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墙 |
拼音 xiōng dì xì qiáng 注音 ㄒㄩㄥ ㄉ一ˋ ㄒ一ˋ ㄑ一ㄤˊ 解释 指兄弟之间发生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阋:争吵;争斗。 出处 《诗经 小雅 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例子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阋墙,引狼入室!” 辨形 “阋”,不能写作“闷”。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 兄弟阋墙是贬义词。 繁体 兄弟鬩墙 近义 同室操戈、祸起萧墙 反义 一致对外 英语 internal strife(brothers |
阋墙御侮 |
拼音 xì qiáng yù wǔ 注音 ㄒ一ˋ ㄑ一ㄤˊ ㄩˋ ㄨˇ 解释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出处 《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例子 凡我国民,务念阋墙御侮之忠言,懔同室操戈之大戒,折衷真理,互相提携,忍此小嫌,同扶大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二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兄弟。 谜语 兄弟 感情 阋墙御侮是中性词。 繁体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拼音 xiōng dì xì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注音 ㄒㄩㄥ ㄉ一ˋ ㄒ一ˋ ㄑ一ㄤˊ,ㄨㄞˋ ㄩˋ ㄑ一ˊ ㄨˇ 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兄弟间。 感情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是中性词。 近义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英语 Brothers quarrelling at home join forces agai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拼音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 注音 ㄒㄩㄥ ㄉ一ˋ ㄒ一ˋ ㄩˊ ㄑ一ㄤˊ,ㄨㄞˋ ㄩˋ ㄑ一ˊ ㄨˇ 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例子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正是,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用法 作宾语、分句;形容兄弟。 感情 兄弟阋于墙, |
兄弟阋于墙 |
拼音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注音 ㄒㄩㄥ ㄉ一ˋ ㄒ一ˋ ㄩˊ ㄑ一ㄤˊ 解释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例子 季羡林《牛棚杂忆》:“则夫妻离婚者有之,父子反目者有之,至少也是‘兄弟阋于墙’,天天在家里吵架。”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之间。 感情 兄弟阋于墙是中性词。 繁体 兄弟鬩于墙 近义 兄弟 |
阋墙谇帚 |
拼音 xì qiáng suì zhǒu 注音 ㄒ一ˋ ㄑ一ㄤˊ ㄙㄨㄟˋ ㄓㄡˇ 解释 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阋墙谇帚是中性词。 繁体 鬩墙誶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