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花过雨

谒金门·花过雨朗读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注释】: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 。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子调名下有题——《怀故居 》,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 ,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 ,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 ,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 ,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谒金门·花过雨》的诗词大意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如果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谒金门·花过雨》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宁参

何必观春渚,他山质自奇。

危层分荡漾,峭碧认逶迤。

禁陛宜相接,星机好共支。

高空如有阙,一补未为迟。

宋代:李复

杜曲樊川旧化城,东西相峙两牛鸣。

岩前宝塔藏遗烬,殿里长灯续旧明。

万法分流皆有相,一心息妄自无生。

丛林是处经行遍,会向东山记姓名。

唐代:韦庄

养尔逢多难,常忧学已迟。

辟疆为上相,何必待从师。

明代:实印

钟声如一寺,林影望还分。

径转塔才见,轩开溪共闻。

相过成晚步,分坐见秋云。

诗卷娱禅暇,晴窗花气熏。

宋代:秦观

虎去藜藿采,珠在其川媚。

君子一诎信,实系天下事。

念昔元丰间,公初谪南裔。

托词吊湘水,闻者为心醉。

踰年憸臣逐,国老起相继。

除公守襄阳,士始有生意。

兹焉归法从,乃是朝廷计。

在公何足云,事业本余弃。

掖垣美花木,入直春正丽。

同僚看家风,立马挥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