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言浮说 |
拼音 guǐ yán fú shuō 注音 ㄍㄨㄟˇ 一ㄢˊ ㄈㄨˊ ㄕㄨㄛ 解释 虚假不实的话。 出处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感情 诡言浮说是贬义词。 繁体 詭言浮説 近义 浮言虚辞 |
诡形怪状 |
拼音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注音 ㄍㄨㄟˇ ㄒ一ㄥˊ ㄍㄨㄞˋ ㄓㄨㄤˋ 解释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感情 诡形怪状是中性词。 近义 诡状异形、诡状殊形、诡形殊状 英语 grotesque shapes |
兵行诡道 |
拼音 bīng xíng guǐ dào 注音 ㄅ一ㄥ ㄒ一ㄥˊ ㄍㄨㄟˇ ㄉㄠˋ 解释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例子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大凡兵行诡道。你把这奸细杀了,也无济于事。” 用法 主谓式;作分句;指使用诡计来打仗。 感情 兵行诡道是中性词。 繁体 兵行詭道 近义 兵不厌诈 英语 Troops move in mysterious ways.(In war nothing is too deceitful.) |
诡形殊状 |
拼音 guǐ xíng shū zhuàng 注音 ㄍㄨㄟˇ ㄒ一ㄥˊ ㄕㄨ ㄓㄨㄤˋ 解释 诡:怪异;殊:特殊,特别。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宣和画谱·人物》:“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感情 诡形殊状是中性词。 近义 诡状异形、诡状殊形、诡形怪状 英语 fantastic shapes and strange forms |
诡谲无行 |
拼音 guǐ jué wú xíng 注音 ㄍㄨㄟˇ ㄐㄩㄝˊ ㄨˊ ㄒ一ㄥˊ 解释 诡谲:欺诈;无行:缺德。指欺诈成性,品行不端。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河北道士》:“而宋诡谲无行,且懒惰,不肯竟其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感情 诡谲无行是贬义词。 繁体 詭譎無行 英语 tricky and villainous |
殊形诡制 |
拼音 shū xíng guǐ zhì 注音 ㄕㄨ ㄒ一ㄥˊ ㄍㄨㄟˇ ㄓˋ 解释 殊:特殊;诡:怪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出处 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感情 殊形诡制是中性词。 繁体 殊形詭制 近义 奇形怪状、殊形诡色 |
诡衔窃辔 |
拼音 guǐ xián qiè pèi 注音 ㄍㄨㄟˇ ㄒ一ㄢˊ ㄑ一ㄝˋ ㄆㄟˋ 解释 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 出处 庄周《庄子 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不受束缚。 感情 诡衔窃辔是中性词。 繁体 詭銜竊轡 近义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诡形奇制 |
拼音 guǐ xíng qí zhì 注音 ㄍㄨㄟˇ ㄒ一ㄥˊ ㄑ一ˊ ㄓˋ 解释 奇特、怪异的形体。 出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苍颉篇》不同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诡形奇制是中性词。 繁体 詭形奇制 |
诡计多端 |
拼音 guǐ jì duō duān 注音 ㄍㄨㄟˇ ㄐ一ˋ ㄉㄨㄛ ㄉㄨㄢ 解释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例子 只为他诡计多端,生相凶恶,大家送他绰号,叫做李“鬼子”。(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正音 “诡”,不能读作“wēi”。 辨形 “诡”,不能写作“鬼”。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
诡诞不经 |
拼音 guǐ dàn bù jīng 注音 ㄍㄨㄟˇ ㄉㄢˋ ㄅㄨˋ ㄐ一ㄥ 解释 怪异荒诞,不合常理。 出处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且神仙、方技,秘怪之事,书传所记,从古有之。然诡诞不经,无补世教。” 例子 时对空设位,谈笑酬倡,作诡诞不经之语,有李邺侯之风。清·昭槤《啸亭杂录·朱文正》 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言语奇怪荒唐。 感情 诡诞不经是中性词。 繁体 詭誕不經 近义 怪诞不经 |
卓诡不伦 |
拼音 zhuó guǐ bù lún 注音 ㄓㄨㄛˊ ㄍㄨㄟˇ ㄅㄨˋ ㄌㄨㄣˊ 解释 卓诡:卓异,卓越。指卓绝特异,不同寻常。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向栩传》:“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卓诡不伦是中性词。 |
波谲云诡 |
拼音 bō jué yún guǐ 注音 ㄅㄛ ㄐㄩㄝˊ ㄩㄣˊ ㄍㄨㄟˇ 解释 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出处 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嶉而成观。” 例子 这其间的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抚今追昔,实不胜其感慨系之.(邹韬奋《抗战以来 开场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变幻不定,难以捉摸。 感情 波谲云诡是中性词。 繁体 波譎雲詭 近义 变化多端、难以捉摸 反 |
踪迹诡秘 |
拼音 zōng jì guǐ mì 注音 ㄗㄨㄥ ㄐ一ˋ ㄍㄨㄟˇ ㄇ一ˋ 解释 行踪隐秘难测。 出处 《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率轻狂而自若,踪迹诡秘,贿赂公行。” 例子 他踪迹诡秘,很难找到的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行踪不定。 感情 踪迹诡秘是中性词。 繁体 蹤跡詭秘 近义 行踪不定 |
诡状异形 |
拼音 guǐ zhuàng yì xíng 注音 ㄍㄨㄟˇ ㄓㄨㄤˋ 一ˋ ㄒ一ㄥˊ 解释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感情 诡状异形是中性词。 繁体 詭狀異形 近义 诡状殊形、诡形殊状、诡形怪状 |
恢诡谲怪 |
拼音 huī guǐ jué guài 注音 ㄏㄨㄟ ㄍㄨㄟˇ ㄐㄩㄝˊ ㄍㄨㄞˋ 解释 见“恢恑憰怪”。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例子 《宋史·徽宗纪》:“诏天下监司、郡守搜访岩谷之士,虽恢诡谲怪自晦者,悉以名闻。”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奇特的东西。 感情 恢诡谲怪是中性词。 繁体 恢詭譎恠 近义 稀奇古怪 英语 eccentric and wild(entirely out of common) |
殊形诡色 |
拼音 shū xíng guǐ sè 注音 ㄕㄨ ㄒ一ㄥˊ ㄍㄨㄟˇ ㄙㄜˋ 解释 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出处 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感情 殊形诡色是中性词。 繁体 殊形詭色 近义 殊形诡状、殊形怪状 |
诡谲怪诞 |
拼音 guǐ jué guài dàn 注音 ㄍㄨㄟˇ ㄐㄩㄝˊ ㄍㄨㄞˋ ㄉㄢˋ 解释 怪诞:奇异古怪。形容十分古怪离奇。 出处 宋·陆九渊《书与包洋道》:“一旦骇于荒唐缪悠之说,惊于诡谲怪诞之辞,则其颠顿狼狈之状,可胜方哉?”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古怪离奇。 感情 诡谲怪诞是中性词。 繁体 詭譎恠誕 近义 稀奇古怪 |
奸狡诡谲 |
拼音 jiān jiǎo guǐ jué 注音 ㄐ一ㄢ ㄐ一ㄠˇ ㄍㄨㄟˇ ㄐㄩㄝˊ 解释 奸:奸诈;狡:狡猾;诡谲:狡猾。指为人奸诈狡猾。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却说城中有一人姓张,名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感情 奸狡诡谲是贬义词。 |
卓诡变幻 |
拼音 zhuó guǐ biàn huàn 注音 ㄓㄨㄛˊ ㄍㄨㄟˇ ㄅ一ㄢˋ ㄏㄨㄢˋ 解释 卓诡:卓异,卓越。指超绝特异,变幻莫测。 出处 明·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世之学佛者徒求卓变诡幻,可喜可愕之迹。”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卓诡变幻是中性词。 |
矫激奇诡 |
拼音 jiǎo jī qí guǐ 注音 ㄐ一ㄠˇ ㄐ一 ㄑ一ˊ ㄍㄨㄟˇ 解释 矫激:矫异激切;奇诡:奇特怪异。故作矫异激切、奇特怪异 出处 宋·林希《孙少述传》:“侔志节刚果,不为矫激奇诡之行,而气貌足以动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矫激奇诡是中性词。 繁体 矯激奇詭 |
诡雅异俗 |
拼音 guǐ yǎ yì sú 注音 ㄍㄨㄟˇ 一ㄚˇ 一ˋ ㄙㄨˊ 解释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出处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议,日竞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诡雅异俗者据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惧邪!”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的言论。 感情 诡雅异俗是中性词。 繁体 詭雅異俗 近义 异端邪说 |
阴谋诡计 |
拼音 yīn móu guǐ jì 注音 一ㄣ ㄇㄡˊ ㄍㄨㄟˇ ㄐ一ˋ 解释 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例子 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但是没有警觉性。(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正音 “诡”,不能读作“wēi”。 辨形 “诡”,不能写作“鬼”。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阴谋诡计是贬义词。 繁体 陰謀詭計 近义 |
诡变多端 |
拼音 guǐ biàn duō duān 注音 ㄍㄨㄟˇ ㄅ一ㄢˋ ㄉㄨㄛ ㄉㄨㄢ 解释 诡变:狡诈多变;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 宋 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鬼点子多。 感情 诡变多端是中性词。 繁体 詭變多端 近义 诡计多端 英语 be up to all the dodges 法语 rusé |
析辨诡辞 |
拼音 xī biàn guǐ cí 注音 ㄒ一 ㄅ一ㄢˋ ㄍㄨㄟˇ ㄘˊ 解释 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出处 《汉书 杨雄传下》:“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辨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例子 仲尼既没,析辨诡辞,骊驾塞路。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巧言邪说。 感情 析辨诡辞是中性词。 繁体 析辨詭辭 近义 析辩诡辞 |
风谲云诡 |
拼音 fēng jué yún guǐ 注音 ㄈㄥ ㄐㄩㄝˊ ㄩㄣˊ ㄍㄨㄟˇ 解释 风云怪诞;变幻不定。谲:欺诈;诡:欺诈;怪诞。奇异多变;怪诞。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 出处 例子 世事风谲云诡,你要把握好斗争的方向。 正音 “谲”,不能读作“jú”、“yù”。 辨形 “诡”,不能写作“鬼”。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风谲云诡是贬义词。 繁体 風譎雲詭 近义 风云变幻、云谲波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