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拼音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注音 ㄒ一ㄤˋ ㄓㄨㄤ ㄓ ㄐ一ㄢˋ,ㄓˋ ㄗㄞˋ ㄆㄟˋ ㄍㄨㄥ 解释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例子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 用法 |
丰城剑气 |
拼音 fēng chéng jiàn qì 注音 ㄈㄥ ㄔㄥˊ ㄐ一ㄢˋ ㄑ一ˋ 解释 丰城:古地名。比喻有宝剑的地方。 出处 《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例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那‘丰城剑气’是怎么说?”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丰城剑气是中性词。 繁体 豐城劍氣 |
故剑情深 |
拼音 gù jiàn qíng shēn 注音 ㄍㄨˋ ㄐ一ㄢˋ ㄑ一ㄥˊ ㄕㄣ 解释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例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8回:“如今却说李彦青探明曹三意旨,知他故剑情深,不忘喜奎。” 用法 作宾语;用于夫妻间。 感情 故剑情深是中性词。 繁体 故劍情深 近义 深情故剑 反义 喜新厌 |
尚方宝剑 |
拼音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注音 ㄕㄤˋ ㄈㄤ ㄅㄠˇ ㄐ一ㄢˋ 解释 上方宝剑。比喻极大的权力。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回:“御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词。” 例子 张洁《沉重的翅膀》:“杨小东像是得了尚方宝剑。”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上方宝剑”。 感情 尚方宝剑是中性词。 繁体 尚方寳劍 近义 上方宝剑 英语 the imperial sword 日语 皇帝(こうてい)の贈(おく)った宝剣(ほうけん)。上は尚とも書く |
卖剑买犊 |
拼音 mài jiàn mǎi dú 注音 ㄇㄞˋ ㄐ一ㄢˋ ㄇㄞˇ ㄉㄨˊ 解释 同“卖剑买牛”。 出处 明·张居正《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抚民愿焚械归籍,此即古人卖剑买犊之化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感情 卖剑买犊是中性词。 繁体 賣劍買犢 近义 卖剑买牛、买牛卖剑 反义 南征北战、穷兵黩武、卖犊买刀 英语 bring a peaceful and industrial life to a lawless area |
剑戟森森 |
拼音 jiàn jǐ sēn sēn 注音 ㄐ一ㄢˋ ㄐ一ˇ ㄙㄣ ㄙㄣ 解释 比喻人心机多,很厉害。 出处 《北史 李义深传》:“时人语曰:‘剑戟森森李义深。’”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人心机多,很厉害。 感情 剑戟森森是中性词。 繁体 劍戟森森 英语 Swords and spears are stern. |
唇枪舌剑 |
拼音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注音 ㄔㄨㄣˊ ㄑ一ㄤ ㄕㄜˊ ㄐ一ㄢˋ 解释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例子 日内瓦,话重说。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陈毅《满江红 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 正音 “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辨析 唇枪舌剑和“针锋相对”;都可形容辩论时言词激烈。但唇枪舌剑偏重在言辞的 |
弩张剑拔 |
拼音 nǔ zhāng jiàn bá 注音 ㄋㄨˇ ㄓㄤ ㄐ一ㄢˋ ㄅㄚˊ 解释 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 出处 明丰道生《真赏斋赋》:“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坛山,吉日癸巳,亲题材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例子 轻裾长袖难为伍,一卷吟哦蓬藿门。莫道而今诗思澹,弩张剑拔气犹存。沈砺《题近作后》诗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双方冲突。 感情 弩张剑拔是中性词。 繁体 弩張劍拔 近义 剑拔弩张 英语 eyeball to eyeball(The knives are out.) |
延津剑合 |
拼音 yán jīn jiàn hé 注音 一ㄢˊ ㄐ一ㄣ ㄐ一ㄢˋ ㄏㄜˊ 解释 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以“延津剑合”或“延津之合”比喻因缘会合。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说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延津剑合是中性词。 繁体 延津劍合 近义 延津之合 |
剑胆琴心 |
拼音 jiàn dǎn qín xīn 注音 ㄐ一ㄢˋ ㄉㄢˇ ㄑ一ㄣˊ ㄒ一ㄣ 解释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 元 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例子 说实在话,简直是出类拔萃,剑胆琴心。(欧阳山《三家巷》二十) 用法 作宾语;指人刚柔相济。 感情 剑胆琴心是中性词。 繁体 劍膽琹心 近义 剑气箫心、侠骨柔肠 英语 the gallbladder of a sword and the heart of a lute |
弹剑作歌 |
拼音 tán jiàn zuò gē 注音 ㄊㄢˊ ㄐ一ㄢˋ ㄗㄨㄛˋ ㄍㄜ 解释 比喻怀才不遇。 出处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例子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唐 李白《行路难 其二》)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 弹剑作歌是中性词。 繁体 彈劍作謌 |
学书学剑 |
拼音 xué shū xué jiàn 注音 ㄒㄩㄝˊ ㄕㄨ ㄒㄩㄝˊ ㄐ一ㄢˋ 解释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出处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例子 柳亚子《次韵分寄康弼大觉》:“学书学剑成何济,闲煞屠龙倚马才。”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 感情 学书学剑是中性词。 繁体 壆書壆劍 |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
拼音 xué shū bù chéng,xué jiàn bù chéng 注音 ㄒㄩㄝˊ ㄕㄨ ㄅㄨˋ ㄔㄥˊ,ㄒㄩㄝˊ ㄐ一ㄢˋ ㄅㄨˋ ㄔㄥˊ 解释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十章:“弟不过一纨绔子弟,自知平生只会安享逸乐,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学习一无所成。 感情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是贬义词。 繁体 學書不 |
路见不平,拔剑相为 |
拼音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wéi 注音 ㄌㄨˋ ㄐ一ㄢˋ ㄅㄨˋ ㄆ一ㄥˊ,ㄅㄚˊ ㄐ一ㄢˋ ㄒ一ㄤ ㄨㄟˊ 解释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宁卓禅师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还有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底么。” 用法 作定语、宾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感情 路见不平,拔剑相为是中性词。 近义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英语 take up the cudgel on behalf of the victim of inju |
飘零书剑 |
拼音 piāo líng shū jiàn 注音 ㄆ一ㄠ ㄌ一ㄥˊ ㄕㄨ ㄐ一ㄢˋ 解释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飘零书剑是中性词。 繁体 飄零書劍 |
刃树剑山 |
拼音 rèn shù jiàn shān 注音 ㄖㄣˋ ㄕㄨˋ ㄐ一ㄢˋ ㄕㄢ 解释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出处 繁体 刃樹劍山 |
解剑拜仇 |
拼音 jiě jiàn bài chóu 注音 ㄐ一ㄝˇ ㄐ一ㄢˋ ㄅㄞˋ ㄔㄡˊ 解释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出处 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例子 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 |
松枝挂剑 |
拼音 sōng zhī guà jiàn 注音 ㄙㄨㄥ ㄓ ㄍㄨㄚˋ ㄐ一ㄢˋ 解释 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出处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例子 唐·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徐文公神道碑》:“松枝挂剑,碑字生金。”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 |
舌剑唇枪 |
拼音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注音 ㄕㄜˊ ㄐ一ㄢˋ ㄔㄨㄣˊ ㄑ一ㄤ 解释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平日之间,别无甚么买卖,全凭着舌剑唇枪,说嘴儿哄人的钱使。” 例子 显吹弹歌舞,论角徵宫商,使心猿意马,逞舌剑唇枪。(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争辩激烈。 感情 舌剑唇枪是中性词。 繁体 舌劍脣槍 近义 唇枪舌剑 英语 cross verbal |
刀光剑影 |
拼音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注音 ㄉㄠ ㄍㄨㄤ ㄐ一ㄢˋ 一ㄥˇ 解释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出处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例子 香港功夫片中刀光剑影、激烈厮杀的场面扣人心弦。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
买牛卖剑 |
拼音 mǎi niú mài jiàn 注音 ㄇㄞˇ ㄋ一ㄡˊ ㄇㄞˋ ㄐ一ㄢˋ 解释 见“买牛卖剑”。 出处 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感情 买牛卖剑是中性词。 繁体 買牛賣劍 近义 卖剑买牛、买牛息戈 反义 南征北战、穷兵黩武、卖犊买刀 英语 sell swords and buy oxen |
刀枪剑戟 |
拼音 dāo qiāng jiàn jǐ 注音 ㄉㄠ ㄑ一ㄤ ㄐ一ㄢˋ ㄐ一ˇ 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例子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雷霆在他头脑中轰鸣,刀枪剑戟在他五脏六腑乱搅一锅粥。”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兵器。 感情 刀枪剑戟是中性词。 繁体 刀槍劍戟 近义 枪刀 |
瞋目案剑 |
拼音 chēn mù àn jiàn 注音 ㄔㄣ ㄇㄨˋ ㄢˋ ㄐ一ㄢˋ 解释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发怒的样子。 感情 瞋目案剑是中性词。 繁体 瞋目案劍 近义 案剑瞋目 |
项庄舞剑 |
拼音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注音 ㄒ一ㄤˋ ㄓㄨㄤ ㄨˇ ㄐ一ㄢˋ 解释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例子 叶圣陶《城中》:“但是他的话里却含着骨头,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别有所图。 感情 项庄舞剑是中性词。 繁体 項莊舞劍 近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英语 act a |
风刀霜剑 |
拼音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注音 ㄈㄥ ㄉㄠ ㄕㄨㄤ ㄐ一ㄢˋ 解释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例子 这位老人两鬓斑白,黝黑的脸上刻满了风刀霜剑,说明老人受过不少磨练。 正音 “霜”,不能读作“suāng”。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风刀霜剑是贬义词。 繁体 風刀霜劍 近义 风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