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闻 |
⒈ 传播;显扬。 ⒉ 犹闻名,传扬名声。 ⒊ 发声使人听到。 ⒈ 传播;显扬。 引 《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孔颖达 疏:“苗 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虞 舜 之大圣也,德音发闻。” 《后汉书·寇恂传》:“内得人心,外破 苏茂,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女子之善,既非世教所奬成,其事实亦罕发闻於后 |
耳闻不如目见 |
⒈ 耳听的不如眼见的真实。 例 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魏书·崔浩传》 英 seeing for oneself is better than hearing from others; ⒈ 谓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靠。 引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魏书·崔浩传》:“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九章:“包包 说:‘天使的翅膀都是这样的。’‘啊,是的是的,真是耳闻不如目见。天使呀,您来有什么话对我说。 |
凶闻 |
|
旧闻 |
⒈ 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闻、琐事等。 英 old anecode or event; ⒈ 指往昔的典籍和传闻。 引 《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宋 秦观 《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 黄侃 《礼学略说》:“凡所称引,悉本旧闻,我无加损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 ⒉ 泛指陈旧之说。 引 宋 曾巩 《应举启》:“读圣人之经,未知大义;明当世之务,多泥旧闻。” 清 陈天华 |
跑新闻 |
|
闻孙 |
|
晋惠闻蛙 |
⒈ 晋惠帝昏庸愚暗,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见《晋书·惠帝纪》。后因以“晋惠闻蛙”喻愚蒙寡识。 ⒈ 引 晋惠帝 昏庸愚暗,尝在 华林园 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见《晋书·惠帝纪》。后因以“晋惠闻蛙”喻愚蒙寡识。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羡杀那知祸福塞翁失马,堪笑他问公私 |
闻声相思 |
|
闻风丧胆 |
|
遗闻逸事 |
|
闻名丧胆 |
|
与闻 |
|
亘古奇闻 |
|
闻捷 |
|
秽闻 |
⒈ 污秽淫乱的丑闻。 例 此公好传秽闻。 秽闻四播。 英 ill repute; reputation for immorality; ⒈ 丑恶的名声;邪恶的名声。 引 鲁迅 《准风月谈·华德保粹优劣论》:“非仅有碍健康,更易发生无耻秽闻。” |
一闻千悟 |
|
剽闻 |
|
奉闻 |
⒈ 敬词。告知。 ⒈ 敬词。告知。 引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事似已奉闻,或尚未,均已忘却,故更以告。” |
丑闻 |
⒈ 有关丑事的传闻或消息。 例 当丑闻公开出来后,她就觉得不能容忍了。 英 scandal; ⒈ 关于丑事的传闻。 引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 ⒈ 不名誉的事情。 例 如:「近来接二连三的政治丑闻,引起舆论大哗。」 |
多闻 |
⒈ 见多识广。 例 博学多闻不是一件坏事。 英 well-informed; erudite; ⒈ 见闻广博。 引 《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将广智,必先多闻。」 反 寡闻 |
豫闻 |
|
风闻 |
⒈ 传闻得知。 例 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汉书·南粤王赵佗传》 风闻局长因受贿判刑了。 英 learn through hearsay; get wind of; ⒈ 经传闻而得知。 引 《汉书·南粤传》:“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 颜师古 注:“风闻,闻风声。”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天子风闻外边公论,亦有厌倦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 江寧府。”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王菊生 早已风闻, 刘雨生 跟 盛佳秀 十分相好,只差拜堂了。 |
秽德彰闻 |
词语解释 ⒈ 秽德:丑恶的品质和行为;彰:明显。丑恶的品质和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
周闻 |
|
謏闻之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