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憎分明 |
拼音 ài zēng fēn míng 注音 ㄞˋ ㄗㄥ ㄈㄣ ㄇ一ㄥˊ 解释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处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例子 他很困惑,也很痛苦,想不到爱憎分明、坚强独立的小睛会怕人“闲话”。(陈若曦《耿尔在北京》) 正音 “憎”,不能读作“zèng”;“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 “憎”,不能写作“增”。 辨析 爱憎分明和“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但爱憎分明专指思维感情方面;“泾 |
面目可憎 |
拼音 miàn mù kě zēng 注音 ㄇ一ㄢˋ ㄇㄨˋ ㄎㄜˇ ㄗㄥ 解释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例子 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正音 “憎”,不能读作“zèng”。 辨形 “憎”,不能写作“曾”。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面目可憎是贬义词。 繁体 靣目可憎 近义 獐头鼠目 反义 眉清 |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 |
拼音 yīng huà wéi jiū,yóu zēng qí yǎn 注音 一ㄥ ㄏㄨㄚˋ ㄨㄟˊ ㄐ一ㄡ,一ㄡˊ ㄗㄥ ㄑ一ˊ 一ㄢˇ 解释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是中性词。 近义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拼音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 注音 ㄩˇ 一ㄢˊ ㄨˊ ㄨㄟˋ,ㄇ一ㄢˋ ㄇㄨˋ ㄎㄜˇ ㄗㄥ 解释 憎:厌恶。形容说话枯燥无味,面貌使人厌恶。 出处 巴金《谈 》:“她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 感情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是中性词。 近义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
文章憎命 |
拼音 wén zhāng zēng mìng 注音 ㄨㄣˊ ㄓㄤ ㄗㄥ ㄇ一ㄥˋ 解释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处 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不怪自己错了韵,反骂主司去取不公,叹自己文章憎命。”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感情 文章憎命是贬义词。 英语 Literary talents are generally ill-starred in their lives. |
憎爱分明 |
拼音 zēng ài fēn míng 注音 ㄗㄥ ㄞˋ ㄈㄣ ㄇ一ㄥˊ 解释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出处 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对人和物喜爱。 感情 憎爱分明是中性词。 繁体 憎愛分明 近义 爱憎分明 |
盗憎主人 |
拼音 dào zēng zhǔ rén 注音 ㄉㄠˋ ㄗㄥ ㄓㄨˇ ㄖㄣˊ 解释 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例子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奸恶者憎恨正直者。 感情 盗憎主人是中性词。 繁体 盜憎主人 近义 盗怨主人 英语 Bad eggs hate the honset. |
神憎鬼厌 |
拼音 shén zēng guǐ yàn 注音 ㄕㄣˊ ㄗㄥ ㄍㄨㄟˇ 一ㄢˋ 解释 憎:憎恨;厌:讨厌。连鬼神都讨厌。形容十分让人憎恨讨厌。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那恶毒的老太婆虽然神憎鬼厌,可她却具有一种特殊的权利,她能够叫焦仲卿和刘兰芝分开。” 例子 他这样做落得个神憎鬼厌的下场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让人讨厌。 谜语 神台上的猫屎 感情 神憎鬼厌是贬义词。 繁体 神憎鬼厭 反义 人见人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