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襟裾 |
拼音 niú mǎ jīn jū 注音 ㄋ一ㄡˊ ㄇㄚˇ ㄐ一ㄣ ㄐㄨ 解释 犹言衣冠禽兽。 出处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牛马襟裾是中性词。 繁体 牛馬襟裾 近义 衣冠禽兽、沐猴冠冕 |
前襟后裾 |
拼音 qián jīn hòu jū 注音 ㄑ一ㄢˊ ㄐ一ㄣ ㄏㄡˋ ㄐㄨ 解释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出处 繁体 前襟後裾 |
温生绝裾 |
拼音 wēn shēng jué jū 注音 ㄨㄣ ㄕㄥ ㄐㄩㄝˊ ㄐㄨ 解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后用“温生绝裾”为去意坚决的典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 例子 清·虞名《指南公·举义》:“悲温生绝裾不犹,渐莱子承欢弗久。”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温生绝裾是中性词。 繁体 温生絶裾 |
曳裾王门 |
拼音 yè jū wáng mén 注音 一ㄝˋ ㄐㄨ ㄨㄤˊ ㄇㄣˊ 解释 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例子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请。(唐 李白《行路难》诗)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感情 曳裾王门是中性词。 繁体 曳裾王門 |
襟裾马牛 |
拼音 jīn jū mǎ niú 注音 ㄐ一ㄣ ㄐㄨ ㄇㄚˇ ㄋ一ㄡˊ 解释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出处 语出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例子 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元 汪元亨《朝天子 归隐》曲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等。 感情 襟裾马牛是贬义词。 繁体 襟裾馬牛 近义 裾马襟牛 |
马牛襟裾 |
拼音 mǎ niú jīn jū 注音 ㄇㄚˇ ㄋ一ㄡˊ ㄐ一ㄣ ㄐㄨ 解释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出处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例子 闻孝氏孝友之风而无兴起之志。诚马牛襟裾者也。(明 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 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讥讽人不懂得礼节。 感情 马牛襟裾是中性词。 繁体 馬牛襟裾 近义 衣冠禽兽 英语 a dressed up horse or ox(lack of etiquette) |
科头箕裾 |
拼音 kē tóu jī jù 注音 ㄎㄜ ㄊㄡˊ ㄐ一 ㄐㄨˋ 解释 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出处 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感情 科头箕裾是中性词。 繁体 科頭箕裾 近义 科头箕踞 |
绝裾而去 |
拼音 jué jū ér qù 注音 ㄐㄩㄝˊ ㄐㄨ ㄦˊ ㄑㄨˋ 解释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 例子 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聂政》)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感情 绝裾而去是中性词。 繁体 絶裾而去 近义 拂袖而去 |
裾马襟牛 |
拼音 jū mǎ jīn niú 注音 ㄐㄨ ㄇㄚˇ ㄐ一ㄣ ㄋ一ㄡˊ 解释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例子 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明高濂《玉簪记·姑阻》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等。 感情 裾马襟牛是贬义词。 繁体 裾馬襟牛 近义 襟裾马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