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
⒈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英 the ass in the lion’s skin; (fig) bully people by flaunting one's powerful connections; ⒈ 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引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 |
专威 |
|
威刑肃物 |
|
咫尺威颜 |
|
严威 |
|
电威 |
⒈ 雷电之威。 ⒈ 雷电之威。 引 唐 皇甫松 《大隐赋》:“轰然一瞬,电威风驰。” |
赫斯之威 |
⒈ 赫:显耀;斯:语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的样子。 ⒈ 帝王壮盛的威仪。 引 《晋书·卷七〇·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
八面威风 |
⒈ 形容十分神气、威风的样子。 例 方显出大将军八面威风。——《元曲选·无名氏·马陵道》 英 awe-inspiring appearance; pomp and circumstance; ⒈ 形容威风十足,声势慑人。 引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你八面威风大,端的是将相才。” 明 董穀 《碧里杂存·满江红》:“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亦省作“八面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只趁俺将军八面威,呀,教他们狭路难相逢。” ⒉ 宋徽宗 内库所藏玉杯名。见《通俗常 |
威詟 |
|
汉官威仪 |
⒈ 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 ⒈ 指 汉 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 引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 汉 官威仪!’”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诗:“愿同 东观 士,长覩 汉 官仪。” 明 何景明 《送张国宾进万寿表还》诗:“凤管暂停 秦 女曲,龙旂遥覩 汉 官仪。” 邓溥 《自题印雅》诗:“远规 秦 制度,重见 汉 官仪。” ⒈ |
震主之威 |
|
伊威 |
|
威裁 |
|
威摄 |
|
威诟 |
|
恩威并济 |
⒈ 见“恩威兼济”。 ⒈ 恩惠与威严一同运用。 例 如:「对待下属要恩威并济,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 |
灵威仰 |
⒈ 即青帝。五帝之一。东方之神,春神。 ⒈ 即 青帝。五帝之一。东方之神,春神。 引 《礼记·大传》“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汉 郑玄 注:“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苍则 灵威仰,赤则 赤熛怒,黄则 含枢纽,白则 白招拒,黑则 汁光纪。” 《隋书·礼仪志二》:“春迎 灵威仰 者,三春之始,万物稟之而生,莫不仰其灵德,服而畏之也。” |
人凭志气虎凭威 |
|
衔威 |
|
节威反文 |
⒈ 节减威强,复用文理。 ⒈ 节减威强,复用文理。 引 《荀子·强国》:“威动海内,彊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然则奈何,曰:‘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
狮威胜龙 |
|
迂威 |
|
威风祥麟 |
|
威凤一羽 |
|
声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