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庐 |
⒈ 宋时庐山的别称。 ⒈ 宋 时 庐山 的别称。 引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亭》词:“是中不减 康庐 秀。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 邓广铭 笺注:“盖 庐山 亦名 匡山,亦称 匡庐,宋 人避 赵匡胤 讳,故改称 康庐 也。” |
庐山公 |
⒈ 驴的戏称。 ⒈ 驴的戏称。 引 《初学记》卷二九引 南朝 宋 袁淑 《庐山公九锡文》:“尔(指驴)有济师旅之勋,而加之以众能,是用遣中大夫閭邱骡,加尔使衔勒大鸿臚斑脚大将军宫亭侯,以 扬州 之 庐江、江州 之 庐陵、吴 国之 桐庐、合浦 之 珠庐,封尔为 庐山公。”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一》:“驴九锡封 庐山公。” |
僧庐 |
|
庐冢 |
⒈ 也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叫做“庐冢”。庐,屋舍,冢,坟墓。 例 褒之庐冢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英 house for guarding tomb; ⒈ 墓旁庐舍。 引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今所谓慧空禪院者, 襃 之庐冢也。” |
庐山 |
⒈ 山名,为中国著名避暑胜地。位于江西省九江以南,主峰海拔1474米,夏季凉爽,多雾,风景秀美,亚热带作物茂盛。 英 Lushan Mountain; ⒈ 山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耸立于 鄱阳湖、长江 之滨。又名 匡山、匡庐。相传 周 有 匡 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有 汉阳、香炉、五老 诸峰耸峙。三面临水,江湖水气郁结。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著名胜迹有 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 等。 ⒈ 山名 |
青庐 |
⒈ 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此风俗。 例 新妇入青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 black cloth tent; ⒈ 青布搭成的篷帐。古代北方民族举行婚礼时用。 引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北朝 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於此交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公子辞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鉤辰,天孙有少女下嫁, |
阖庐 |
|
屋庐 |
|
禁庐 |
⒈ 宫廷侍从官员寓值的官舍。 ⒈ 宫廷侍从官员寓值的官舍。按,一本作“禁卢”。 引 明 张居正 《送初幼嘉年兄还郢》诗之一:“乾坤岁岁浮春色,环珮相将侍禁庐。” |
冢庐 |
|
庐舍 |
⒈ 房屋,住宅。 ⒉ 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 ⒈ 房屋,住宅。 引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宋 苏洵 《田制》:“塞谿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郭沫若 《游闵行》诗:“万家庐舍联霄汉,田野工场冒远烟。” ⒉ 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 引 《周礼·天官·宫正 |
井庐 |
⒈ 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 ⒉ 泛指邻里;乡里。 ⒈ 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 引 《通典·食货四》:“因井庐以定赋税。” ⒉ 泛指邻里;乡里。 引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表》:“臺禁称祉,井庐相贺。” 钱振伦 注:“《左传》:‘庐井有伍’。”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邻长、里宰、酇长、鄙师,即同井庐以行相推择者,故下之俗易达于上,上之风易究于下。” |
庐居 |
⒈ 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 ⒉ 庐墓。在墓旁结庐服丧。 ⒊ 平民之居,民房。 ⒈ 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 引 《汉书·王尊传》:“请以身填 金堤,因止宿,庐居隄上。” ⒉ 庐墓。在墓旁结庐服丧。 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 文帝 ﹞为皇太 薄后 持三年服,庐居枕块如礼。” ⒊ 平民之居,民房。 引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谕民》:“庐居暂借作王居,寄諭我民别夏夷。” |
宿庐 |
|
玉庐 |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⒈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用以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⒈ 后用以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引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卢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 长江 滚滚来,不识 庐山 真面目!” ⒈ 无法认识庐山的全貌。 |
室庐 |
|
承明庐 |
⒈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又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梁阁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张铣注:“承明,谒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⒈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又 三国 魏文 |
黄庐 |
词语解释 黄庐 [ huáng lú ] ⒈ 见“黄垆”。 引证解释 ⒈ 见“黄壚”。 |
庐岳 |
⒈ 庐山。 ⒈ 庐山。 引 前蜀 韦庄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诗:“远自 稽山 游 楚 泽,又从 庐岳 去 闽 川。” 宋 梅尧臣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诗:“稳去先应望 庐岳,暂来谁復见 龙泉。” |
庐落 |
⒈ 庐舍,房舍。 ⒉ 庐帐;毡帐。 ⒈ 庐舍,房舍。 引 《后汉书·冯衍传上》:“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 《后汉书·仇览传》:“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李贤 注引《广雅》曰:“落,居也。” ⒉ 庐帐;毡帐。 引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迷吾 闻之,徙庐落去。” |
温庐 |
|
佛庐 |
⒈ 指佛寺。 ⒈ 指佛寺。 引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草肥蕃马健,雪重佛庐乾。” 《新唐书·萧倣传》:“懿宗 怠政事,喜佛道,引桑门入禁中为祷祠事,数幸佛庐,广施予。”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居依山谷,以草茨屋,惟王宫、官府、佛庐以瓦。” |
人境庐诗草 |
|
叩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