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刀字的成语大全

刀字的常见组词有:枪刀剑戟、请人捉刀、蜜里藏刀、袖里藏刀、鼓刀屠者、钻刀立誓、锥刀之用、刀笔老手、刀笔之吏、纵马横刀、单刀趣入、刀山剑林、刀山血海、持刀弄棒、持刀执棍、小试牛刀、笑处藏刀、笑中有刀、畏刀避箭、万剐千刀、手起刀落、拔刀相济、卖刀买牛、刀刀见血、锥刀之利、真刀真枪、一刀两段、心如刀锉、收刀检卦、火耨刀耕、短刀直入、刀俎余生、刀锯鼎镬、持刀动杖、刀笔吏、一刀切、二把刀、捉刀人、软刀子、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放下屠刀,立便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路见不平,拔刀相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弓弩上弦,刀剑出鞘、磨刀不误砍柴工、割鸡焉用牛刀、弓上弦,刀出鞘、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刀字相关信息

  • 拼音dāo
  • 部首
  • 总笔画2画
  • 统一码5200
  • 五笔VNT
  • 仓颉SH
  • 郑码YD
  • 四角17220

刀dāoㄉㄠˉ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

含刀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心如刀锯 拼音 xīn rú dāo jù 注音 ㄒ一ㄣ ㄖㄨˊ ㄉㄠ ㄐㄨˋ 解释 犹心如刀割。 出处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二折:“不刺则俺这歹名儿怎地了,惊急列心如刀锯,颤笃速身如火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 感情 心如刀锯是中性词。 繁体 心如刀鋸 近义 心如刀割、心如刀绞、心如刀搅 英语 One's heart feels as if it had been stabbed.
刀山血海 拼音 dāo shān xuè hǎi 注音 ㄉㄠ ㄕㄢ ㄒㄩㄝˋ ㄏㄞˇ 解释 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用法 作主语、宾语;表示无所畏惧。 感情 刀山血海是中性词。 近义 刀山火海
鼓刀屠者 拼音 gǔ dāo tú zhě 注音 ㄍㄨˇ ㄉㄠ ㄊㄨˊ ㄓㄜˇ 解释 鼓刀:动刀。宰杀牲畜的屠夫。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例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信陵君列传》:“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屠夫。 谜语 屠夫 感情 鼓刀屠者是中性词。 繁体 皷刀屠者
袖里藏刀 拼音 xiù lǐ cáng dāo 注音 ㄒ一ㄡˋ ㄌ一ˇ ㄘㄤˊ ㄉㄠ 解释 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出处 例子 王熙凤是一个脸上带笑、袖里藏刀的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阴险。 感情 袖里藏刀是贬义词。 繁体 袖裏藏刀 近义 笑里藏刀
吞刀刮肠 拼音 tūn dāo guā cháng 注音 ㄊㄨㄣ ㄉㄠ ㄍㄨㄚ ㄔㄤˊ 解释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出处 《南史 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吞刀刮肠是褒义词。 繁体 吞刀刮腸 近义 痛改前非
放下屠刀 拼音 fàng xià tú dāo 注音 ㄈㄤˋ ㄒ一ㄚˋ ㄊㄨˊ ㄉㄠ 解释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例子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 放下屠刀是中性词。 英语 drop the butcher
抽刀断水 拼音 chōu dāo duàn shuǐ 注音 ㄔㄡ ㄉㄠ ㄉㄨㄢˋ ㄕㄨㄟˇ 解释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出处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例子 林语堂《论东西思想法之不同》:“这动流是难以逻辑切开的,抽刀断水水长流。” 用法 作宾语、主语、定语;指无济于事。 感情 抽刀断水是中性词。 繁体 抽刀斷水 近义 抱薪救火
笑里藏刀 拼音 xiào lǐ cáng dāo 注音 ㄒ一ㄠˋ ㄌ一ˇ ㄘㄤˊ ㄉㄠ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例子 他把我丕的来药倒,烟生七窍,冰浸四稍,谁承望笑里藏刀,眼见的丧荒郊。(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 正音 “藏”,不能读作“zàng”。 辨形 “里”,不能写作“礼”。 辨析 见“口蜜腹剑
请人捉刀 拼音 qǐng rén zhuō dāo 注音 ㄑ一ㄥˇ ㄖㄣˊ ㄓㄨㄛ ㄉㄠ 解释 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例子 张贤亮《父子篇》:“他年轻时与人酬唱,多半也是请人捉刀吧。” 用法 作谓语;指请人代做。 感情 请人捉刀是中性词。 繁体 請人捉刀 近义 代人捉刀
手起刀落 拼音 shǒu qǐ dāo luò 注音 ㄕㄡˇ ㄑ一ˇ ㄉㄠ ㄌㄨㄛˋ 解释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回:“凑巧周德威追到,手起刀落,剁成两段。” 用法 作谓语;指人的动作迅速。 感情 手起刀落是中性词。 近义 砍瓜切菜 英语 raise one's sword and make a cut
钻刀立誓 拼音 zuān dāo lì shì 注音 ㄗㄨㄢ ㄉㄠ ㄌ一ˋ ㄕˋ 解释 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出处 清·李玉《牛头山》:“即当钻刀立誓,永受元帅鞭策便了。”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钻刀立誓是中性词。
一刀两段 拼音 yī dāo liǎng duàn 注音 一 ㄉㄠ ㄌ一ㄤˇ ㄉㄨㄢˋ 解释 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例子 因此上有一刀两段归了地府。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一刀两段是中性词。 繁体 一刀兩段 近义 一刀两断 反
卖刀买牛 拼音 mài dāo mǎi niú 注音 ㄇㄞˋ ㄉㄠ ㄇㄞˇ ㄋ一ㄡˊ 解释 刀:武器。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刀买牛。”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停战。 感情 卖刀买牛是中性词。 近义 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反义 穷兵黩武、卖犊买刀 英语 sell one's swords to purchase oxen for farming
单刀直入 拼音 dān dāo zhí rù 注音 ㄉㄢ ㄉㄠ ㄓˊ ㄖㄨˋ 解释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例子 上面一篇“嗣汉六十二代天师正一真人张元旭”的序文,尤为单刀直入。(鲁迅《热风》三十三) 辨析 单刀直入和“开门见山”;都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同在于:①单刀
心如刀割 拼音 xīn rú dāo gē 注音 ㄒ一ㄣ ㄖㄨˊ ㄉㄠ ㄍㄜ 解释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例子 (1)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不禁心如刀割。 (2)一想起母亲在旧社会所受的凄苦,就让人感到心如刀割,肺如箭穿。 辨形 “刀”,不能写作“刃”。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和悲伤。 谜语 必 感情 心如刀割是中性词。
锥刀之利 拼音 zhuī dāo zhī lì 注音 ㄓㄨㄟ ㄉㄠ ㄓ ㄌ一ˋ 解释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出处 《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例子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明史 齐之鸾传》 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锥刀之利是中性词。 繁体 錐刀之利 近义 锥刀之末
收刀检卦 拼音 shōu dāo jiǎn guà 注音 ㄕㄡ ㄉㄠ ㄐ一ㄢˇ ㄍㄨㄚˋ 解释 谓停止胡作非为。 出处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大路不平旁人铲,识向的各自收刀检卦,走你的清秋大路。”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收刀检卦是中性词。 繁体 収刀撿卦
刀笔老手 拼音 dāo bǐ lǎo shǒu 注音 ㄉㄠ ㄅ一ˇ ㄌㄠˇ ㄕㄡˇ 解释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例子 他是小镇有名的刀笔老手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痞。 谜语 刀笔吏 感情 刀笔老手是中性词。 繁体 刀筆老手 近义 刀笔之吏 英语 an old stager versed in charge of legal documents
磨刀擦枪 拼音 mó dāo cā qiāng 注音 ㄇㄛˊ ㄉㄠ ㄘㄚ ㄑ一ㄤ 解释 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红枪会的人个个赤膊卷腿,磨刀擦枪,横眉瞪眼地注视着马英。” 例子 他又在磨刀擦枪准备战斗。 正音 “磨”,不能读作“mé”。 辨形 “磨”,不能写作“摩”。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 感情 磨刀擦枪是中性词。 繁体 磨刀擦槍 反义 高枕无忧 英语 sharpen one's sword and oil one's gun
宝刀不老 拼音 bǎo dāo bù lǎo 注音 ㄅㄠˇ ㄉㄠ ㄅㄨˋ ㄌㄠˇ 解释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例子 孙犁《文事琐谈》:“我从来不相信,朋友们对我说的,什么‘宝刀不老’呀,‘不减当年’呀,一类的话。”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老将不减当年勇
刀光剑影 拼音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注音 ㄉㄠ ㄍㄨㄤ ㄐ一ㄢˋ 一ㄥˇ 解释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出处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例子 香港功夫片中刀光剑影、激烈厮杀的场面扣人心弦。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锥刀之末 拼音 zhuī dāo zhī mò 注音 ㄓㄨㄟ ㄉㄠ ㄓ ㄇㄛˋ 解释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例子 《晋书·阮种传》:“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心。”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谜语 锥尖 感情 锥刀之末是贬义词。 繁体 錐刀之末 近义 锥刀之利 英语 negligible interest
锥刀之用 拼音 zhuī dāo zhī yòng 注音 ㄓㄨㄟ ㄉㄠ ㄓ ㄩㄥˋ 解释 指微小的功用。 出处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 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锥刀之用是中性词。 繁体 錐刀之用
操刀伤锦 拼音 cāo dāo shāng jǐn 注音 ㄘㄠ ㄉㄠ ㄕㄤ ㄐ一ㄣˇ 解释 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例子 北朝·后魏·温子昇《为西河王谢太尉表》:“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指不谙政事而出任官职。 感情 操刀伤锦是中性词。 繁体 撡刀
刀枪剑戟 拼音 dāo qiāng jiàn jǐ 注音 ㄉㄠ ㄑ一ㄤ ㄐ一ㄢˋ ㄐ一ˇ 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例子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雷霆在他头脑中轰鸣,刀枪剑戟在他五脏六腑乱搅一锅粥。”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兵器。 感情 刀枪剑戟是中性词。 繁体 刀槍劍戟 近义 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