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启字的成语大全

启字的常见组词有:启聩振聋、发蒙启滞、发蒙启蔽、振聋启聩、绳先启后、启羞兴戎、元戎启行、狡焉思启、黜昏启圣、不遑启处、殷忧启圣、启宠纳侮、启瞶振聋、难以启齿、难于启齿、款启寡闻、光前启后、承前启后、承上启下、启、承先启后、不愤不启、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启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7画
  • 统一码542F
  • 五笔YNKD
  • 仓颉HSR
  • 郑码WMJ
  • 四角30267

启qǐㄑㄧˇ 打开:~封。~门。某某~。~齿。 开始:~用。~程。~运。 开

含启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发蒙启蔽 拼音 fā méng qǐ bì 注音 ㄈㄚ ㄇㄥˊ ㄑ一ˇ ㄅ一ˋ 解释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出处 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教师等。 感情 发蒙启蔽是中性词。 繁体 發蒙啓蔽 近义 发蒙启滞
承前启后 拼音 chéng qián qǐ hòu 注音 ㄔㄥˊ ㄑ一ㄢˊ ㄑ一ˇ ㄏㄡˋ 解释 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例子 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的。(鲁迅《两地书》一一) 正音 “启”,不能读作“qì”。 辨形 “承”,不能写作“成
元戎启行 拼音 yuán róng qǐ xíng 注音 ㄩㄢˊ ㄖㄨㄥˊ ㄑ一ˇ ㄒ一ㄥˊ 解释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出处 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例子 唐·柳宗元《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元戎启行是中性词。 繁体 元戎啓行 反义 班师回朝、凯旋而归
承上启下 拼音 chéng shàng qǐ xià 注音 ㄔㄥˊ ㄕㄤˋ ㄑ一ˇ ㄒ一ㄚˋ 解释 承:承接;启:引出;开始。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指文章的结构。也泛指把事业或学问接过来传下去。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 孔颖达疏:“故,承上启下之辞。” 例子 这两段文字中应有几句承上启下的话。 辨形 “承”,不能写作“成”。 辨析 见“承前启后”。 用法 连动式;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谜语 卡 感情 承上启下是中性词。 繁体 承上啓下
启聩振聋 拼音 qǐ kuì zhèn lóng 注音 ㄑ一ˇ ㄎㄨㄟˋ ㄓㄣˋ ㄌㄨㄥˊ 解释 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出处 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聩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例子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启聩振聋的工作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 感情 启聩振聋是中性词。 近义 振聋发聩、振聋启聩 英语 enlighten the benighted
款启寡闻 拼音 kuǎn qǐ guǎ wén 注音 ㄎㄨㄢˇ ㄑ一ˇ ㄍㄨㄚˇ ㄨㄣˊ 解释 款启:见识狭小。形容学问浅、见闻寡陋。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感情 款启寡闻是贬义词。 繁体 欵啓寡聞 近义 款学寡闻
狡焉思启 拼音 jiǎo yān sī qǐ 注音 ㄐ一ㄠˇ 一ㄢ ㄙ ㄑ一ˇ 解释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狡焉思启是贬义词。 繁体 狡焉思啓 近义 狡焉思逞、狡焉思肆
殷忧启圣 拼音 yīn yōu qǐ shèng 注音 一ㄣ 一ㄡ ㄑ一ˇ ㄕㄥˋ 解释 殷:深。深切的忧虑能启发最高的智慧。 出处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例子 《新唐书·张廷珪》:“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殷忧启圣是中性词。 繁体 殷憂啓聖
难于启齿 拼音 nán yǐ qǐ chǐ 注音 ㄋㄢˊ 一ˇ ㄑ一ˇ ㄔˇ 解释 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2回:“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 例子 我难于启齿,就只好放弃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难言之隐。 感情 难于启齿是中性词。 繁体 難于啓齒 近义 难以启齿 英语 have a bone in one's throat
绳先启后 拼音 shéng xiān qǐ hòu 注音 ㄕㄥˊ ㄒ一ㄢ ㄑ一ˇ ㄏㄡˋ 解释 绳:继承,继续;启:开创,引出。继承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出处 宋·岳飞《题许虎侯像》:“至德显忠,绳先启后。” 用法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绳先启后是中性词。 繁体 繩先啓后 近义 承先启后
光前启后 拼音 guāng qián qǐ hòu 注音 ㄍㄨㄤ ㄑ一ㄢˊ ㄑ一ˇ ㄏㄡˋ 解释 犹“光前裕后”。 出处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用法 作定语、宾语;形容人功业伟大。 感情 光前启后是中性词。 繁体 光前啓后 近义 光前裕后
启宠纳侮 拼音 qǐ chǒng nà wǔ 注音 ㄑ一ˇ ㄔㄨㄥˇ ㄋㄚˋ ㄨˇ 解释 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元年》:“启宠纳侮,其此之谓也。” 用法 作谓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启宠纳侮是中性词。 繁体 啓寵納侮
发蒙启滞 拼音 fā méng qǐ zhì 注音 ㄈㄚ ㄇㄥˊ ㄑ一ˇ ㄓˋ 解释 发蒙:启发蒙昧;滞:不流通。启发蒙昧,打通阻塞。 出处 《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教师等。 感情 发蒙启滞是中性词。 繁体 發蒙啓滯 近义 发蒙启蔽
不愤不启 拼音 bù fèn bù qǐ 注音 ㄅㄨˋ ㄈㄣˋ ㄅㄨˋ ㄑ一ˇ 解释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繁体 不憤不啓
承先启后 拼音 chéng xiān qǐ hòu 注音 ㄔㄥˊ ㄒ一ㄢ ㄑ一ˇ ㄏㄡˋ 解释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 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例子 文中这句话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用法 连动式;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承先启后是中性词。 繁体 承先啓后 近义 承上启下、承前启后 英语 inherit the past and usher in the future(to carry on the past heritage and open up the future) 日语 前人(ぜんじん)の経験
不遑启处 拼音 bù huáng qǐ chǔ 注音 ㄅㄨˋ ㄏㄨㄤˊ ㄑ一ˇ ㄔㄨˇ 解释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 出处 《诗经 小雅 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 繁体 不遑啓處
启瞶振聋 拼音 qǐ guì zhèn lóng 注音 ㄑ一ˇ ㄍㄨㄟˋ ㄓㄣˋ ㄌㄨㄥˊ 解释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出处 繁体 啟瞶振聾
启羞兴戎 拼音 qǐ xiū xīng róng 注音 ㄑ一ˇ ㄒ一ㄡ ㄒ一ㄥ ㄖㄨㄥˊ 解释 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出处 清·吴趼人《俏皮话·手足》:“惟口终日无所事事,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好事人等。 感情 启羞兴戎是中性词。 繁体 啓羞興戎
黜昏启圣 拼音 chù hūn qǐ shèng 注音 ㄔㄨˋ ㄏㄨㄣ ㄑ一ˇ ㄕㄥˋ 解释 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黜昏启圣是中性词。 繁体 黜昬啓聖
振聋启聩 拼音 zhèn lóng qǐ kuì 注音 ㄓㄣˋ ㄌㄨㄥˊ ㄑ一ˇ ㄎㄨㄟˋ 解释 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 感情 振聋启聩是中性词。 近义 振聋发聩、启聩振聋 英语 awaken the deaf
难以启齿 拼音 nán yǐ qǐ chǐ 注音 ㄋㄢˊ 一ˇ ㄑ一ˇ ㄔˇ 解释 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苦于第一天见面,身分限制,难以启齿。”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难言之隐。 感情 难以启齿是中性词。 繁体 難以啓齒 近义 难于启齿 英语 have a bone in one's throat(stick in somebody's throat)

启字在结尾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