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朗读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
【注释】: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 。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 ,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自许封候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 !“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 。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 ,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自许封候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 !“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的诗词大意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交往、不知道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之外。
有谁知道?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心却并未死去。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的网友点评
诗词推荐
宋代:张耒
秋山多远声,日暮尤百态。
鸣风落高树,清涧泻寒濑。
鸣蜩默谁怜,喑死不偿罪。
恐帝独不已,有诉未逢解。
天时激汝曹,宁自知进退。
吹嘘成踊跃,刍狗忌撤祭。
庭空月宵挂,园冷露晨沛。
嗟哉心虽忘,俯事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