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 用前人韵 以上五首见中州乐府

月上海棠 用前人韵 以上五首见中州乐府朗读

傲霜枝袅团珠蕾。

冷香霏、烟雨晚秋意。

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

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注释】:
在金代中期,文坛领袖党怀英以诗文书法得享盛名,词作亦入妙境。本词是他的一篇名作。词的写作时地没有明确记载 。根据词中“栗里”和新述 ,可能写作于金世宗大定五年(公元1175 )前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县令一职官小政繁,作者清高自许,难免厌怨,本词抒发了词人倦游无味欲辞官归隐的惆怅心情。
上阙“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摹画出一幅淡雅的秋菊烟雨图 。“傲霜枝”出自苏轼诗“菊残犹有傲霜枝。”“袅团”状菊,类丛,言盛茂状 。“冷香”幽冷的芳香气味。茂盛的菊花丛中,一颗颗带着雨珠的花蕾晶莹闪烁,秋风微拂,枝蔓摇曳,阵阵幽冷的芳香在如烟似雾的霏霏细雨中飘散,深深地感到了晚秋的风光与神韵 。二句明写景,暗喻人,“晚秋意”三字概括了词人对新见景色的观感。接下来词人由景及人 ,本人也进入画卷:“萧散绕东篱,尚仿佛 、见山清气。”此情此景,使我们感到词人是与陶渊明有共鸣之处,诗情画意都能联想到陶诗。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诗二十首之五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归鸟诗》)对比之下不难看出词人是在赏菊中想到喜菊名人的陶潜,同为爱菊,自己非常追慕渊明。这点也可从词中“仿佛”二字看出。即是说,陶潜当日“悠然”自得,如今自己也颇感同身受。词中写山气清新佳妙,正与陶诗“日夕气清”相应。暗喻词人现花也正处“日夕 ”之时。陶渊明折腰之叹,更使词人在见繁政务之余远慕陶令,“西风外 ,梦到斜川栗里”写出词人梦想自己也能像陶潜一样在“归故里”后,逍遥自在地 “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斜川和栗里都在江西境内。据《宋书》载“潜尝往庐山 ”,途经栗里,以词人此句中借栗里言“ 悠闲 ”。“西风外”的‘外’字为方位词,如“怡柳映,杏花遮,东风外,旗斜”(《百花亭》杂剧第一折)在这里“外”有内中、其中的意思。
下阙:“断霞鱼尾明秋水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继写景色。前句化用苏轼《游金山寺》诗“断霞半空鱼尾亦”,后句直写秋江晚景,“飞鸿”二字动感极强。那朵朵晚霞被残阳辉映得如同绯红的鱼尾,一江秋水也纷外澄明。天边暮霭中三两点飞鸿隐隐移动。意境高远,写象瑰丽,动静相宜 。语意苍茫,隐含思归。“疏林飒秋声 ,似知人、倦游无味”,用典,西晋张翰故实,张翰为齐王东曹椽,在洛阳见秋风起,引起乡思 ,怀恋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意尔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归。历来诗词多借用秋风起寓思归浑意,词中写疏林中飒飒秋风声阵阵响起 ,好像知道“宦游吾倦已”(见辛弃疾《霜天晓角》)“无味 ”,乏味,有‘鸡肋’的意思,倦游无味道尽此时心态 ,貌似平淡 ,实则意蕴极深。归去是意愿 ,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词人慨叹:“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思归而不得归,大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郁闷惆怅。
本词艺术表现力极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曰 :“融情景中,旨淡而远,迂傀(元代水墨山水画家倪云林 )画书,庶几似之。”评论公允恰当。通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起书、过片结束,无一不是以景记以景致,由景入情,由情出景,交相辉映,发人深思。

《月上海棠 用前人韵 以上五首见中州乐府》的诗词大意

傲霜枝袅袅圆珠蕾。
冷香消散、烟雨晚秋意图。
萧散绕东篱,还仿佛、见山清凉之气。
西风外,梦见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巴表明秋水。
带二、三、飞鸿点烟时。
疏林飒飒秋天的风声,似乎知道人、疲倦游无味。
家何处,太阳已落下西山紫翠。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月上海棠 用前人韵 以上五首见中州乐府》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李复

杜曲樊川旧化城,东西相峙两牛鸣。

岩前宝塔藏遗烬,殿里长灯续旧明。

万法分流皆有相,一心息妄自无生。

丛林是处经行遍,会向东山记姓名。

唐代:韦庄

养尔逢多难,常忧学已迟。

辟疆为上相,何必待从师。

宋代:宁参

何必观春渚,他山质自奇。

危层分荡漾,峭碧认逶迤。

禁陛宜相接,星机好共支。

高空如有阙,一补未为迟。

明代:实印

钟声如一寺,林影望还分。

径转塔才见,轩开溪共闻。

相过成晚步,分坐见秋云。

诗卷娱禅暇,晴窗花气熏。

宋代:秦观

虎去藜藿采,珠在其川媚。

君子一诎信,实系天下事。

念昔元丰间,公初谪南裔。

托词吊湘水,闻者为心醉。

踰年憸臣逐,国老起相继。

除公守襄阳,士始有生意。

兹焉归法从,乃是朝廷计。

在公何足云,事业本余弃。

掖垣美花木,入直春正丽。

同僚看家风,立马挥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