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首至尾 |
拼音 tōng shǒu zhì wěi 注音 ㄊㄨㄥ ㄕㄡˇ ㄓˋ ㄨㄟˇ 解释 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通首至尾是中性词。 近义 原原本本、从头至尾 |
人迹罕至 |
拼音 rén jì hǎn zhì 注音 ㄖㄣˊ ㄐ一ˋ ㄏㄢˇ ㄓˋ 解释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例子 冯牧《瀑布之歌》:“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正音 “迹”,不能读作“jī”。 辨形 “至”,不能写作“志”。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人迹罕至是贬义词。 繁体 |
至亲骨肉 |
拼音 zhì qīn gǔ ròu 注音 ㄓˋ ㄑ一ㄣ ㄍㄨˇ ㄖㄡˋ 解释 至亲:关系最近的亲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最亲近的亲属。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例子 他吝啬得连至亲骨肉都不多给一个钱,何况是外人。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 至亲骨肉是褒义词。 繁体 至親骨肉 近义 至亲好友 |
任重至远 |
拼音 rèn zhòng zhì yuǎn 注音 ㄖㄣˋ ㄓㄨㄥˋ ㄓˋ ㄩㄢˇ 解释 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出处 《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繁体 任重至遠 |
悲喜交至 |
拼音 bēi xǐ jiāo zhì 注音 ㄅㄟ ㄒ一ˇ ㄐ一ㄠ ㄓˋ 解释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来到。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共话前生,悲喜交至。”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又高兴又难过。 感情 悲喜交至是中性词。 近义 悲喜交集 反义 麻木不仁 英语 One's feelings are a mixture of joy and sorrow. |
至言去言 |
拼音 zhì yán qù yán 注音 ㄓˋ 一ㄢˊ ㄑㄨˋ 一ㄢˊ 解释 至言:至理明言。至理明言,不以平常的语言表达。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至言去言是中性词。 |
至理名言 |
拼音 zhì lǐ míng yán 注音 ㄓˋ ㄌ一ˇ ㄇ一ㄥˊ 一ㄢˊ 解释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例子 “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老舍《鼓书艺人》十二) 辨形 “名”,不能写作“明”。 辨析 至理名言与“金玉良言”有别:至理名言侧重于形容是真理;“ |
至人无梦 |
拼音 zhì rén wú mèng 注音 ㄓˋ ㄖㄣˊ ㄨˊ ㄇㄥˋ 解释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品德高尚的人。 感情 至人无梦是中性词。 繁体 至人無夢 |
至死不渝 |
拼音 zhì sǐ bù yú 注音 ㄓˋ ㄙˇ ㄅㄨˋ ㄩˊ 解释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例子 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正音 “渝”,不能读作“yù”。 辨形 “渝”,不能写作“愉”。 辨析 至死不渝和“至死不变”;都有“到死都不改变”的意思;常可换用。不同点在于:①至死不渝为褒义成语;“至死不变”为中性成语。②至死不渝的文言色彩较浓;使用频率较低;“至死不变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拼音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注音 ㄐ一ㄥ ㄔㄥˊ ㄙㄨㄛˇ ㄓˋ,ㄐ一ㄣ ㄕˊ ㄨㄟˊ ㄎㄞ 解释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例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中性词。 |
蜂拥而至 |
拼音 fēng yōng ér zhì 注音 ㄈㄥ ㄩㄥ ㄦˊ ㄓˋ 解释 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个头戴浩然巾,手机器械,蜂拥而至。” 例子 该处七哨匪徒,不下数十万人,每聚众时,用牛角一吹,无不蜂拥而至。清 林则徐《筹办永昌哨匪起程日期折》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杂乱。 感情 蜂拥而至是中性词。 繁体 |
至高至上 |
拼音 zhì gāo zhì shàng 注音 ㄓˋ ㄍㄠ ㄓˋ ㄕㄤˋ 解释 至:最。最高,无可再高。 出处 茅盾《子夜》:“吴荪甫忍不住笑了。范博文向来的议论——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最高。 感情 至高至上是中性词。 近义 至高无上 俄语 непревзойдённый(превыше всего) |
至高无上 |
拼音 zhì gāo wú shàng 注音 ㄓˋ ㄍㄠ ㄨˊ ㄕㄤˋ 解释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例子 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辨形 “上”,不能写作“尚”。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玉皇大帝;到达顶峰 感情 至高无上是褒义词。 繁体 至高無上 近义 高高在上、登峰造极、无出其右 反义 等而下之 英语 paramount( |
至信辟金 |
拼音 zhì xìn pì jīn 注音 ㄓˋ ㄒ一ㄣˋ ㄆ一ˋ ㄐ一ㄣ 解释 至信:最信实,最真诚;辟:排除;金: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至信辟金是中性词。 |
至当不易 |
拼音 zhì dàng bù yì 注音 ㄓˋ ㄉㄤˋ ㄅㄨˋ 一ˋ 解释 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 出处 明·李贽《焚书·读史·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故汲长孺谓其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而论六家要指者,又以‘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八字概之,可谓至当不易之定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非常恰当。 感情 至当不易是中性词。 繁体 至當不易 |
联翩而至 |
拼音 lián piān ér zhì 注音 ㄌ一ㄢˊ ㄆ一ㄢ ㄦˊ ㄓˋ 解释 形容人接连来到。 出处 繁体 聯翩而至 |
如获至宝 |
拼音 rú huò zhì bǎo 注音 ㄖㄨˊ ㄏㄨㄛˋ ㄓˋ ㄅㄠˇ 解释 最珍贵的东西。形容对于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出处 宋 李光《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获至宝。” 例子 行至堂阜,鲍叔牙先在,见夷吾如获至宝。(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正音 “至”,不能读作“zì”。 辨形 “至”,不能写作“质”。 辨析 如获至宝和“大喜过望”都表示非常高兴。但如获至宝多是强调得到某种事物或人之后的高兴心情 |
如潮涌至 |
拼音 rú cháo yǒng zhì 注音 ㄖㄨˊ ㄔㄠˊ ㄩㄥˇ ㄓˋ 解释 像潮涌一样,比喻某种事物来势甚猛。 出处 例子 大批的蝗虫如潮涌至,吞噬着庄稼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来势甚猛。 感情 如潮涌至是中性词。 繁体 如潮湧至 近义 势如潮涌 英语 break with tremendous force |
一秉至公 |
拼音 yī bǐng zhì gōng 注音 一 ㄅ一ㄥˇ ㄓˋ ㄍㄨㄥ 解释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感情 一秉至公是褒义词。 近义 一秉大公 |
关怀备至 |
拼音 guān huái bèi zhì 注音 ㄍㄨㄢ ㄏㄨㄞˊ ㄅㄟˋ ㄓˋ 解释 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 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特别关心。 谜语 身在曹营心在汉 感情 关怀备至是褒义词。 繁体 關懷備至 近义 体贴入微 反义 漠不关心 英语 give meticulous care to some |
鸿鹄将至 |
拼音 hóng hú jiāng zhì 注音 ㄏㄨㄥˊ ㄏㄨˊ ㄐ一ㄤ ㄓˋ 解释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例子 《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更不可见异思迁,萌鸿鹄将至之心。”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学习不专心。 感情 鸿鹄将至是中性词。 繁体 鴻鵠將至 |
止于至善 |
拼音 zhǐ yú zhì shàn 注音 ㄓˇ ㄩˊ ㄓˋ ㄕㄢˋ 解释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例子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辨形 “止”,不能写作“至”;“至”,不能写作“止”。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止于至善是褒义词。 繁体 止於至善 近义 十全十美、白璧无瑕、至善至 |
至死靡他 |
拼音 zhì sǐ mí tā 注音 ㄓˋ ㄙˇ ㄇ一ˊ ㄊㄚ 解释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出处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例子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7回:“仙赐听了,更加感激得死心塌地,至死靡他。”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立场坚定。 感情 至死靡他是中性词。 近义 之死靡它 |
至智弃智 |
拼音 zhì zhì qì zhì 注音 ㄓˋ ㄓˋ ㄑ一ˋ ㄓˋ 解释 智慧达到极点,就可舍弃智慧不用。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至智弃智是中性词。 |
纷至踏来 |
拼音 fēn zhì tà lái 注音 ㄈㄣ ㄓˋ ㄊㄚˋ ㄌㄞˊ 解释 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出处 繁体 紛至踏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