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冒字的成语大全

冒字的常见组词有:恕我冒昧、冒险主义、急躁冒进、火星乱冒、贪冒荣宠、贪荣冒宠、冒里冒失、冒冒失失、迎风冒雪、佯风诈冒、失张冒势、击排冒没、火冒三尺、顶名冒姓、冲风冒雨、冒牌货、冒失鬼、冒天下之大不韪、七窍冒火、亲冒矢石、披霜冒露、冒名顶替、冒名接脚、冒大不韪、溃冒冲突、火冒三丈、甘冒虎口、躬冒矢石、冒、不揣冒昧、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冒字相关信息

  • 拼音mào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5192
  • 五笔JHF
  • 仓颉ABU
  • 郑码KLVV
  • 四角60600

冒màoㄇㄠˋ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 不

  • 拼音mào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5192
  • 五笔JHF
  • 仓颉ABU
  • 郑码KLVV
  • 四角60600

冒màoㄇㄠˋ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 不

含冒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冒大不韪 拼音 mào dà bù wěi 注音 ㄇㄠˋ ㄉㄚˋ ㄅㄨˋ ㄨㄟˇ 解释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 出处 《清史稿·礼志二》:“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感情 冒大不韪是贬义词。 繁体 冐大不韙 近义 冒天下之大不韪
急躁冒进 拼音 jí zào mào jìn 注音 ㄐ一ˊ ㄗㄠˋ ㄇㄠˋ ㄐ一ㄣˋ 解释 想赶快达到目的,不经仔细考虑或准备就急于行动。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急躁冒进或保守,都是不按实际情况办事,都是主观主义。” 例子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有时表现为右倾保守,思想落后实际,有时又表现为急躁冒进,贪多求快,超过实际的可能。”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急躁冒进是贬义词。 繁体 急躁冐進 近义 急躁轻
失张冒势 拼音 shī zhāng mào shì 注音 ㄕ ㄓㄤ ㄇㄠˋ ㄕˋ 解释 冒冒失失的样子。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张冒势,恁唬我一跳。有要没紧,两头回来游魂哩。’”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等。 感情 失张冒势是中性词。 繁体 失張冐勢 近义 冒冒失失
迎风冒雪 拼音 yíng fēng mào xuě 注音 一ㄥˊ ㄈㄥ ㄇㄠˋ ㄒㄩㄝˇ 解释 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艰辛。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真个是迎风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 例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真个是迎风冒雪,戴月披星。” 用法 作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迎风冒雪是中性词。 繁体 迎風冐雪
冒里冒失 拼音 mào lǐ mào shī 注音 ㄇㄠˋ ㄌ一ˇ ㄇㄠˋ ㄕ 解释 过分地随便对待。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这粉嫩的手,怎的冒里冒失,捏他一把!” 例子 莫应丰《将军吟》第四章:“司令员冒里冒失一下子就把这两个字讲出来,他慌了手脚。” 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人莽撞。 感情 冒里冒失是贬义词。 近义 冒冒失失 反义 谨小慎微 英语 hand over head
甘冒虎口 拼音 gān mào hǔ kǒu 注音 ㄍㄢ ㄇㄠˋ ㄏㄨˇ ㄎㄡˇ 解释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甘冒虎口是中性词。 繁体 甘冐虎口 近义 视死如归 反义 贪生怕死
七窍冒火 拼音 qī qiào mào huǒ 注音 ㄑ一 ㄑ一ㄠˋ ㄇㄠˋ ㄏㄨㄛˇ 解释 同“七窍生烟”。 出处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例子 见此情不由我七窍冒火,你这般对付我却待如何?欧阳予情《渔夫恨》第五场 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气愤或焦急。 感情 七窍冒火是中性词。 繁体 七竅冐火 近义 七窍生烟 英语 be in a fume(blow a fuse) 俄语 выйти из
贪冒荣宠 拼音 tān mào róng chǒng 注音 ㄊㄢ ㄇㄠˋ ㄖㄨㄥˊ ㄔㄨㄥˇ 解释 贪冒:贪图财利。贪图荣耀和恩宠。 出处 唐·陈子昂《为程处弼辞放流表》:“任经十有三年,竟无一阶升录,臣之弩劣,于此可见,而贪冒荣宠,尚不知归。”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感情 贪冒荣宠是中性词。 繁体 貪冐榮寵 近义 贪荣冒宠
贪荣冒宠 拼音 tān róng mào chǒng 注音 ㄊㄢ ㄖㄨㄥˊ ㄇㄠˋ ㄔㄨㄥˇ 解释 贪图荣耀和恩宠。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我狂欲醒,君狂正发,夫嗜色淫声,贪荣冒宠,流转生死,何自由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感情 贪荣冒宠是贬义词。 繁体 貪榮冐寵 近义 贪冒荣宠
冒牌货 拼音 mào pái huò 注音 ㄇㄠˋ ㄆㄞˊ ㄏㄨㄛˋ 解释 伪造或假造的某些东西。 出处 茅盾《我们这文坛》:“谁都自称是嫡派秘授,而别人是冒牌货,野狐禅。” 例子 王朔《我是“狼”》:“那个人确实是个冒牌货,但他网罗的一些事实又是那么不容置疑,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而不能一笑了之。”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假冒产品。 谜语 说真方卖假药 感情 冒牌货是中性词。 繁体 冐牌貨 近义 冒名顶替 反义 货真价实 英语 fake(imitation; pinchbeck) 俄语 п
冒名顶替 拼音 mào míng dǐng tì 注音 ㄇㄠˋ ㄇ一ㄥˊ ㄉ一ㄥˇ ㄊ一ˋ 解释 冒:冒充。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5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 例子 《古文尚书》的运气真够坏的,不但没有能够露头角,还一而在的遭到了些冒名顶替的事儿。(朱自清《经典常谈 尚书第三》) 辨形 “名”,不能写作“明”。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花木兰代父从军 感情 冒名
恕我冒昧 拼音 shù wǒ mào mèi 注音 ㄕㄨˋ ㄨㄛˇ ㄇㄠˋ ㄇㄟˋ 解释 请原谅我的冒昧。 出处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满小姐,听说在共军之中你有位未婚夫。” 例子 恕我冒昧,说了这么多不中听的话 用法 作谓语;用于口语。 感情 恕我冒昧是中性词。 繁体 恕我冐昧 近义 恕我直言 英语 saving your presence
溃冒冲突 拼音 kuì mào chōng tū 注音 ㄎㄨㄟˋ ㄇㄠˋ ㄔㄨㄥ ㄊㄨ 解释 溃:水冲破堤防;冒:冲犯;冲突:急奔猛闯。形容危险的祸患。 出处 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溃冒冲突是贬义词。 繁体 潰冐衝突
火冒三丈 拼音 huǒ mào sān zhàng 注音 ㄏㄨㄛˇ ㄇㄠˋ ㄙㄢ ㄓㄤˋ 解释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例子 你太爱发脾气,动不动火冒三丈,这样怎么能搞好同志关系,干好社会工作? 辨形 “三”,不能写作“山”。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 感情 火冒三丈是中性词。 繁体 火冐三丈 近义 怒气冲冲 反义 心平气和 英语 very tempered(fly into a rage)
不揣冒昧 拼音 bù chuǎi mào mèi 注音 ㄅㄨˋ ㄔㄨㄞˇ ㄇㄠˋ ㄇㄟˋ 解释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例子 又看到日本学界也每每用汉文出书,我真是不揣冒昧,竟想把我的论著也拿去尝试。(郭沫若《海涛集 我是中国人》)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用于谦虚的说法。 感情 不揣冒昧是中性词。 繁体 不揣冐昧 英语 Excuse me for taking the liberty 俄语 осмéливаться 日语
顶名冒姓 拼音 dǐng míng mào xìng 注音 ㄉ一ㄥˇ ㄇ一ㄥˊ ㄇㄠˋ ㄒ一ㄥˋ 解释 谓冒充他人。 出处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乡光棍,顶名冒姓。”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作假。 感情 顶名冒姓是中性词。 繁体 頂名冐姓 近义 冒名顶替 英语 take the name of another
击排冒没 拼音 jī pái mào méi 注音 ㄐ一 ㄆㄞˊ ㄇㄠˋ ㄇㄟˊ 解释 谓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 出处 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说者百千人矣。攻讦很怒,以辞气相击排冒没者,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感情 击排冒没是贬义词。 繁体 撃排冐没
冒险主义 拼音 mào xiǎn zhǔ yì 注音 ㄇㄠˋ ㄒ一ㄢˇ ㄓㄨˇ 一ˋ 解释 靠投机取巧冒险行事的一种行为方式。 出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例子 我们不需要冒险主义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投机处世。 感情 冒险主义是中性词。 繁体 冐險主義 反义 脚踏实地 英语 adventurism 俄语 авантюристический
亲冒矢石 拼音 qīn mào shǐ shí 注音 ㄑ一ㄣ ㄇㄠˋ ㄕˇ ㄕˊ 解释 见“亲当矢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七回:“师厚亲冒矢石,昼夜猛攻。”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 感情 亲冒矢石是中性词。 繁体 親冐矢石 近义 躬冒矢石、亲当矢石
躬冒矢石 拼音 gōng mào shǐ shí 注音 ㄍㄨㄥ ㄇㄠˋ ㄕˇ ㄕˊ 解释 见“躬蹈矢石”。 出处 明·张居正《辽东大捷辞恩疏》:“诚以摧锋陷城躬冒矢石,本诸将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画者所可同也。” 例子 文天祥躬冒矢石,毫不畏惧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 感情 躬冒矢石是中性词。 繁体 躳冐矢石 近义 躬蹈矢石、亲冒矢石
冒天下之大不韪 拼音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注音 ㄇㄠˋ ㄊ一ㄢ ㄒ一ㄚˋ ㄓ ㄉㄚˋ ㄅㄨˋ ㄨㄟˊ 解释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例子 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用法 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披霜冒露 拼音 pī shuāng mào lù 注音 ㄆ一 ㄕㄨㄤ ㄇㄠˋ ㄌㄨˋ 解释 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赶路等。 感情 披霜冒露是中性词。 繁体 披霜冐露 近义 披星戴月、披霜带露
冒冒失失 拼音 mào mào shī shī 注音 ㄇㄠˋ ㄇㄠˋ ㄕ ㄕ 解释 过分地随便对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妹妹,回来见了老太太,别象刚才那样冒冒失失的了。” 例子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不到决战的时机,没有决战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进行决战。” 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人莽撞。 感情 冒冒失失是贬义词。 繁体 冐冐失失 近义 冒里冒失、鲁鲁莽莽、莽莽撞撞 反义 毕恭毕敬、认认真真 英语 head over heels(heels over head)
冒失鬼 拼音 mào shī guǐ 注音 ㄇㄠˋ ㄕ ㄍㄨㄟˇ 解释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刚刚那个冒失鬼一叫,我吓得魂灵都要出窍了。”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鲁莽的人。 谜语 烧香碰倒菩萨 感情 冒失鬼是中性词。 繁体 冐失鬼 英语 a rush fellow(harumscarum) 俄语 безрассудный человек 日语 むてっぽうなやつ,あわてん坊(ぼう) 德语
佯风诈冒 拼音 yáng fēng zhà mào 注音 一ㄤˊ ㄈㄥ ㄓㄚˋ ㄇㄠˋ 解释 犹言装疯卖傻。 出处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你个弟子孩儿,吃了两种酒,佯风诈冒,手之舞之的打我,你敢再来打我么?”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佯风诈冒是中性词。 繁体 佯風詐冐 近义 装疯卖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