谰言 |
⒈ 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 例 迄至魏晋,作者间出。澜言兼存,琐语必录。——《文心雕龙·诸子》 无耻谰言。 英 calumny; slander; aspersion; defamation; subterfuge; ⒈ 诬妄之言;无稽之谈。 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谰言兼存,璅语必録。”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夫芻蕘鄙説,閭巷谰言,凡如此书,通无击难。”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又及 王十朋 事。余曰:‘此谰言,不足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 |
疾言厉色 |
⒈ 言语急迫,形色严厉发愁。 英 harsh words and stern looks; sudden outpourings and fierce looks; ⒈ 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或感情激动时说话的神情。 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 刘梦桂 ﹞尝为里友 龚祥甫 墓志,其文曰:‘……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明 沉鲸 《双珠记·剑击淫邪》:“逞狐形狗态,忿激诚可羞。我那时疾言厉色,虽辱駡了他一场,恨藏姦卖俏,真个是人中兽。” 邹韬奋 《经历》二 |
计行言听 |
⒈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⒈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 止欲以重兵屯驻 南京 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復恤也。 引 宣宗 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长短言 |
⒈ 犹长短句。 ⒈ 犹长短句。参见“长短句”。 引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醉而歌,歌 宋 元 长短言乐府。”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 |
言笔 |
|
夸言 |
⒈ 说大话。 ⒈ 说大话。 引 《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不夸言、不愧行,君子也。” 《魏书·胡叟传》:“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大言,夸大其词。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夸言稍少,此近代文所长,若 惲敬 之恣, 龚自珍 之儇,则不可同论。” 许涤新 《宪政运动与抗战》:“召集国民大会,实行宪政,谁都不会反对。可是若说只要召集国民大会,便可以把深入的敌人打出去,这未免太过武断了,夸言了。” |
言筌 |
|
美言 |
⒈ 替人说好话。 例 多进美言。 英 put in a good word for sb.; ⒈ 嘉言;美好的言词。 引 汉 扬雄 《法言·寡见》:“良玉不彫,美言不文。” 汉 桓宽 《盐铁论·执务》:“夫称上圣之高行,道至德之美言,非当世之所能及也。” ⒉ 美饰之词。 引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汉 陆贾 《新语·辅政》:“谗夫似贤,美言似信;听之者惑,观之者冥。” ⒊ 替人说好话。 引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老太爷万一见着我们大人,还求美言两句。” |
酒后吐真言 |
词语解释 ⒈ 酒喝多了以后容易讲真心话。 |
化言 |
⒈ 讹言。 ⒈ 讹言。 引 《史记·天官书》:“鬼哭若呼,其人逢俉。化言,诚然。” 《六书总要·人伦·匕部》:“化音吪,差错也,谬言也……从人匕,会意。小篆与‘匕’混,故加‘言’作‘讹’。” |
以言举人 |
|
讳言 |
⒈ 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 例 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后汉书·刘陶传》 英 dare not or would not speak up; avoid referring to; avoid to say; ⒈ 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明说。 引 《晏子春秋·问下八》:“景公 问 晏子 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 晏子 对曰:‘下无讳言,官无怨治……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宋 司马光 《斛律丞相》诗:“君臣日荒宴,歌舞讳言愁。”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争奈 满生 讳言的是前日孟浪出 |
危言危行 |
|
言言 |
|
言扬行举 |
⒈ 谓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荐举。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孔颖达疏:“扬亦举之类,互言之。虽无德无事,而能言语应对堪为使命,亦举用之。” ⒈ 谓因擅长言语应对或有高尚道德而受到荐举。 引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孔颖达 疏:“扬亦举之类,互言之。虽无德无事,而能言语应对堪为使命, |
三五七言诗 |
|
默默无言 |
⒈ 沉默不语。 ⒈ 沉默不语。 引 前蜀 韦庄 《独吟》:“默默无言惻惻悲,閒吟独傍菊花篱。”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陆文夫 《小贩世家》:“我和 朱源达 对坐着,默默无言。” ⒈ 闷不吭声。元·任昱〈沉醉东风·翡翠屏间〉曲:「上苑春,长门怨,对黄昏默默无言。」也作「嘿嘿无言」。 引 《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却说翠环听了这话,不住的迷迷价笑,忽然又将柳眉双锁,默默无 |
淫言媟语 |
|
言不逮意 |
|
一言兴邦 |
|
言晤 |
|
恶言恶语 |
词语解释 ⒈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
恒言 |
⒈ 常言,俗语。 ⒈ 常言,俗语。 引 《孟子·离娄上》:“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国家。” 明 刘基 《官箴上》:“人有恆言:视民如儿,无反厥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奈何曲》中云‘非奴苦要孝名传,只为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此二语虽属恆言,人人可道,独不宜出 五娘 之口。” ⒈ 经常说的话。 引 《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
言芳行洁 |
|
乱语胡言 |
⒈ 胡说;瞎扯。 ⒈ 胡说;瞎扯。 引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省可里乱语胡言!” 闽剧《钗头凤》:“娘亲,你切莫听那三姑六婆乱语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