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足累息 |
拼音 zhòng zú lèi xī 注音 ㄓㄨㄥˋ ㄗㄨˊ ㄌㄟˋ ㄒ一 解释 同“重足屏气”。 出处 《梁书·柳忱传》:“朝迁狂悖,为恶日滋,顷闻京师长者,莫不重足累息。”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例子 今命之刺访,将必开罗织之门,逞机阱之术,祸贻善类,使人人重足累息,何以为治。《明史·舒化传》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感情 重足累息是中性词。 |
川流不息 |
拼音 chuān liú bù xī 注音 ㄔㄨㄢ ㄌ一ㄡˊ ㄅㄨˋ ㄒ一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例子 两个丫头,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正音 “川”,不能读作“cuān”。 辨形 “川”,不能写作“穿”。 辨析 川流不息和“络绎不绝”;都有接 |
息兵罢战 |
拼音 xī bīng bà zhàn 注音 ㄒ一 ㄅ一ㄥ ㄅㄚˋ ㄓㄢˋ 解释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例子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2回:“情愿招为驸马,两家息兵罢战。”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停战。 感情 息兵罢战是中性词。 近义 休兵罢战 |
小道消息 |
拼音 xiǎo dào xiāo xī 注音 ㄒ一ㄠˇ ㄉㄠˋ ㄒ一ㄠ ㄒ一 解释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出处 巴金《探索集·小骗子》:“不用说,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从省里的各种渠道马上传回来了各种小道消息。”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马路新闻。 感情 小道消息是中性词。 近义 道听途说、马路新闻 英语 hearsay(grapevine news; news from unrelieable or unauthoritative source) 俄语 новост |
忾然叹息 |
拼音 kài rán tàn xī 注音 ㄎㄞˋ ㄖㄢˊ ㄊㄢˋ ㄒ一 解释 忾:叹息,感慨。感慨叹息。 出处 晋·陆机《吊魏武帝文》:“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忾然叹息是中性词。 近义 慨然长叹 |
保境息民 |
拼音 bǎo jìng xī mín 注音 ㄅㄠˇ ㄐ一ㄥˋ ㄒ一 ㄇ一ㄣˊ 解释 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出处 《周书 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例子 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明史 外国五》)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军队的职责。 感情 保境息民是中性词。 近义 保国安民 |
无恒安息 |
拼音 wú héng ān xī 注音 ㄨˊ ㄏㄥˊ ㄢ ㄒ一 解释 不要长期贪求安逸。 出处 |
喘息未定 |
拼音 chuǎn xī wèi dìng 注音 ㄔㄨㄢˇ ㄒ一 ㄨㄟˋ ㄉ一ㄥˋ 解释 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促。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例子 钱钟书《围城》:“兵法上有名的‘敌人喘息未定,即予以迎头痛击’。”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时间短。 感情 喘息未定是中性词。 近义 喘息未安 英语 pant nonstop(pant and be still out of breath) |
屏气敛息 |
拼音 bǐng qì liǎn xī 注音 ㄅ一ㄥˇ ㄑ一ˋ ㄌ一ㄢˇ ㄒ一 解释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瞿耐庵道:‘太太说得是,说得是。’连连屏气敛息,不敢作声。”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感情 屏气敛息是中性词。 繁体 屏氣斂息 近义 屏声敛息、屏气慑息 |
喘息之机 |
拼音 chuǎn xī zhī jī 注音 ㄔㄨㄢˇ ㄒ一 ㄓ ㄐ一 解释 暂停活动、舒缓一段时间。 出处 金玉舟《赵匡胤》第31章:“柴荣那里肯给敌军以喘息之机,立刻挥军急追。” 例子 我们趁敌人喘息之机快速集结,迅速出击 用法 作宾语;指短的时间。 感情 喘息之机是中性词。 繁体 喘息之機 英语 breathing spell time |
居诸不息 |
拼音 jū zhū bù xī 注音 ㄐㄨ ㄓㄨ ㄅㄨˋ ㄒ一 解释 居诸:语助词,借指光阴;息:停止,休息。时光不断地推移。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 南朝·梁·萧纲《善觉寺碑铭》:“居诸不息,寒暑推移。”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时间流逝。 感情 居诸不息是中性词。 |
屏声敛息 |
拼音 píng shēng liǎn xī 注音 ㄆ一ㄥˊ ㄕㄥ ㄌ一ㄢˇ ㄒ一 解释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出处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例子 |
摇头叹息 |
拼音 yáo tóu tàn xī 注音 一ㄠˊ ㄊㄡˊ ㄊㄢˋ ㄒ一 解释 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他们睁着眼睛不看责任制带来的好处,只管继续摇头叹息:‘社会主义已经不成体统了’。” 例子 看着河水受污染的面积日益扩大,大家不禁摇头叹息。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摇头叹息是中性词。 繁体 摇頭嘆息 德语 den Kopf schüttelnd stǒhnen |
淹淹一息 |
拼音 yān yān yī xī 注音 一ㄢ 一ㄢ 一 ㄒ一 解释 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 出处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临近死亡。 感情 淹淹一息是中性词。 近义 奄奄一息 |
烽鼓不息 |
拼音 fēng gǔ bù xī 注音 ㄈㄥ ㄍㄨˇ ㄅㄨˋ ㄒ一 解释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出处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战乱不止。 感情 烽鼓不息是中性词。 繁体 烽皷不息 近义 烽火连年 |
无声无息 |
拼音 wú shēng wú xī 注音 ㄨˊ ㄕㄥ ㄨˊ ㄒ一 解释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出处 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例子 浩然《艳阳天》第66章:“锯末子纷纷扬扬,像小雪花似的无声无息地落下来。” 正音 “声”,不能读作“sēng”。 辨形 “声”,不能写作“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事、物。 歇后语 一只麻雀钻进树林里 谜语 窒息 感情 |
来好息师 |
拼音 lái hǎo xī shī 注音 ㄌㄞˊ ㄏㄠˇ ㄒ一 ㄕ 解释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出处 繁体 來好息師 |
左书右息 |
拼音 zuǒ shū yòu xī 注音 ㄗㄨㄛˇ ㄕㄨ 一ㄡˋ ㄒ一 解释 喻倒行逆施。 出处 《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左书右息是中性词。 繁体 左書右息 |
息黥补劓 |
拼音 xī qíng bǔ yì 注音 ㄒ一 ㄑ一ㄥˊ ㄅㄨˇ 一ˋ 解释 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出处 《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例子 策蹇磨铅,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宋·苏轼《登州谢两府启》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息黥补劓是中性词。 繁体 息剠補劓 近义 洗心革面 |
瞬息千变 |
拼音 shùn xī qiān biàn 注音 ㄕㄨㄣˋ ㄒ一 ㄑ一ㄢ ㄅ一ㄢˋ 解释 瞬息:极短的时间。指在瞬息之间就会发生快而复杂的变化。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大凡交涉的事是瞬息千变的,只看雯兄养疴一个月,国家已经蹙地八百里了。” 例子 冰心《海恋》:“风晨,月夕,雪地,星空,像万花筒一般,瞬息千变。”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瞬息千变是中性词。 繁体 瞬息千變 近义 瞬息万变 反义 一成不变 英语 fast changing |
政平讼息 |
拼音 zhèng píng sòng xī 注音 ㄓㄥˋ ㄆ一ㄥˊ ㄙㄨㄥˋ ㄒ一 解释 政平:政治平允。指政治清明。 出处 宋·陈亮《与韩子师侍郎彦古》:“因势顺导,殆如反掌,不出一月,政平讼息,必将有自达于天听者。”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政平讼息是中性词。 近义 政平讼理 |
掩旗息鼓 |
拼音 yǎn qí xī gǔ 注音 一ㄢˇ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解释 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出处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例子 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掩旗息鼓,卷包而去。《红楼梦》第六二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感情 掩旗息鼓是中性词。 繁体 掩旗息皷 近义 偃旗息鼓、卷旗息鼓 |
经久不息 |
拼音 jīng jiǔ bù xī 注音 ㄐ一ㄥ ㄐ一ㄡˇ ㄅㄨˋ ㄒ一 解释 经:经过;息:停息。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或欢呼声。 出处 刘坚《草地晚餐》:“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例子 (1)他的演讲很成功,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2)歌声刚落,台下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久”,不能写作“欠”;“息”,不能写作“熄”。 辨析 经久不息和“经年累月”都含有“时间长久”的意思 |
息怒停瞋 |
拼音 xī nù tíng chēn 注音 ㄒ一 ㄋㄨˋ ㄊ一ㄥˊ ㄔㄣ 解释 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例子 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三折:“学士这玳筵间息怒停瞋,你则待点上灯关上门,那时节举杯丰韵。”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息怒停瞋是中性词。 近义 停瞋息怒 |
偃甲息兵 |
拼音 yǎn jiǎ xī bīng 注音 一ㄢˇ ㄐ一ㄚˇ ㄒ一 ㄅ一ㄥ 解释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