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帏犀 |
|
犀株 |
|
犀柄麈尾 |
|
犀璧 |
|
犀管 |
|
犀札 |
|
犀胯 |
|
黄犀 |
⒈ 《汉书·王莽传上》:“越裳氏重译献白雉,黄支自三万里贡生犀,东夷王度大海奉国珍。”后遂以“黄犀”为事物变化之征兆的故实。 ⒈ 后遂以“黄犀”为事物变化之征兆的故实。 引 《汉书·王莽传上》:“越裳氏 重译献白雉, 黄支 自三万里贡生犀, 东夷王 度大海奉国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白雉亡 汉,黄犀死 莽,恶在其为符也。” |
犀轩 |
|
豪犀 |
⒈ 古时刷鬓的器具。 ⒈ 古时刷鬓的器具。 引 元 龙辅 《女红馀志·豪犀》:“豪犀,刷鬢器也。诗:‘侧釵移袖拂豪犀。’” |
拔犀擢象 |
⒈ 比喻提拔特出人才。 ⒈ 比喻提拔特出人才。 引 宋 王洋 《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法意,鲜如 克。” ⒈ 犀、象皆为巨型兽,借喻为特出的人才。拔犀擢象比喻提拔特出人才。 引 宋·王洋〈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注意,鲜有如克。」 |
水犀弩 |
|
堕罗犀 |
⒈ 古南海堕和罗国所产的犀牛角。 ⒈ 古南海 堕和罗国 所产的犀牛角。 引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堕罗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觔者。云是牯犀,额上有心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堪为胯具。斑散而浅,即治为盘楪器皿之类。” |
宝犀 |
⒈ 犀角。 ⒈ 犀角。 引 宋 梅尧臣 《和答永叔洗儿歌》:“自磨丹砂调白蜜,辟恶辟邪无宝犀。” 宋 陆游 《急雨》诗:“急雨清风发土香,灵臺如受宝犀凉。” |
两犀 |
⒈ 指上下牙齿。 ⒈ 指上下牙齿。 引 南朝 梁武帝 《子夜歌》之二:“朝日照綺窗,光风动紈罗,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⒈ 上下两列皓齿。 引 南朝梁·武帝〈子夜歌〉二首之二:「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
沈犀 |
|
水犀手 |
|
骇犀剑 |
⒈ 剑名。 ⒈ 剑名。 引 《东观汉记·陈导》:“光武 赐 陈导 骇犀剑。” 《太平御览》卷三四二引《东观汉记》:“光武 有骇犀之剑,以赐 陈遵。” |
文犀 |
|
犀梳 |
|
犀分 |
|
生犀 |
|
伏犀 |
⒈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 ⒈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 引 《后汉书·李固传》“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唐 李贤 注:“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 《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贵不可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此子顶圆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贯顶法,宜令读书。” |
犀皮 |
|
犀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