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没 |
|
燔溺 |
⒈ 谓陷于水火之中。喻指受暴政迫害。 ⒈ 谓陷于水火之中。喻指受暴政迫害。参见“焚溺”。 引 明 高启 《评史·羊祜》:“祜 直陈其恶,劝 武帝 以援 江左 之民於燔溺。” |
便溺 |
⒈ 排除大便和小便。 英 urinate of defecate; ⒈ 排泄屎尿。 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阴府辩词》:“其家就牀褥作一窍,任其便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珊瑚》:“无何,母以鬱积病,委顿在牀,便溺转侧皆须生。” ⒉ 屎尿。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雷公》:“大骇,急以器中便溺倾注之。” 许杰 《吉顺》下:“一种特别的气味,是儿童们的便溺。” ⒈ 排泄大小便。 例 如:「不可随地便溺。」 英语 to urinate or defecate, urine and feces 法语 uriner, dé |
溺音 |
|
饥溺 |
⒈ 比喻生活痛苦。语本《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⒈ 比喻生活痛苦。 引 语本《孟子·离娄下》:“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元 杨载 《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飢溺忧民忧。”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爷哥朕幼坐 天京,救民涂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 |
叔援嫂溺 |
|
湛溺 |
|
爱溺 |
⒈ 溺爱。 ⒈ 溺爱。 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父爱溺之,有议婚者,輒令自择,而贫富皆少所可,故十七岁犹未字也。” 《镜花缘》第六七回:“臣悔深爱溺,病益愁煎。” |
瓦查尿溺 |
|
烬溺 |
⒈ 焚毁。 ⒈ 焚毁。 引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诗》《书》仍烬溺, 禹 稷 竟冠缨。” |
颠溺 |
⒈ 跌落溺水。 ⒈ 跌落溺水。 引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永兴桥 之西, 陆氏 宅有大井,不知何年所凿……今为 富氏 得之,正居堂之中,以板覆盖甚谨,盖防颠溺也。” |
沦溺 |
⒈ 沉没;淹没。 ⒉ 谓陷入不良的境地或痛苦的境界而难以自拔。 ⒊ 衰微。 ⒈ 沉没;淹没。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涉精神之渊,则沦溺而自失也。” 宋 戴埴 《鼠璞·防海》:“次至 向头、料角,水势湍险,一失水道,舟必沦溺。”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虽大水泛溢,高岸皆沦溺,而洲不没。” ⒉ 谓陷入不良的境地或痛苦的境界而难以自拔。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能独见崇替之理,自拔沦溺之中,舍败德之嶮涂,履长世 |
焚溺 |
⒈ 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⒉ 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⒈ 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 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然节而宣之,则以养生立功,用之失适,则焚溺而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坐视其人之焚溺,虽一举手之力,亦惮烦不为,此心尚可问乎?” ⒉ 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引 唐 白居易 《寓言题僧》诗:“力小无因救焚溺, 清凉山 下且安禪。” 宋 石介 《感事》诗:“三岁出南狩,王 |
溺器 |
|
溺女 |
|
屎溺 |
|
泄溺 |
|
淖溺 |
|
蛊溺 |
⒈ 惑乱沉迷。 ⒈ 惑乱沉迷。 引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杂事秘辛》:“明 人若 汤玉茗 谱《牡丹亭》, 王弇州 撰《金瓶梅》,虽雅俗攸分,蛊溺则一,文人好事,不免泥犂。” |
见溺不救 |
⒈ 犹言见死不救。 ⒈ 犹言见死不救。 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请舍外厅,翌日可去。” ⒈ 看见别人溺水而不援救。比喻见死不救。 引 唐·皇甫枚《王知古》:「主与小子,皆不在家,于礼无延客之道。然僻居与山薮接畛,豺狼所嘷,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
屙金溺银 |
|
溺窝子 |
|
己溺己饥 |
⒈ 亦作“己饥己溺”。 ⒉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⒈ 后因以“己溺己飢”或“己飢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引 语出《孟子·离娄下》:“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 |
飘溺 |
|
溺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