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喻字的成语大全

喻字的常见组词有:妙喻取譬、辞喻横生、远引曲喻、舟水之喻、喻之以理、引喻失义、引古喻今、以古喻今、借古喻今、家喻户习、托物陈喻、家喻户晓、罕譬而喻、喻、不言而喻、不可理喻、不可言喻、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喻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55BB
  • 五笔KWGJ
  • 仓颉ROMN
  • 郑码JOQK
  • 四角68021

喻yùㄩˋ 比方:比~。譬~。 明白,了解:不言而~。家~户晓。 说明,使人

含喻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喻之以理 拼音 yù zhī yǐ lǐ 注音 ㄩˋ ㄓ 一ˇ ㄌ一ˇ 解释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丙志》第14卷:“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难能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开导别人。 感情 喻之以理是中性词。 近义 晓之以理
引喻失义 拼音 yǐn yù shī yì 注音 一ㄣˇ ㄩˋ ㄕ 一ˋ 解释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出处 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比喻失当。 感情 引喻失义是中性词。 繁体 引喻失義 英语 improper allusion
家喻户习 拼音 jiā yù hù xí 注音 ㄐ一ㄚ ㄩˋ ㄏㄨˋ ㄒ一ˊ 解释 家家通晓,户户熟悉。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余以《琵琶》虽极天工人巧,终是传奇一家语。当今家喻户习,故易于动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广为流传。 感情 家喻户习是中性词。 繁体 家喻户習 近义 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英语 be known to every household 俄语 общеизвéстный
引古喻今 拼音 yǐn gǔ yù jīn 注音 一ㄣˇ ㄍㄨˇ ㄩˋ ㄐ一ㄣ 解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引古喻今是中性词。 近义 引古证今
妙喻取譬 拼音 miào yù qǔ pì 注音 ㄇ一ㄠˋ ㄩˋ ㄑㄨˇ ㄆ一ˋ 解释 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进行阐述。 出处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 感情 妙喻取譬是中性词。 繁体 玅喻取譬
不可言喻 拼音 bù kě yán yù 注音 ㄅㄨˋ ㄎㄜˇ 一ㄢˊ ㄩˋ 解释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例子 希白见女子容颜秀丽,词气清扬,喜悦之心,不可言喻。(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感情 不可言喻是中性词。 近义 不堪言状 英语 incommunicable
托物陈喻 拼音 tuō wù chén yù 注音 ㄊㄨㄛ ㄨˋ ㄔㄣˊ ㄩˋ 解释 借事物设喻。 出处 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与说话等。 感情 托物陈喻是中性词。 繁体 托物陳喻
以古喻今 拼音 yǐ gǔ yù jīn 注音 一ˇ ㄍㄨˇ ㄩˋ ㄐ一ㄣ 解释 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出处 《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正音 “喻”,不能读作“yú”。 辨形 “喻”,不能写作“渝”。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现今的道理。 感情 以古喻今是中性词。 近义 以古非今、以古为鉴、借古讽今
不可理喻 拼音 bù kě lǐ yù 注音 ㄅㄨˋ ㄎㄜˇ ㄌ一ˇ ㄩˋ 解释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例子 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巴金《家》八) 正音 “喻”,不能读作“yú”。 辨形 “理”,不能写作“里”。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感情 不可
舟水之喻 拼音 zhōu shuǐ zhī yù 注音 ㄓㄡ ㄕㄨㄟˇ ㄓ ㄩˋ 解释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用法 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舟水之喻是中性词。
远引曲喻 拼音 yuǎn yǐn qū yù 注音 ㄩㄢˇ 一ㄣˇ ㄑㄨ ㄩˋ 解释 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 出处 《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远引曲喻是中性词。 繁体 遠引麯喻
辞喻横生 拼音 cí yù héng shēng 注音 ㄘˊ ㄩˋ ㄏㄥˊ ㄕㄥ 解释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出处 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生为胜,或诎弱缀帢。”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感情 辞喻横生是中性词。 繁体 辭喻横生
罕譬而喻 拼音 hǎn pì ér yù 注音 ㄏㄢˇ ㄆ一ˋ ㄦˊ ㄩˋ 解释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 《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文辞精练。 感情 罕譬而喻是中性词。 近义 言简意赅 英语 explain clearly with few illustrations
家喻户晓 拼音 jiā yù hù xiǎo 注音 ㄐ一ㄚ ㄩˋ ㄏㄨˋ ㄒ一ㄠˇ 解释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出处 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例子 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胡适《逼上梁山》) 正音 “喻”,不能读作“yú”。 辨形 “喻”,不能写作“谕”。 辨析 (一)家喻户晓和“妇孺皆知”;都含有“人们都知道
借古喻今 拼音 jiè gǔ yù jīn 注音 ㄐ一ㄝˋ ㄍㄨˇ ㄩˋ ㄐ一ㄣ 解释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八回:“张居正并没有直筒筒讲出自家观点,而是宕开话头借古喻今。” 例子 请不要用诗来借古喻今了,我们清醒得很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借古喻今是中性词。 近义 借古讽今 英语 narrate anecdotes of the past in alluding to the present
不言而喻 拼音 bù yán ér yù 注音 ㄅㄨˋ 一ㄢˊ ㄦˊ ㄩˋ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例子 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喻”,不能写作“渝”。 辨析 不言而喻和“显而易见”;都形容很明显;不用多说或多看。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