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真伪 |
拼音 bù biàn zhēn wěi 注音 ㄅㄨˋ ㄅ一ㄢˋ ㄓㄣ ㄨㄟˇ 解释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例子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一时贵耳贱目者,不辨真伪,遽以名士相推。” 用法 作谓语;用于处事。 感情 不辨真伪是中性词。 繁体 不辨真偽 近义 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英语 be unable to distinguish the genuine from the imitation 日语 真偽(しん |
巧伪趋利 |
拼音 qiǎo wěi qū lì 注音 ㄑ一ㄠˇ ㄨㄟˇ ㄑㄨ ㄌ一ˋ 解释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出处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例子 凡巧伪趋利之徒群集之处,定是聚敛无厌之官藏身之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巧伪趋利是贬义词。 繁体 巧偽趨利 |
矫言伪行 |
拼音 jiǎo yán wěi xíng 注音 ㄐ一ㄠˇ 一ㄢˊ ㄨㄟˇ ㄒ一ㄥˊ 解释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出处 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冗,以幸上之爵禄。”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矫言伪行是贬义词。 繁体 矯言偽行 |
矫饰伪行 |
拼音 jiǎo shì wěi xíng 注音 ㄐ一ㄠˇ ㄕˋ ㄨㄟˇ ㄒ一ㄥˊ 解释 矫饰:做作,掩饰。善于掩饰,行为虚伪。 出处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矫饰伪行是贬义词。 繁体 矯飾偽行 |
真伪难辨 |
拼音 zhēn wěi nán biàn 注音 ㄓㄣ ㄨㄟˇ ㄋㄢˊ ㄅ一ㄢˋ 解释 辨:辨别。真假分辨不清。 出处 巴金《“文革”博物馆》:“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忠奸不分、真伪难辨的大混乱,还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算不清的恩仇!” 例子 现代的造假技术让人真伪难辨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难以分辨。 感情 真伪难辨是中性词。 近义 真假难辨、真伪莫辨 |
朝真暮伪 |
拼音 zhāo zhēn mù wěi 注音 ㄓㄠ ㄓㄣ ㄇㄨˋ ㄨㄟˇ 解释 朝:早晨。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出处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诗:“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言论等。 感情 朝真暮伪是中性词。 繁体 朝真暮偽 |
以伪乱真 |
拼音 yǐ wěi luàn zhēn 注音 一ˇ ㄨㄟˇ ㄌㄨㄢˋ ㄓㄣ 解释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例子 以伪乱真恣惶惑,何人辨析荡清廓。高燮《题变雅楼三十年词徴》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弄虚作假。 感情 以伪乱真是中性词。 繁体 以偽亂真 近义 以假乱真 |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拼音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 注音 ㄉㄠˋ ㄩㄢˇ ㄓ ㄐ一ˋ,ㄕˋ ㄨㄟˇ ㄓ ㄒ一ㄢˊ 解释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出处 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感情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是中性词。 繁体 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近义 道远知骥 |
去伪存真 |
拼音 qù wěi cún zhēn 注音 ㄑㄨˋ ㄨㄟˇ ㄘㄨㄣˊ ㄓㄣ 解释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例子 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 正音 “存”,不能读作“chún”。 辨形 “伪”,不能写作“伟”。 用法 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感情 去伪存真是褒义词。 繁体 去偽存真 近义 本来面目、去粗取精 反义 鱼龙混杂、 |
弃伪从真 |
拼音 qì wěi cóng zhēn 注音 ㄑ一ˋ ㄨㄟˇ ㄘㄨㄥˊ ㄓㄣ 解释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感情 弃伪从真是中性词。 繁体 棄偽従真 |
真伪莫辨 |
拼音 zhēn wěi mò biàn 注音 ㄓㄣ ㄨㄟˇ ㄇㄛˋ ㄅ一ㄢˋ 解释 莫:不。真假分辨不清。 出处 《隋书·经籍志》:“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例子 上午,空六来谈;全谈些报纸上所载的事,真伪莫辨。(鲁迅《华盖集续编 马上支日记》)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难以分辨。 感情 真伪莫辨是中性词。 繁体 真偽莫辨 近义 真假难辨、真伪难辨 英语 cannot distinguish whether it's genuine or fake,true or false |
化性起伪 |
拼音 huà xìng qǐ wěi 注音 ㄏㄨㄚˋ ㄒ一ㄥˋ ㄑ一ˇ ㄨㄟˇ 解释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例子 罗惇融《文学源流》:“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荀子化性起伪之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化性起伪是中性词。 繁体 化性起偽 |
巧伪不如拙诚 |
拼音 qiǎo wěi bù rú zhuō chéng 注音 ㄑ一ㄠˇ ㄨㄟˇ ㄅㄨˋ ㄖㄨˊ ㄓㄨㄛ ㄔㄥˊ 解释 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出处 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例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人之虚实真伪,在手心无不见手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巧伪不如拙诚是中性词。 繁体 巧偽不如拙誠 近义 巧诈不如拙诚 |
乘伪行诈 |
拼音 chéng wěi xíng zhà 注音 ㄔㄥˊ ㄨㄟˇ ㄒ一ㄥˊ ㄓㄚˋ 解释 指弄虚作假。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例子 乘伪行诈的行为不光彩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欺骗。 感情 乘伪行诈是中性词。 繁体 乗偽行詐 近义 弄虚作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