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组词

鼓字的常见组词有:旌鼓、谏鼓谤木、谏鼓、釂鼓、挝鼓、柘枝鼓、羯鼓解秽、羯鼓催花、羯鼓、巫鼓、蛙鼓、夔鼓、鹭鼓、鞔鼓、铙鼓、鼙鼓、蛙鸣鼓吹、丸鼓、樵鼓、谯鼓、衢鼓、鲨鼓、札鼓、钲鼓、周鼓、杖鼓、粥鼓、椎鼓、胀鼓鼓、鼗鼓、鼍鼓、檐鼓、箫鼓、迓鼓、偃鼓、偃旗息鼓、偃旗卧鼓、偃旗仆鼓、砑鼓、转鼓、楹鼓、斋钟衙鼓、严鼓、眼鼓鼓、雅鼓、讶鼓、钟鼓、牙鼓、衙鼓、桴鼓相应、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鼓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13画
  • 统一码9F13
  • 五笔FKUC
  • 仓颉GTJE
  • 郑码BJEX
  • 四角44147

鼓gǔㄍㄨˇ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

含鼓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鼓钲 ⒈ 鼓和钲。军中用以指挥进退。 ⒉ 借指军中将帅。 ⒈ 鼓和钲。军中用以指挥进退。 引 汉 扬雄 《太玄·廓》:“廓其外,虚其内,利鼓鉦。” 宋 朱熹 《再用十七日早霜晴观日出雾中喜而成诗韵》:“田舍占烟火,军家候鼓鉦。” 《元史·兀良合台传》:“纵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鉦,进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为。” ⒉ 借指军中将帅。 引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或墨衰以蒞金革,或班剑以任鼓鉦。”
击鼓 ⒈ 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 例 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 英 beat a drum; ⒈ 打鼓。 引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 《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近 伐鼓 ⒉ 《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 引 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 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抛金弃鼓
鼓箭 ⒈ 单皮鼓的击鼓棒。细竹制成。两根为一副,长约二十厘米。一般专用于单皮鼓的演奏。有时也用以击打堂鼓,兼作鼓师指挥乐队的指挥棒使用。 ⒈ 单皮鼓的击鼓棒。细竹制成。两根为一副,长约二十厘米。一般专用于单皮鼓的演奏。有时也用以击打堂鼓,兼作鼓师指挥乐队的指挥棒使用。 引 徐珂 《清稗类钞·戏剧·后场》:“大鼓箭二,小鼓箭一,在椅垫下。”
散鼓
鼓筑 ⒈ 击筑。 ⒈ 击筑。 引 《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南朝 陈 沉炯 《幽庭赋》:“於是 秦 人清歌, 赵 女鼓筑。”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鼓严 ⒈ 擂出急促的鼓声。 ⒈ 擂出急促的鼓声。 引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鼓严鑮,纵獠者。” 李周翰 注:“鼓,击也。严,严鼓也。” 《宋书·王镇恶传》:“望见 江津 船舰已被烧,烟焰张天,而鼓严之声甚盛。” 《清史稿·礼志七》:“雍正 二年,遣侍卫四人监察朝班,定视朝日,天未明,鸿臚寺官二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门依班坐。鼓严,起立听赞,自仗南引进,整齐班列,行礼如仪。”
鼓唱 ⒈ 亦作“鼓倡”。 ⒉ 鼓吹倡导。 ⒈ 亦作“鼓倡”。鼓吹倡导。 引 宋 苏辙 《论西边商量地界札子》:“故上下鼓唱,愿有边衅。” 《宋史·倪涛传》:“於是言者论其鼓唱撰造。” 明 宋濂 《进<元史>表》:“丰亨豫大之言,鼓唱於 天历 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 至正 之朝。”
鼓吹词 ⒈ 鼓吹曲的歌词。 ⒈ 鼓吹曲的歌词。 引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诗序:“伏维 汉 魏 以来,代有鐃歌鼓吹词…… 汉 歌词不明纪功德; 魏 晋 歌,功德具。今臣窃取 魏 晋 义,用 汉 篇数,为 唐 鐃歌鼓吹曲十二篇。”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之一:“三辰上应旂斿象,六乐中陈鼓吹词。”
重张旗鼓
鸣鼓吹角 ⒈ 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 ⒈ 擂战鼓吹号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号施令。 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余命诸将鸣鼓吹角,以致贼师。” 王浩元 《清宫十三朝》第二十回:“明 军见 清 军拦住去路,八个总兵官都带领本部兵马,鸣鼓吹角,直冲过来。”
鼓鼻 ⒈ 扇动鼻子。指喷气。 ⒈ 扇动鼻子。指喷气。 引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犀》:“鼓鼻生风,壮气湓溢。”
炮土之鼓
铁片大鼓
擂鼓筛锣 ⒈ 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⒈ 本指在战场上敲锣打鼓,以壮声势。后比喻大张其事。也作「擂鼓鸣金」。 引 《孤本元明杂剧·暗度陈仓·楔子》:「今拨与你一千兵,替我修整连云栈道去。要你每日家摇旗呐喊,擂鼓筛锣。」 例 如:「只不过是丢了一件衣服,何必擂鼓筛锣,弄得全家鸡飞狗跳。」
楚严鼓 ⒈ 鼓名。 ⒈ 鼓名。 引 《汉书·礼乐志》:“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
笳鼓
卜浪鼓 ⒈ 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 ⒈ 带把的手鼓,鼓身两旁有短绳系槌,来回转动时,鼓槌击鼓作声。 引 陈伯吹 《小珍看蛟去》:“卖货郎一边揩着头上的汗,一边还摇着卜浪鼓。” 杜鹏程 《记一位年轻的朋友》:“王军 头摆得象摇卜浪鼓似的,很不满意自己。”
鼓胁 ⒈ 见“鼓胁”。 ⒈ 亦作“鼓脇”。 拍击腋下。 引 宋 王令 《秋夜》诗:“秋夕不自晓,百虫齐一鸣。时节适使然,鼓胁亦有声。” ⒉ 鼓动威胁。 引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上》:“鼓脇徒众,舳艫蔽 江 东下,未浹月而 金陵 又告失陷矣。”
鼓勇 ⒈ 鼓足勇气。 ⒉ 使鼓起勇气。 ⒈ 鼓足勇气。 引 唐 张碧 《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 《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 ⒉ 使鼓起勇气。 引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 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 殷夫 《“孩儿塔”上剥蚀的
京韵大鼓 ⒈ 中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并吸收戏曲、其它说唱艺术发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节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英 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⒈ 亦称“京音大鼓”。曲艺的一种。 清 末由木板大鼓和子弟书合流后发展形成,流行北方各地。 ⒈ 流行于我国河北、东北、华东地区的一种曲艺。以木板大鼓结合清音子弟书,并吸收
鼓箑 ⒈ 扇扇子。 ⒈ 扇扇子。 引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欲之甚者,至或当风鼓箑,向日燃炉而天终不为冬夏易气,寒暑有节,不为人变改也。”
鼓步 ⒈ 迈着大步。 ⒈ 迈着大步。 引 《太平广记》卷一三一引 唐 无名氏《广古今五行记·李婴》:“遥见山下有人长三丈许,鼓步而来。”
京音大鼓 词语解释 京音大鼓 [ jīng yīn dà gǔ ] ⒈ 见“京韵大鼓”。 引证解释 ⒈ 见“京韵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