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 |
⒈ 区别科学技术人员等级的称号(如工程师、教授、讲师、学院院士等) 英 the title of a technical or professional post (such as engineer, professor, lecturer, academician, etc.); ⒈ 职务的名称。通常指技术职务的名称。 引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编辑是一种工作职称,目前‘ 张编辑 ’、‘ 李编辑 ’的称呼,不太妥当。” 郑秉谦 《灯》三:“现在她总该会名副其实得到工程师职称了吧?” ⒈ 职位或职务的名称。 例 如:「他在公司的职称为副理。」 |
劝职 |
|
食职 |
|
授职 |
|
儒职 |
|
有职无权 |
|
高级职员 |
词语解释 高级职员 [ gāo jí zhí yuán ] ⒈ 高薪、高位的职工。 英 topside; |
还职 |
⒈ 犹复职。 ⒉ 还归而就职。 ⒈ 犹复职。 引 《后汉书·陈忠传》:“元初 三年有詔,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闕还职。” 《新唐书·刘审礼传》:“有詔 审礼 徇忠以没,非有罪,宜各还职。” 《宋史·王安礼传》:“绍圣 初,还职,知 永兴军。”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一:“其餘不满贯当流徒杖者,如旧赎罪还职。” ⒉ 还归而就职。 引 《北史·来护儿传》:“十八年,詔追入朝,赐以宫女、宝刀、骏马、锦綵等物,仍留长子 楷 为千牛备身,使 |
沿才受职 |
|
辞职 |
⒈ 辞去所担任的职务。 例 他向上级提出了辞职要求。 英 resign; hand in (send in) one's resignation; ⒈ 辞去官职。 引 《汉书·谷永传》:“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 唐 戴叔伦 《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 从夫人之言,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 ⒉ 泛指辞去职务。 引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真不巧得很,前两天他们夫妇才辞职另有高就 |
帖职 |
|
趋职 |
|
野职 |
⒈ 周代六遂中九职之民的贡物(指薪炭之类)。 ⒈ 周 代六遂中九职之民的贡物(指薪炭之类)。参见“九职”、“九赋”。 引 《周礼·地官·遂人》:“凡国祭祀,共野牲,令野职。” 郑玄 注:“野职,薪炭之属。” 贾公彦 疏:“云‘野职,薪炭之属’者,此官令之委人敛之。故下委人云:‘掌敛野之赋。’又云:‘敛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言之属者,兼此诸物也。’” 《周礼·地官·遂师》:“凡国祭祀,审其誓戒,共野牲,入野职、野 |
刊职 |
⒈ 削职。 ⒈ 削职。 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盐课》:“州县蒙冤刊职,将谁诉耶!” |
春职 |
⒈ 指养花之事。 ⒈ 指养花之事。 引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惟观风景不忧身,一心岁岁供春职。” |
赴职 |
⒈ 到任就职。 ⒈ 到任就职。 引 《北史·祖鸿勋传》:“今来赴职,非为谢恩。”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天神宣詔已毕,与 晁夫人 作贺行礼,请 晁夫人 自定赴职之期。” |
莅职 |
|
馆职 |
⒈ 统称唐宋于昭文馆(唐时又称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 ⒈ 统称 唐 宋 于昭文馆( 唐 时又称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工作的官职。 引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唐 制,宰相四人,首相为 太清宫 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集贤殿 大学士,以此为次序。”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馆职名存》:“国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其高者 |
职专 |
|
渎职罪 |
|
挂职 |
⒈ 上级部门将干部派到下级部门,委以具体职务培养锻炼一段时间的临时性任职。 例 他挂职期满,又回到冶金部去了。 英 higher organizaion delegates a cadre to lower one and appoints a temporary post; |
一官半职 |
|
末职 |
⒈ 低级官吏。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韩(韩翃)悒悒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知其名,与韩独善。”王闿运《〈桂阳州志〉序》:“即山通侻,浮沈末职;晚临南平,政声洋溢。”亦为属员或部下对长官的自称谦词。 ⒈ 低级官吏。亦为属员或部下对长官的自称谦词。 引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韩 ( 韩翃 )悒悒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 韦巡官 知其名,与 韩 独善。”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即山 通侻,浮沉末职;晚 |
理职 |
⒈ 治狱之官职。 ⒈ 治狱之官职。 南朝 梁 沉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吴雄 以三世法家,继为理职。 引 郭恭 以律学通明,仍业司士。” |
任职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