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御 |
|
上御 |
|
御人 |
|
共御 |
⒈ 见“共御”。 ⒈ 亦作“共御”。谓恭肃己身以抵御不祥。共,通“恭”。见“共御”。 引 《左传·昭公十二年》:“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杜预 注:“桃弧、棘矢,以御不祥。”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能攘木鸟之妖,致百年之寿,所谓‘六沴作见,若是共御,五福乃降,用章于下’者也。”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御,读曰御。言恭己以御灾也。” 一说犹进奉,贡献。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一义而误解例》:“昭 十二 |
御耦 |
|
御轨 |
|
贡御 |
⒈ 进贡。 ⒈ 进贡。 引 《后汉书·袁绍传》:“绍 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盛,贡御稀简。”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索头 什翼犍 疲病昏悖,虽乏贡御,无能为患,而劳兵远戍,有损无益。” 胡三省 注:“御,进也。” |
御前 |
|
徒御 |
|
御状 |
|
御桃 |
|
防御使 |
⒈ 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⒈ 职官名。 唐 武则天 时始设于 夏州,安 史 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 宋 代为武将兼衔,官 |
御颜 |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
御奸 |
|
御沟 |
⒈ 流经宫苑的河道。 ⒈ 流经宫苑的河道。 引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长安 御沟谓之 杨沟,谓植高杨於其上也。一曰 羊沟,谓羊喜抵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故曰 羊沟 也。”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五代 王继鹏 《批叶翘谏书纸尾》诗:“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明 张居正 《山月晓仍在》诗:“慈乌惊万树,歷乱御沟隄。” 郭沫若 《王昭君》第二幕:“庭前斜流御沟一道,沟上横一弓桥,前 |
飙御 |
|
率御 |
⒈ 亦作“率御”。 ⒉ 犹统御,统率指挥。 ⒈ 见“率御”。亦作“率御”。犹统御,统率指挥。 引 《世说新语·方正》“本(陈本 )与 玄 在 本 母前宴饮”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魏志》曰:本,广陵 人……有率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 隋 江总 《侍中中领军鲁广达墓铭》:“独标忠勇,率御有方。” |
御勒 |
|
妾御 |
|
登御 |
⒈ 举用。 ⒉ 进荐给帝王。 ⒈ 举用。 引 汉 蔡邕 《释诲》:“倕氏 兴政於巧工, 造父 登御於驊騮。” ⒉ 进荐给帝王。 引 《后汉书·皇后纪序》:“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唐 韩愈 《苦寒》诗:“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憸。” |
御药 |
|
巡御 |
|
九御 |
⒈ 即九嫔。即女御。宫中女官,掌女工及侍御之事。共八十一人,分九组轮流侍御,故称。 ⒈ 即九嫔。详“九嬪”。 引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 ⒉ 即女御。宫中女官,掌女工及侍御之事。共八十一人,分九组轮流侍御,故称。 引 《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九嬪,以妇职之法教九御。” 郑玄 注:“九御,女御也。九九而御於王,因以号焉。” 贾公彦 疏:“女御八十一人,九人为 |
御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