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善战 |
拼音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注音 ㄒ一ㄠ ㄩㄥˇ ㄕㄢˋ ㄓㄢˋ 解释 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 出处 《南齐书 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例子 武警官兵在抗洪第一线个个骁勇善战,不甘示弱。 正音 “骁”,不能读作“ráo”。 辨形 “骁”,不能写作“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骁勇善战是褒义词。 繁体 驍勇善戰 近义 有勇有谋、大智大勇 反义 贪 |
息兵罢战 |
拼音 xī bīng bà zhàn 注音 ㄒ一 ㄅ一ㄥ ㄅㄚˋ ㄓㄢˋ 解释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例子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2回:“情愿招为驸马,两家息兵罢战。”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停战。 感情 息兵罢战是中性词。 近义 休兵罢战 |
人海战术 |
拼音 rén hǎi zhàn shù 注音 ㄖㄣˊ ㄏㄞˇ ㄓㄢˋ ㄕㄨˋ 解释 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处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例子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发现施工组织的不够好,打的是人海战术,缺乏计划性,劳动力有些浪费。”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靠人力做事。 谜语 打人数仗 感情 人海战术是中性词。 繁体 人海戰術 英语 military tactics |
龙争虎战 |
拼音 lóng zhēng hǔ zhàn 注音 ㄌㄨㄥˊ ㄓㄥ ㄏㄨˇ ㄓㄢˋ 解释 同“龙争虎斗”。 出处 宋·孙光宪《河传》词:“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 例子 《秦并六国平话》上卷:“春秋五伯之后,又有战国七雄,天下龙争虎战,干戈涂炭,未肯休歇。”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斗争激烈。 感情 龙争虎战是中性词。 繁体 龍爭虎戰 近义 龙争虎斗 反义 和平共处 英语 Dragons and tigers lock in battle. |
并肩作战 |
拼音 bìng jiān zuò zhàn 注音 ㄅ一ㄥˋ ㄐ一ㄢ ㄗㄨㄛˋ ㄓㄢˋ 解释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例子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她需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和他说说心里的话,同他一块儿并肩作战。” 用法 作谓语;指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感情 并肩作战是中性词。 繁体 並肩作戰 近义 并肩战斗 |
胆战心寒 |
拼音 dǎn zhàn xīn hán 注音 ㄉㄢˇ ㄓㄢˋ ㄒ一ㄣ ㄏㄢˊ 解释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例子 诸将见李逵等杀了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感情 胆战心寒是贬义词。 繁体 膽戰心寒 近义 胆战心惊 反义 神色自若 英语 be terror-stricken |
战火纷飞 |
拼音 zhàn huǒ fēn fēi 注音 ㄓㄢˋ ㄏㄨㄛˇ ㄈㄣ ㄈㄟ 解释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例子 这种友谊来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国文《月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战火纷飞是中性词。 繁体 戰火紛飛 |
仓卒应战 |
拼音 cāng cù yìng zhàn 注音 ㄘㄤ ㄘㄨˋ 一ㄥˋ ㄓㄢˋ 解释 指没有准备匆忙对付。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只有不肯退却,仓卒应战(例如硝石战斗),表面上似乎在力争主动,实际上是被动的。”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仓卒应战是贬义词。 繁体 倉卒應戰 近义 仓卒从事 英语 accept a challenge in a hurry |
决一死战 |
拼音 jué yī sǐ zhàn 注音 ㄐㄩㄝˊ 一 ㄙˇ ㄓㄢˋ 解释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出处 《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例子 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怕牺牲。 感情 决一死战是中性词。 繁体 决一死戰 近义 决一雌雄 反义 不分胜负 英语 decided to fight to death(fight with a rope round one's neck) |
英勇善战 |
拼音 yīng yǒng shàn zhàn 注音 一ㄥ ㄩㄥˇ ㄕㄢˋ ㄓㄢˋ 解释 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例子 宗璞《东藏记》第一章:“听说滇军在台儿庄,英勇善战。”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夸奖人。 感情 英勇善战是褒义词。 繁体 英勇善戰 近义 骁勇善战 俄语 отважно и умело воевать 日语 勇敢(ゆうかん)で戦いにたけている |
裹血力战 |
拼音 guǒ xuè lì zhàn 注音 ㄍㄨㄛˇ ㄒㄩㄝˋ ㄌ一ˋ ㄓㄢˋ 解释 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 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顽强勇敢。 感情 裹血力战是中性词。 繁体 裹血力戰 近义 浴血奋战 |
速战速决 |
拼音 sù zhàn sù jué 注音 ㄙㄨˋ ㄓㄢˋ ㄙㄨˋ ㄐㄩㄝˊ 解释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决的希望。” 例子 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要拖泥带水,而要速战速决。 正音 “战”,不能读作“zào”。 辨形 “决”,不能写作“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谜语 闪电战 感情 速战速决是褒义词。 繁体 速戰速决 近义 快刀斩乱麻 反义 拖泥带 |
春秋无义战 |
拼音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注音 ㄔㄨㄣ ㄑ一ㄡ ㄨˊ 一ˋ ㄓㄢˋ 解释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例子 古人说:“春秋无义战。”于今帝国主义则更加无义战,只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有义战。(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用法 作宾语;指非正义战争。 感情 春秋无义战是中性词。 繁体 萅秌無義戰 英语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there were no righteous wars. |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
拼音 gōng wú bù qǔ,zhàn wú bù shèng 注音 ㄍㄨㄥ ㄨˊ ㄅㄨˋ ㄑㄨˇ,ㄓㄢˋ ㄨˊ ㄅㄨˋ ㄕㄥˋ 解释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例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感情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中性词。 繁体 攻無不取,戰無不勝 近义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战栗失箸 |
拼音 zhàn lì shī zhù 注音 ㄓㄢˋ ㄌ一ˋ ㄕ ㄓㄨˋ 解释 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例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董卓饮食谈笑自若。”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战栗失箸是中性词。 近 |
身经百战 |
拼音 shēn jīng bǎi zhàn 注音 ㄕㄣ ㄐ一ㄥ ㄅㄞˇ ㄓㄢˋ 解释 身:亲身;百:极言其多;亲身经历过许多战斗。形容富于实战经验;也形容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出处 南北朝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 例子 他是个身经百战的健将,在华北作战过几年,极有才能。 正音 “战”,不能读作“zàn”。 辨形 “经”,不能写作“径”。 辨析 见“南征北战”。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身经百战是 |
四战之地 |
拼音 sì zhàn zhī dì 注音 ㄙˋ ㄓㄢˋ ㄓ ㄉ一ˋ 解释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出处 《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例子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九回:“且东邻象州,西界桂平,又是四战之地。” 用法 作宾语;指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感情 四战之地是中性词。 繁体 四戰之地 近义 四战之国 英语 a battlefront in numerous wars |
明耻教战 |
拼音 míng chǐ jiào zhàn 注音 ㄇ一ㄥˊ ㄔˇ ㄐ一ㄠˋ ㄓㄢˋ 解释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例子 《魏书·张普惠传》:“文武之道,自昔成规;明耻教战,振古常轨。”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用于带兵等方面。 感情 明耻教战是中性词。 繁体 明恥教戰 英语 train people to know what is shameful and therefore fight bravely on the battlefield |
不宣而战 |
拼音 bù xuān ér zhàn 注音 ㄅㄨˋ ㄒㄨㄢ ㄦˊ ㄓㄢˋ 解释 指不宣布开战,就突然发起进攻。 出处 朱自清《不知道》:“美国过去曾两次不宣而战,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盗,曾于1883年企图封锁地中海上美国之航行。” 例子 许地山《玉官》:“两个女人在紧张的情形底下不宣而战。” 用法 作谓语;指突然发起进攻。 谜语 突然袭击 感情 不宣而战是中性词。 繁体 不宣而戰 反义 先礼后兵 英语 start an undeclared war 法语 guerre non déclarée(engager les opéra |
血战到底 |
拼音 xuè zhàn dào dǐ 注音 ㄒㄩㄝˋ ㄓㄢˋ ㄉㄠˋ ㄉ一ˇ 解释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出处 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例子 我们要血战到底,决不放过敌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拼死战斗。 感情 血战到底是中性词。 繁体 血戰到底 |
连战皆捷 |
拼音 lián zhàn jiē jié 注音 ㄌ一ㄢˊ ㄓㄢˋ ㄐ一ㄝ ㄐ一ㄝˊ 解释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出处 《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例子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9回:“这年正月,紫沧、包起、黄如心又带来湖南北精锐三千,连战皆捷。”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赛等。 感情 连战皆捷是中性词。 繁体 連戰皆捷 近义 百战百胜 反义 一败涂地、屡战屡败 英语 come out victorious in successive battl |
战争贩子 |
拼音 zhàn zhēng fàn zǐ 注音 ㄓㄢˋ ㄓㄥ ㄈㄢˋ ㄗˇ 解释 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 出处 例子 东条英机是日本的战争贩子,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战争贩子是贬义词。 繁体 戰爭販子 英语 warmonger 俄语 поджигáтель войны 法语 profiteur de guerre(fauteur de guerre) |
南征北战 |
拼音 nán zhēng běi zhàn 注音 ㄋㄢˊ ㄓㄥ ㄅㄟˇ ㄓㄢˋ 解释 征:征伐。转战南北;打了许多仗。 出处 唐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例子 老子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打了十几年天下,凭什么快到手中的果子让给别人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辨形 “征”,不能写作“怔”、“争”。 辨析 南征北战和“身经百战”都有久经战斗的意思。但南征北战偏重在指作战各地;可 |
胆战心惊 |
拼音 dǎn zhàn xīn jīng 注音 ㄉㄢˇ ㄓㄢˋ ㄒ一ㄣ ㄐ一ㄥ 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例子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三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 谜语 踩高跷上高墙 感情 胆战心惊是贬义词。 繁体 膽戰心驚 近义 面无人色、胆颤心惊 反义 满不在乎、镇定自若 英语 horribly frightened(be panic- |
股战而栗 |
拼音 gǔ zhàn ér lì 注音 ㄍㄨˇ ㄓㄢˋ ㄦˊ ㄌ一ˋ 解释 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出处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例子 东汉·班固《汉书·高五王传》:“因退立,股战而栗。” 用法 作谓语;形容恐惧异常。 感情 股战而栗是贬义词。 繁体 股戰而栗 近义 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英语 tremble with f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