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谈 |
拼音 ěr shí zhī tán 注音 ㄦˇ ㄕˊ ㄓ ㄊㄢˊ 解释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例子 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没有根据的话。 感情 耳食之谈是贬义词。 繁体 耳食之談 近义 无稽之谈、耳食之论 英语 an unfounded talk which is heard |
俛首帖耳 |
拼音 fǔ shǒu tiē ěr 注音 ㄈㄨˇ ㄕㄡˇ ㄊ一ㄝ ㄦˇ 解释 驯服恭顺貌。 出处 |
马耳春风 |
拼音 mǎ ěr chūn fēng 注音 ㄇㄚˇ ㄦˇ ㄔㄨㄣ ㄈㄥ 解释 见“马耳东风”。 出处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用法 作宾语;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感情 马耳春风是中性词。 繁体 馬耳萅風 近义 马耳东风 英语 be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
耳后风生 |
拼音 ěr hòu fēng shēng 注音 ㄦˇ ㄏㄡˋ ㄈㄥ ㄕㄥ 解释 形容驰驱迅速 出处 《梁书 曹景宗传》:“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形容速度快。 感情 耳后风生是中性词。 繁体 耳后風生 近义 耳后生风 |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拼音 gé shě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注音 ㄍㄜˊ ㄕㄜˇ ㄒㄨ 一ㄡˇ ㄦˇ,ㄔㄨㄤ ㄨㄞˋ ㄑ一ˇ ㄨˊ ㄖㄣˊ 解释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感情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是中性词。 近义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窗外有耳 |
拼音 chuāng wài yǒu ěr 注音 ㄔㄨㄤ ㄨㄞˋ 一ㄡˇ ㄦˇ 解释 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例子 小心窗外有耳,我们得注意保密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泄密。 感情 窗外有耳是中性词。 繁体 窓外有耳 近义 隔墙有耳 |
口耳相承 |
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éng 注音 ㄎㄡˇ ㄦˇ ㄒ一ㄤ ㄔㄥˊ 解释 谓接受传闻。 出处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没有文字的教育。 感情 口耳相承是中性词。 近义 口传心授 |
面命耳提 |
拼音 miàn mìng ěr tí 注音 ㄇ一ㄢˋ ㄇ一ㄥˋ ㄦˇ ㄊ一ˊ 解释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 宋 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感情 面命耳提是中性词。 繁体 靣命耳提 近义 耳提面命 英语 pour exhortations into somebody's ears(talk to somebody like a Dutch uncle) |
如雷贯耳 |
拼音 rú léi guàn ěr 注音 ㄖㄨˊ ㄌㄟˊ ㄍㄨㄢˋ ㄦˇ 解释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例子 (1)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 (2)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 辨形 “贯”,不能写作“灌”。 辨析 如雷贯耳和“遐迩闻名”都有形容人的名声大的意思。但如雷贯耳强调人的名声像雷一样响;对别人影响极大;而“遐迩闻名”;强调人的名声 |
裒如充耳 |
拼音 yòu rú chōng ěr 注音 一ㄡˋ ㄖㄨˊ ㄔㄨㄥ ㄦˇ 解释 衣着华丽,塞耳不闻。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出处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向者累请于公城守,裒如充耳。今欲为于国亡势去之余,亦已知其难矣。” 用法 作谓语;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感情 裒如充耳是贬义词。 近义 褎如充耳 |
耳听八方 |
拼音 ěr tīng bā fāng 注音 ㄦˇ ㄊ一ㄥ ㄅㄚ ㄈㄤ 解释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例子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辨形 “八”,不能写作“入”。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机警。 谜语 话务员 感情 耳听八方是中性词。 繁体 耳聽八 |
目达耳通 |
拼音 mù dá ěr tōng 注音 ㄇㄨˋ ㄉㄚˊ ㄦˇ ㄊㄨㄥ 解释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聪明。 感情 目达耳通是中性词。 繁体 目達耳通 近义 耳聪目明 |
耳濡目及 |
拼音 ěr rú mù jí 注音 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ㄐ一ˊ 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感情 耳濡目及是中性词。 近义 耳濡目染、耳濡目击、耳习目染 英语 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constantly sees and hears |
遮人耳目 |
拼音 zhē rén ěr mù 注音 ㄓㄜ ㄖㄣˊ ㄦˇ ㄇㄨˋ 解释 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这样军机处要帮黄宗汉的忙,就不能不费一番手脚,来遮人耳目。”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歇后语 瞎子戴眼镜 感情 遮人耳目是贬义词。 近义 掩人耳目 反义 明目张胆 |
耳聋眼花 |
拼音 ěr lóng yǎn huā 注音 ㄦˇ ㄌㄨㄥˊ 一ㄢˇ ㄏㄨㄚ 解释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例子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奈耳聋眼花,想做生理,又没本钱。” 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老年人。 感情 耳聋眼花是中性词。 繁体 耳聾眼蘤 近义 耳聋眼瞎 反义 耳聪目明 英语 deafness and failing eyes |
嵬眼澒耳 |
拼音 wéi yǎn xiāng ěr 注音 ㄨㄟˊ 一ㄢˇ ㄒ一ㄤ ㄦˇ 解释 亦作“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 出处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钟鼓乐。” 例子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五卷:“斑马等赋所以令人嵬眼澒耳,政由时出奇字衬贴之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嵬眼澒耳是中性词。 繁体 嵬眼眼耳 近义 嵬目鸿耳 |
撧耳顿足 |
拼音 yǎn ěr dùn zú 注音 一ㄢˇ ㄦˇ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出处 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困境。 感情 撧耳顿足是贬义词。 繁体 撧耳頓足 近义 抓耳挠腮 |
垂头塞耳 |
拼音 chuí tóu sāi ěr 注音 ㄔㄨㄟˊ ㄊㄡˊ ㄙㄞ ㄦˇ 解释 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出处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例子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垂头塞耳是贬义词。 繁体 垂頭僿耳 |
耳旁风 |
拼音 ěr páng fēng 注音 ㄦˇ ㄆㄤˊ ㄈㄥ 解释 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例子 王朔《我是你爸爸》:“爸爸的其他话你可以当耳旁风,但这点请你一定牢记。” 用法 作宾语;比喻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感情 耳旁风是贬义词。 繁体 耳旁風 近义 耳边风 英语 something that goes |
抓耳搔腮 |
拼音 zhuā ěr sāo sāi 注音 ㄓㄨㄚ ㄦˇ ㄙㄠ ㄙㄞ 解释 见“抓耳挠腮”。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例子 饶鸿生那里经见过这种境界?直喜得他抓耳搔腮。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焦急、生气、心乱等。 感情 抓耳搔腮是中性词。 繁体 抓耳搔顋 近义 抓耳挠腮、抓腮 |
两豆塞耳 |
拼音 liǎng dòu sāi ěr 注音 ㄌ一ㄤˇ ㄉㄡˋ ㄙㄞ ㄦˇ 解释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出处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例子 他做事的时候非常专心,好象两豆塞耳,什么都听不见。 用法 作宾语;指不能认清全局。 感情 两豆塞耳是贬义词。 繁体 兩豆僿耳 近义 两耳塞豆、双豆塞耳、一叶蔽目 反义 耳聪目明 |
撧耳挠腮 |
拼音 juē ěr náo sāi 注音 ㄐㄩㄝ ㄦˇ ㄋㄠˊ ㄙㄞ 解释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这般撧耳挠腮,可又便怎生。” 用法 作宾语、状语;指焦急无计的样子。 感情 撧耳挠腮是中性词。 繁体 撧耳撓顋 近义 抓耳挠腮 |
在人口耳 |
拼音 zài rén kǒu ěr 注音 ㄗㄞˋ ㄖㄣˊ ㄎㄡˇ ㄦˇ 解释 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 出处 清·汪琬《答王进士书》:“相距几千百年,犹昭灼在人口耳。”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在人口耳是中性词。 |
耳濡目染 |
拼音 ěr rú mù rǎn 注音 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ㄖㄢˇ 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例子 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 我的童年》) 正音 “濡”,不能读作“xū”。 辨形 “濡”,不能写作“儒”。 辨析 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 |
俯首贴耳 |
拼音 fǔ shǒu tiē ěr 注音 ㄈㄨˇ ㄕㄡˇ ㄊ一ㄝ ㄦˇ 解释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子 他只好俯首贴耳,唯命是从了。 正音 “贴”,不能读作“zhān”。 辨形 “俯”,不能写作“伏”;“贴”,不能写作“帖”。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跪拜磕头 感情 俯首贴耳是贬义词。 繁体 頫首貼耳 近义 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