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 |
⒈ 以十二个音替代八度音的幅长时,相邻两音间的音程。 英 semitone; ⒈ 乐曲上的小二度音程。为八度音阶的十二分之一。如 Mi和 Fa,Do 及 Si之间即为「半」,其余皆是「全音」。 英语 semitone 法语 demi-ton |
朝音 |
⒈ 犹朝旨。 ⒈ 犹朝旨。 引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既见,倨慢殊无外臣之礼,逼 涣 拜之,加之言语不通,朝音不能悉达。” |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
|
桐音 |
|
音质 |
⒈ 声音的属性。 英 quality of tone; sound level; ⒈ 即音色。参见“音色”。 ⒉ 录音或广播通讯上所说的音质,不仅指音色的好坏,也兼指声音的清晰或逼真的程度。 引 《文汇报》1992.9.26:“所以装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及敷设了传递数字信号的光缆后,就大大改善了 上海 远郊通话的音质音量。” 《文汇报》1992.9.26:“这种录音带上的信息同激光唱盘上的一样是数字形式的,所以不仅音质优美,而且可以控制录音带直接回到任何一首歌曲的开头。” ⒈ |
谐音 |
⒈ 一串泛音或高分音中的一个;尤指振频为基音振率整倍数的一个音。 英 harmonic; homophonic; ⒈ 谐协音律。 引 宋 宋庠 《送上元勾簿吴昌卿》诗:“逢吉旦兼暮,谐音塤且箎。” ⒉ 谐和的声音。 引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彰彩谐音,率由世巧。”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 ⒊ 字词的声韵相同或相近。 引 茅盾 《手的故事》二:“人家也觉得‘八 |
呼音 |
⒈ 指语音。 ⒈ 指语音。 引 《管子·地员》:“呼音中角,其水仓,其民彊。” 尹知章 注:“谓此地号呼之声其音中角。” |
顾音 |
⒈ 谓眷顾之德音。 ⒈ 谓眷顾之德音。按,这里指禅位的诏书。 引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於是 汉 氏归义,顾音孔昭,显禪天位,希 唐 效 尧。” |
空音 |
⒈ 清越的乐声。 ⒈ 清越的乐声。 引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 |
观音土 |
⒈ 即观音粉。 ⒈ 即观音粉。参见“观音粉”。 引 四川 羌 族歌谣《玉米苞嗨玉米苞》:“观音土换成玉米面,粗麻布换成布衣裳。” ⒈ 一种白色黏土,荒年时灾民常用以充饥,能济一时之困,唯多服则凝结肠内,能致人于死。 |
音讯 |
⒈ 音信。 ⒈ 音信。 引 郑振铎 《埃娥》五:“她总须设法和他通一个音讯的。” ⒈ 消息。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再三叹息,仍旧装束好了,主仆取程前行。此后不闻十一娘音讯,已是十余年。」 近 音尘 音书 音问 ⒉ 指符号刺激,包括音波、手势、文字、图像、动作、语言等含有意义的讯号。 |
秋音 |
|
古典音乐 |
⒈ 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音乐,但不包括民间音乐。 ⒉ 专指西方18、19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师法这一乐派风格而写成的音乐。 ⒊ 西方现代派音乐或爵士音乐、摇滚乐等通俗音乐的对称。 ⒈ 凡浪漫主义以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其特色为严肃、稳重、客观、富教育性或艺术性,常在正式音乐会中演奏。以贝多芬、巴哈、韩德尔、海顿、莫札特等为代表。 |
音律 |
|
梵呗圆音 |
|
留音机 |
词语解释 留音机 [ liú yīn jī ] ⒈ 见“留声机”。 引证解释 ⒈ 见“留声机”。 |
九音锣 |
⒈ 即云锣。亦称九云锣。打击乐器。用十个大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小锣,分四排编悬在一个小木架上。第一排一个,不常用,经常只用下面三排的九个,故名“九音锣”。 ⒈ 即云锣。亦称九云锣。打击乐器。用十个大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小锣,分四排编悬在一个小木架上。第一排一个,不常用,经常只用下面三排的九个,故名“九音锣”。 ⒈ 云锣的别名。参见「云锣」条。 |
溺音 |
|
京音大鼓 |
词语解释 京音大鼓 [ jīng yīn dà gǔ ] ⒈ 见“京韵大鼓”。 引证解释 ⒈ 见“京韵大鼓”。 |
重音节 |
|
观音粉 |
⒈ 一种白色黏土。旧时灾民常用来充饥,食后不能消化,常因而致死。 ⒈ 一种白色黏土。旧时灾民常用来充饥,食后不能消化,常因而致死。 引 清 戴名世 《孑遗录·附灾异记》:“崇禎 十一年戊寅春,地产粉土,其色红白细腻,富人食之多死,贫人疗饥,时人谓之观音粉。”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土石化面》:“宋 龚鼎臣 《东原録》云:‘ 元丰 三年 河 朔 京 东飢时,予守 青社、南山 中,土石化为麵,可作饼饵,因此全活甚多。’按近有所谓观 |
播音员 |
⒈ 电视或广播电台中播送节目的人。 英 announcer; ⒈ 广播电台的播报人员。 |
音调 |
⒈ 说话或吟诵诗文的腔调。 例 音调铿锵。 英 tone; ⒉ 指发音的方式或音质。 例 柔和的音调。 英 tongue; ⒈ 发声说话、吟诵诗文时的腔调。 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 在 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王胡之 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唐衢 ﹞唯善哭,每一发声;音调哀切,闻者泣下。” 鲁迅 《彷徨·祝福》:“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 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 ⒉ 指乐曲的旋律 |
忙音 |
|
孤音 |
⒈ 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 ⒈ 独特的音律;孤独的声音。 引 《后汉书·荀彧传赞》:“北海 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 明 文徵明 《不寐》诗:“明月度孤音,霜华满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