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簧 |
|
视死如饴 |
|
邈如旷世 |
|
大智如愚 |
⒈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⒈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引 宋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亦作“大智若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或谓 骆公 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 楚 在 蜀,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⒈ 智慧极高的人,深藏不露,表面看起来像是很愚笨。 |
何如 |
⒈ 如何,怎么样。 例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英 how about; why not; what do you think; 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例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英 wouldn’t it be better; ⒈ 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引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 《新唐书·哥舒翰传》:“禄山 见 翰 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鲁迅 《书信 |
泪下如雨 |
⒈ 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⒈ 哭得非常伤心,泪水如同下雨一般。形容非常悲伤。也作「泪如雨下」。 引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不自舍死,痛切心肠,终朝不食。」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公婆两个听见这句话,惊得泪下如雨。」 |
面如灰土 |
⒈ 同“面如土色”。 ⒈ 同“面如土色”。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生惊问何説。王以案上一章,授生启读……生览毕,面如灰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 ⒈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惊恐到了极点。也作「面如土色」、「面色如土」。 引 《聊斋志异·卷五·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 |
如仪 |
⒈ 按照仪式。 例 行礼如仪。 英 in accordance with rites; |
耳闻不如目见 |
⒈ 耳听的不如眼见的真实。 例 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魏书·崔浩传》 英 seeing for oneself is better than hearing from others; ⒈ 谓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靠。 引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魏书·崔浩传》:“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九章:“包包 说:‘天使的翅膀都是这样的。’‘啊,是的是的,真是耳闻不如目见。天使呀,您来有什么话对我说。 |
如堕烟雾 |
|
不如志 |
⒈ 不合心意。 ⒈ 不合心意。 引 《新唐书·刘仁轨传》:“吾等虽入新罗,正似坐客,有不如志,悔可得邪?” |
如埙如箎 |
|
如字 |
⒈ 一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依本音读叫“如字”。 ⒈ 一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依本音读叫“如字”。按,“好”有上、去二音, 毛亨 传读上声,为字之本音,故称如字。 郑玄 读去声。 引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周南关雎》:“好, 毛 如字, 郑 呼报反。” ⒈ 一种注音法。一个字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法时,依习惯上最通常的读法称为「读如字」。 |
过江名士多如鲫 |
词语解释 ⒈ 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
赴死如归 |
⒈ 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 ⒈ 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 引 《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欒布 哭 彭越,田叔 随 张敖,赴死如归,彼诚知所处,虽古烈士,何以加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有 吴起 吮士疽之恩,则赴死如归矣,何患其不爱将?” 明 归有光 《王烈妇墓碣》:“又言:‘他人於死生之际诚难,姊於是直视之甚轻。’……真可谓赴死如归者矣。” ⒈ 迈向死亡就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引 《汉书·卷三七 |
笔锭如意 |
⒈ 金银铸成如意形状的一种小锞子。供赏玩或装饰用。与“必定如意”谐音,象征吉祥,故名。 ⒈ 金银铸成如意形状的一种小锞子。供赏玩或装饰用。与“必定如意”谐音,象征吉祥,故名。 引 《红楼梦》第四二回:“説着,又抽开繫子,掏出两箇笔锭如意的錁子来给他瞧。” |
一贫如洗 |
|
不如 |
⒈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例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英 not up to; inferior to; ⒈ 比不上。 引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⒉ 不象;不符。 引 《 |
宛然如生 |
|
马如飞 |
词语解释 ⒈ 清代苏州弹词演员。道光至光绪年间人。原名时霏,字吉卿,一署沧海钓徒,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说唱《珍珠塔》,并作了加工。唱腔朴实流畅,世称“马调”。著有开篇集《南词小引初集》以及《南词必览》等。 |
甘心如荠 |
⒈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荼诚苦矣,而君子于己之苦毒又甚于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⒈ 后因以“甘心如薺”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引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薺。” 郑玄 笺:“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薺。” 《南史·范云传》:“云 曰:‘老母弱弟,悬命 沉氏。若其违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 |
讳莫如深 |
⒈ 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 例 讳莫如深,深则隐。——《谷梁传》 英 closely guard a secret; ⒈ 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深,深重。 引 《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 庆父 如 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杨士勋 疏:“深,谓君弒、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 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 |
空空如也 |
⒈ 空无所有。 例 爱表现自己的人,其实肚子里往往空空如也。 英 empty; nothing left; ⒈ 形容一无所知。 引 《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⒉ 多指一无所有。 引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狡僧》:“已乃僧忽他出,数日不返,探其篋笥空空如也。” 《何典》第五回:“日復一日,把家中弄得空空如也,渐至卖家掘产。”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我﹞此后就一无所 |
擒纵自如 |
|
例如 |
⒈ 比如。 例 连词很多,例如“和”、“而”、“或者”、“不但”、“因为”、“所以”等。 英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he case in point is; ⒈ 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下面即是前面所说事物的例子。 引 巴金 《一颗核桃的喜剧》:“除了这种‘恩赐’之外,十多年来流行过的那一整套,今天看起来,都十分可笑,例如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剪忠字花,敲锣打鼓半夜游行等等,等等。” ⒈ 举例用语。置于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