兴国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牢固树立“举‘三个面向’之旗,走科研兴教之路,务素质教育之实,育自主创新之人”的办学思想,努力探索和实践“自主--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心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策略,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学校已形成“五为主”的科研特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行,以应用研究为主;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同步,以微观研究为主;全面研究与重点突破结合,以重点突破为生;骨干先行与全员参与结合,以全员参与为主;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行动研究为主。
“九五”“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多项课题研究任务,推出一大批课题成果和论文论著。群众性科研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了教师队伍向研究型、创新型转变。
世纪之交,新洲一中由市级示范性学校一跃而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五年来,学校坚持“三个面向”之旗,走科研兴教之路,务素质教育之实,育和谐发展之人,积极构建和实验“自主---创新”教育模式,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新洲一中始终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以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尚美、创新的人格为根;以学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培育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为魂;以开发学生潜能、开启学生自主心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学校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理想远大、基础深厚、知青意行合一的能适应未来、挑战未来、创造未来的精英。
学校以办学的高水平、高品位、高质量和雄厚的综合实力享誉江城,蜚声荆楚。学校以突出的办学实绩,赢得了湖北省文明单位、省市示范性高中、湖北省教科研50强、武汉市对开放学校等17项省级和15项市级殊荣。
- 上一个: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中学
- 下一个:黄陂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