燋头烂额 |
|
额面 |
⒈ 票面。 例 额面一百元。 英 face amount; |
额办 |
⒈ 规定承办(之事)。 ⒈ 规定承办(之事)。 引 明 张居正 《答云南抚院王毅庵书》:“矿金之害,往 大理 李中溪 先生亦曾言之,第以此项专供御用,宫中视为额办,未敢轻议停寝。” |
差额 |
⒈ 与规定标准数或另一数相比,相差的数额。 例 差额过大,一时难补。 减少差额。 英 difference; balance; margin; ⒈ 与标准数额或特定对象相差的数目。 例 如:「弥补差额」。 |
额山 |
⒈ 指额头。 ⒈ 指额头。 引 唐 温庭筠 《照影曲》诗:“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穉俱含嚬。” |
额赏 |
⒈ 额定的赏金。 ⒈ 额定的赏金。 引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初, 天啟 间, 王象乾、王在晋 主款 蒙古,定月餉新旧额赏及马市,岁约百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及 崇禎 初, 顺义 王裔为 插汉部 所逐,因请代 顺义 守边求额赏。” |
额限 |
⒈ 规定数量的限制。 ⒈ 规定数量的限制。 引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打破鬼例》:“汝误矣。廩有粮,官有俸,皆国家钱粮,不可虚糜,故有额限,不得不然。” |
额溢 |
⒈ 额满。指定额之外。 ⒈ 额满。指定额之外。 引 《续古文辞类纂·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癸酉乡举中式,额溢为副。” 王楚芗 等注:“额溢,额满也。” |
额载 |
⒈ 薄册所载的额定数目。 ⒈ 薄册所载的额定数目。 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查原册》:“其上届实在田土户丁若干,果否与上届全书额载相符。” |
额楼 |
⒈ 指前额。 ⒈ 指前额。 引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一箇箇青布裙紧紧的兜着奄老,皂纱片深深的裹着额楼。” 巴金 《憩园》三三:“他忽然站住,用手按住旁边假山的一个角说:‘我在这儿绊过跤,额楼就碰在这上头,现在还有个疤。’” 自注:“额楼即前额。” |
举手扣额 |
词语解释 ⒈ 举手拍额,表示庆幸。 |
额手加礼 |
词语解释 ⒈ 表示敬意。 |
梅额 |
⒈ 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 ⒉ 指入梅时节。 ⒈ 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参见“梅花粧”。 引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 ⒉ 指入梅时节。参见“梅头”。 引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 |
破头烂额 |
|
烂额焦头 |
⒈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情状。 ⒈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情状。参见参见“焦头烂额”。 引 宋 李纲 《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於烂额焦头。” 《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宫人遇火者,烂额焦头,逢兵者,伤肢损体,哀哭之声,耳不忍闻。” 清 洪亮吉 《为史秀才次星赋焦尾砚》诗:“人生皆作如是观,烂额焦头称上客。” 亦省作亦省作“烂额”。 宋 黄庭坚 《辛酉憩刀坑口》诗:“烂额始论功,儻能谋曲突。” 明 王守仁 《桶冈 |
山额 |
|
额枋 |
词语解释 额枋 [ é fāng ] ⒈ 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 英 plague; horizontal tablet; |
虎头燕额 |
词语解释 虎头燕额 [ hǔ tóu yàn é ] ⒈ 见“虎头燕颔”。 引证解释 ⒈ 见“虎头燕頷”。 |
半额 |
⒈ 谓宽达额之一半。 ⒉ 数额的一半。 ⒈ 谓宽达额之一半。 引 《后汉书·马廖传》:“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二:“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 宋 苏轼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诗:“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峨眉世所妍。” ⒉ 数额的一半。 引 《宋史·选举志一》:“欲加试《论语》大义,仍裁半额,注官依科目次序。” |
额题 |
⒈ 匾额上的题字。 ⒈ 匾额上的题字。 引 《红楼梦》第二回:“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頽,墙垣剥落,有额题曰‘智通寺’。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 徐珂 《清稗类钞·名胜·京口三山》:“金山 在西城外五里许,额题为‘江天禪寺’,曰 金山寺 者,俗称也。” |
额子 |
⒈ 无顶的头巾。一般妇女用以扎头。 ⒉ 定例。指一定的标准。 ⒈ 无顶的头巾。一般妇女用以扎头。 引 宋 米芾 《画史》:“又其后方见用紫罗为无顶头巾,谓之额子。” ⒉ 定例。指一定的标准。 引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贝氏 道:‘今若报得薄了,他一时翻过脸来,将旧事和盘托出……性命登时就送。若报得厚了,他做下额子,不常来取索?’” ⒈ 定额。 例 如:「额子有限」。 ⒉ 无顶的头巾。 引 《事物异名录·卷一六·服饰部 |
份额 |
⒈ 在总份数中的一定比例。 例 把节能所得效益的一定份额拨给企业。 英 share; portion; |
龙额 |
|
扁额 |
⒈ 匾额。挂在厅堂、轩斋或亭榭上的题字横额。 ⒈ 匾额。挂在厅堂、轩斋或亭榭上的题字横额。 引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吴山 有 伍员祠,瞰闤闠,都人敬事之。有富民捐貲为扁额,金碧甚侈。”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血红的一座朱漆门楼,上悬金书扁额,题着‘寳莲禪寺’四个大字。” 鲁迅 《呐喊·白光》:“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 ⒈ 题大字于木板,高挂于门上的横额。宋·岳珂也作「匾额」。 引 《桯史·卷 |
封额 |
⒈ 帝王颁赐的匾额。 ⒈ 帝王颁赐的匾额。 引 《宋史·王素传》:“又定诸神祠封额、爵号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