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湿字的成语大全

湿字的常见组词有:风寒暑湿、久束湿薪、回干就湿、水流湿,火就燥、湿肉伴干柴、相呴以湿、恶湿居下、煨干就湿、煨干避湿、推燥居湿、推干就湿、上漏下湿、呴湿濡沫、干啼湿哭、湿、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湿字相关信息

  • 拼音shī
  • 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6E7F
  • 五笔IJOG
  • 仓颉EATC
  • 郑码VKKU
  • 四角36112

湿shīㄕˉ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度。潮~。~润。~热。

含湿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推燥居湿 拼音 tuī zào jū shī 注音 ㄊㄨㄟ ㄗㄠˋ ㄐㄨ ㄕ 解释 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 出处 《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 例子 晋·皇甫谧《自序》:“士安每病,母辄推燥居湿,以复易单。”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推燥居湿是褒义词。 繁体 推燥居濕 近义 推干就湿、居湿推燥 英语 give up a dry place on the bed and lie in a damp one
恶湿居下 拼音 wù shī jū xià 注音 ㄨˋ ㄕ ㄐㄨ ㄒ一ㄚˋ 解释 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例子 我有恶湿居下的感觉 用法 作定语;指无可奈何。 感情 恶湿居下是贬义词。 繁体 惡濕居下 近义 事与愿违 英语 do something one knows is wrong
回干就湿 拼音 huí gàn jiù shī 注音 ㄏㄨㄟˊ ㄍㄢˋ ㄐ一ㄡˋ ㄕ 解释 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出处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回干就湿是中性词。 繁体 迴干就濕
湿肉伴干柴 拼音 shī ròu bàn gān chái 注音 ㄕ ㄖㄡˋ ㄅㄢˋ ㄍㄢ ㄔㄞˊ 解释 形容拷打。 出处 繁体 濕肉伴乾柴
相呴以湿 拼音 xiāng xǔ yǐ shī 注音 ㄒ一ㄤ ㄒㄨˇ 一ˇ ㄕ 解释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互相帮助。 感情 相呴以湿是中性词。 繁体 相相以濕 近义 相濡以沫、相呴相济、相呴相濡 英语
呴湿濡沫 拼音 nì shī rú mò 注音 ㄋ一ˋ ㄕ ㄖㄨˊ ㄇㄛˋ 解释 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例子 清·钱谦益《祭姚母文夫人》:“镞砺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呴湿濡沫是中性词。 繁体 濡濕濡沫 近义 相濡以沫
干啼湿哭 拼音 gàn tí shī kū 注音 ㄍㄢˋ ㄊ一ˊ ㄕ ㄎㄨ 解释 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出处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哭泣。 感情 干啼湿哭是中性词。 繁体 干嗁濕哭 近义 哭哭啼啼 反义 喜笑颜开 英语 weep and sob
煨干就湿 拼音 wēi gàn jiù shī 注音 ㄨㄟ ㄍㄢˋ ㄐ一ㄡˋ ㄕ 解释 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父母的辛劳。 感情 煨干就湿是中性词。 繁体 煨干就濕 近义 煨干避湿
推干就湿 拼音 tuī gàn jiù shī 注音 ㄊㄨㄟ ㄍㄢˋ ㄐ一ㄡˋ ㄕ 解释 同“推燥居湿”。 出处 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例子 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母亲。 感情 推干就湿是中性词。 繁体 推干就濕 近义 推燥居湿
久束湿薪 拼音 jiǔ shù shī xīn 注音 ㄐ一ㄡˇ ㄕㄨˋ ㄕ ㄒ一ㄣ 解释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出处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自叙:“而彼久束湿薪之大多数人,犹或曰:‘吾秦人而子语我以越之肥瘠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久束湿薪是中性词。 繁体 久束濕薪
水流湿,火就燥 拼音 shuǐ liú shī,huǒ jiù zào 注音 ㄕㄨㄟˇ ㄌ一ㄡˊ ㄕ,ㄏㄨㄛˇ ㄐ一ㄡˋ ㄗㄠˋ 解释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出处 《易 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 繁体 水流濕,火就燥
风寒暑湿 拼音 fēng hán shǔ shī 注音 ㄈㄥ ㄏㄢˊ ㄕㄨˇ ㄕ 解释 导致患病的四种因素。泛指致病的原因。 出处 元·无名氏《来生债》楔子:“他的病可着我猜,我依着他便了。你不是风寒暑湿么?”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 风寒暑湿是中性词。 繁体 風寒暑濕
上漏下湿 拼音 shàng lòu xià shī 注音 ㄕㄤˋ ㄌㄡˋ ㄒ一ㄚˋ ㄕ 解释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例子 他们原来的破茅房一下雨就上漏下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上漏下湿是贬义词。 繁体 上漏下濕 近义 上雨旁风 英语 leak from above and be wet down below
煨干避湿 拼音 wēi gàn bì shī 注音 ㄨㄟ ㄍㄢˋ ㄅ一ˋ ㄕ 解释 见“煨干就湿”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父母的辛劳。 感情 煨干避湿是中性词。 繁体 煨干避濕 近义 推燥居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