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益 |
词语解释 ⒈ 即“物质利益”。 |
经济信息 |
词语解释 ⒈ 经济运行中有关现象、活动、关系的数据、资料和情报。有市场信息(如行情),生产信息(如生产指标),经济法规、政策信息,技术信息等。对经济决策有重大作用。 |
经济学 |
词语解释 经济学 [ jīng jì xué ] ⒈ 以经济关系、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 国语辞典 经济学 [ jīng jì xué ] ⒈ 研究社会或个别经济单位,如何藉选择来使用其有限而又有各种用途的资源,以增进其福利的社会科学。 |
经济活动人口 |
词语解释 ⒈ 劳动适龄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立人口。由在业和失业(求职)的全体人员构成。不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的在校学生、家庭妇女及其他依靠别人接济为生的人口。 |
庸俗经济学 |
|
共济世业 |
词语解释 ⒈ 济:成;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共同完成世代相传的事业。泛指国家统一大业。 |
供济 |
⒈ 供应接济。 ⒈ 供应接济。 引 《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州县见米,当待有事,冗食之众,仰官供济。”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如 陕西 民兵,由 潼关 抵 陕州,所经道路,民间欢迎供济,且在山上推挽巨石以助战。” |
平济 |
|
利济 |
⒈ 救济;施恩泽。 ⒈ 救济;施恩泽。 引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诗:“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特求法师广施妙法,利济冥途。” |
济济洋洋 |
⒈ 盛美貌。 ⒈ 盛美貌。 引 《旧唐书·儒学传序》:“鼓篋而升讲筵者,八千餘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
济身 |
⒈ 谓使有益于自己。 ⒈ 谓使有益于自己。 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 |
济济彬彬 |
⒈ 见“济济斌斌”。 ⒈ 见“济济斌斌”。 ⒈ 仪容端庄,举止文雅。 引 《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将入朝,朝门外有十余位官员,一个个峨冠博带,济济彬彬,列于两行。」 |
未济 |
|
济护 |
⒈ 救护。 ⒈ 救护。 引 前蜀 杜光庭 《胡璠尚书地网醮词》:“永承济护之恩,敢负真灵之祐。” |
救世济民 |
词语解释 ⒈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规模经济 |
词语解释 ⒈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引起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的现象。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分工更合理,管理更有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但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反会引起成本上升和收益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
个体经济 |
⒈ 生产资料归个体所有,并且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它的特点是经营分散,规模小。 英 self-employed business; individual economy; ⒈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经济形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 引 《文汇报》1984.4.1:“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作为国营经济的必要补充。” |
事济 |
|
半济而击 |
词语解释 ⒈ 半济:渡河渡过一半。当敌人渡河渡过一半的时候再去攻击。指善于捕捉有利时机攻击敌人。 |
恩威并济 |
⒈ 见“恩威兼济”。 ⒈ 恩惠与威严一同运用。 例 如:「对待下属要恩威并济,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 |
同敝相济 |
|
济人 |
⒈ 救助别人。 ⒈ 救助别人。 引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某一生济人之急,何为不可?” 明 吴承恩 《寿童孟湖八十序》:“医,仁术也,翁起僕振危,济人之棘者几千百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韩旭亭》:“先生深自改易,立功过格以自警,凡利众济人事,皆勉力为之。” ⒈ 救助别人。 引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我本不希罕你银子,只是你这样人,不等你损些己财,后来不改前非,我偏要拿了你的,将去济人也好。」 |
经济犯罪 |
⒈ 与商品的生产、分配、消耗有关的犯罪,诸如雇员贪污、偷窃商店商品等。 英 economic crime; ⒈ 个人或公司行号在工业化的社会中,以不法方法获取暴利的犯罪行为。如套取外汇、假出口、真退税、开空头支票、商业恶性倒闭、倒会等。 |
济胜资 |
词语解释 济胜资 [ jì shèng zī ] ⒈ 见“济胜具”。 引证解释 ⒈ 见“济胜具”。 |
光济叟 |
⒈ 烛的别名。 ⒈ 烛的别名。 引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同光 年, 高丽 行人至。副使春部少卿上柱国 朴嵓叟,文雅如中朝贤士。既行,吏埽除其馆舍,得餘烛半梃,其末红印篆文曰‘光济叟’,叟盖以命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