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朗读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

【注释】:
【注释】:
原题:《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苏舜钦 古诗谟蔡大

诗写中秋之夜,诗人对月怀人,情深意挚。仅从立意看,在咏月作品中实属平常。使这首诗成为名唱的是这首诗中对月光的描写。如诗中写月光之明亮:“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月光是如此明亮,在这样的月光下,似乎看得见自己的经脉,海底的游鱼都已无处藏身!奇!月光之之清,令作者“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中海天相通,某年八月,有人乘座浮槎来到一个地方,“有城郭状,屋舍俨然,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原来此人到的正是天河。诗人用这个典故证月光之清亮已不似人间。设想奇特,描绘生新,使月成为诗的主体。正体现了宋初力求避熟就生、推陈出新的诗歌作风。(南山种豆)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的诗词大意

独自对月心悠悠,所以人没有看到让我愁。
古今公认可惜今晚,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令人满意,十天阴下雨这夜收。
不只是人间珍惜这月,天也有意在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轻轻拂渐渐上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绿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看看自己一直想要见筋脉,无法逃避鱼龙忧虑。
不怀疑自己世代在地上,只担心木筏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这个时候没有交往。
心灵魂冷烈知道不睡觉,努力为这笔传中国。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吴泳

晴岚扑扑染人衣,龢意溶溶接岸陲。

春事平铺都放着,不应只认小桃枝。

宋代:晏几道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

寻尽短长亭。

宋代:李大异

家传文献六经香,袖有骊珠日月光。

乔木阴阴人已远,只应故笏是甘棠。

唐代:冷朝阳

飞阁青霞里,先秋独早凉。

天花映窗近,月桂拂檐香。

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

空闻指归路,烟处有垂杨。

宋代:张耒

秋山多远声,日暮尤百态。

鸣风落高树,清涧泻寒濑。

鸣蜩默谁怜,喑死不偿罪。

恐帝独不已,有诉未逢解。

天时激汝曹,宁自知进退。

吹嘘成踊跃,刍狗忌撤祭。

庭空月宵挂,园冷露晨沛。

嗟哉心虽忘,俯事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