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狼狈 |
拼音 shǒu wěi láng bèi 注音 ㄕㄡˇ ㄨㄟˇ ㄌㄤˊ ㄅㄟˋ 解释 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出处 《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首尾狼狈是中性词。 繁体 首尾狼狽 |
狼狈万状 |
拼音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ㄨㄢˋ ㄓㄨㄤˋ 解释 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出处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极其困顿窘迫。 感情 狼狈万状是中性词。 繁体 狼狽萬狀 近义 狼狈不堪 英语 be in an extremely awkward position |
狼狈周章 |
拼音 láng bèi zhōu zhāng 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ㄓㄡ ㄓㄤ 解释 仓皇惊恐。 出处 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造成作家们此种忐忑不安、狼狈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外来的束缚。”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仓皇惊恐。 感情 狼狈周章是贬义词。 繁体 狼狽周章 英语 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senses(be scared out of one's wits) |
狼狈不堪 |
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ㄅㄨˋ ㄎㄢ 解释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例子 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 正音 “堪”,不能读作“shèn”。 辨形 “堪”,不能写作“勘”。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
狼艰狈蹶 |
拼音 láng jiān bèi juě 注音 ㄌㄤˊ ㄐ一ㄢ ㄅㄟˋ ㄐㄩㄝˇ 解释 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出处 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狼艰狈蹶是贬义词。 繁体 狼艱狽蹷 |
狼狈为奸 |
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ㄨㄟˊ ㄐ一ㄢ 解释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例子 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正音 “奸”,不能读作“gān”。 辨形 “狼”,不能写作“狠”。 辨析 |
进退狼狈 |
拼音 jìn tuì láng bèi 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ㄌㄤˊ ㄅㄟˋ 解释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例子 晃穆未平,康宁复至,进退狼狈,势必大危。《晋书·吕光载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感情 进退狼狈是贬义词。 繁体 進退狼狽 近义 进退狼跋 反义 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