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束字的成语大全

束字的常见组词有:束帛加璧、束手就死、束身修行、束手受戮、束装盗金、束置高阁、束之高屋、束杖理民、束在高阁、束蕴乞火、束缊请火、束缊举火、束缊还妇、束修自好、束手坐视、束手自毙、卷甲束兵、束手无术、束手无计、束手无措、束手听命、束手就殪、束手束足、束手旁观、束手束脚、束手就擒、束手就禽、束手就缚、束手就困、束手就毙、束手缚脚、束手待死、束身自修、束蒲为脯、束上起下、束马县车、束教管闻、束肩敛息、束广就狭、束发封帛、束戈卷甲、束带结发、束椽为柱、束兵秣马、束贝含犀、久束湿薪、櫜甲束兵、棋高一着,束手缚脚、悬车束马、悬兵束马、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束字相关信息

  • 拼音shù
  • 部首
  • 总笔画7画
  • 统一码675F
  • 五笔GKII|SKD
  • 仓颉DL
  • 郑码FJVV
  • 四角50906

束shùㄕㄨˋ 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

含束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束缊举火 拼音 shù yūn jǔ huǒ 注音 ㄕㄨˋ ㄩㄣ ㄐㄨˇ ㄏㄨㄛˇ 解释 同“束缊请火”。 出处 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求人。 感情 束缊举火是中性词。 繁体 束緼舉火 近义 束缊还妇、束蕴乞火、束缊请火
束手就死 拼音 shù shǒu jiù sǐ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ㄐ一ㄡˋ ㄙˇ 解释 束:捆绑。捆起手来等死。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等死。 感情 束手就死是中性词。 近义 束手待死、束手就毙、束手就戮 英语 fold one's hands and await destruction
束手无计 拼音 shù shǒu wú jì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ㄨˊ ㄐ一ˋ 解释 同“束手无策”。 出处 明·申时行《杂记》:“设奸人窜入其中,为害叵测,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得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此皆公等剥肤之患也。” 例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遍索道人,已杳矣。束手无计,奏之鲁王。”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束手无计是中性词。 繁体 束手無計 近义 束手无策、束手无术 俄语 оказáться беспомощным
束手无措 拼音 shù shǒu wú cuò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ㄨˊ ㄘㄨㄛˋ 解释 同“束手无策”。 出处 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与其束手无措以委输于虏,孰若变通尽利,以庶几虏之可逐也。” 例子 《清史稿·讷尔经额传》:“讷尔经额回驻临牫关,素不知兵,束手无措。”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点办法也没有。 感情 束手无措是中性词。 繁体 束手無措 近义 束手无策、束手无计 英语 be at one's wit's end(bite one's nails) 法语 au bout de son latin
无拘无束 拼音 wú jū wú shù 注音 ㄨˊ ㄐㄨ ㄨˊ ㄕㄨˋ 解释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例子 他放开缰绳,任由枣红马无拘无束和驰骋。 正音 “束”,不能读作“sù”。 辨形 “束”,不能写作“术”。 辨析 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都含有没有约束;很自由的意思。但无拘无束偏重于态度自然大方;言行没有约束;“自由自在”偏重在行动自由;非常安闲
束手就擒 拼音 shù shǒu jiù qín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ㄐ一ㄡˋ ㄑ一ㄣˊ 解释 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出处 《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例子 他走投无路,只好束手就擒 正音 “束”,不能读作“sù”。 辨形 “擒”,不能写作“禽”。 辨析 见“束手待毙”。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 束手就擒是贬义词。 近义 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反义 负隅顽抗 英语 submit
束蒲为脯 拼音 shù pú wéi pú 注音 ㄕㄨˋ ㄆㄨˊ ㄨㄟˊ ㄆㄨˊ 解释 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 束蒲为脯是中性词。 繁体 束蒲為脯
卷甲束兵 拼音 juàn jiǎ shù bīng 注音 ㄐㄨㄢˋ ㄐ一ㄚˇ ㄕㄨˋ ㄅ一ㄥ 解释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出处
束身修行 拼音 shù shēn xiū xíng 注音 ㄕㄨˋ ㄕㄣ ㄒ一ㄡ ㄒ一ㄥˊ 解释 束身:约束自身。约束自身,修养德行。 出处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群气争夺,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束身修行是中性词。
束戈卷甲 拼音 shù gē juàn jiǎ 注音 ㄕㄨˋ ㄍㄜ ㄐㄨㄢˋ ㄐ一ㄚˇ 解释 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 出处 《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等。 感情 束戈卷甲是中性词。
束广就狭 拼音 shù guǎng jiù xiá 注音 ㄕㄨˋ ㄍㄨㄤˇ ㄐ一ㄡˋ ㄒ一ㄚˊ 解释 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出处 宋·韦居安《梅裥诗话》上卷:“他人欲隐括此意,非累数十言不可,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真得束广就狭体。”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束广就狭是中性词。 繁体 束廣就狹
束身自好 拼音 shù shēn zì hào 注音 ㄕㄨˋ ㄕㄣ ㄗˋ ㄏㄠˋ 解释 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 出处 《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例子 次即束身自好,优游卒岁,以自处于朝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用法 作谓语;指保持自身纯洁。 感情 束身自好是中性词。 近义 洁身自好
束之高阁 拼音 shù zhī gāo gé 注音 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解释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例子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 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辨形 “阁”,不能写作“搁”。 辨析 束之高阁和“置之不理”;都有“放在一边不理睬”的意思;但束之高阁
束椽为柱 拼音 shù chuán wéi zhù 注音 ㄕㄨˋ ㄔㄨㄢˊ ㄨㄟˊ ㄓㄨˋ 解释 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出处 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牫兮,束椽为柱。”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束椽为柱是中性词。 繁体 束椽為柱
橐甲束兵 拼音 tuó jiǎ shù bīng 注音 ㄊㄨㄛˊ ㄐ一ㄚˇ ㄕㄨˋ ㄅ一ㄥ 解释 同“櫜甲束兵”。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停战。 感情 橐甲束兵是中性词。
束身自修 拼音 shù shēn zì xiū 注音 ㄕㄨˋ ㄕㄣ ㄗˋ ㄒ一ㄡ 解释 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 《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 束身自修是中性词。 近义 洁身自爱、束身自爱、束修自好 反义 同流合污
束蕴请火 拼音 shù yùn qǐng huǒ 注音 ㄕㄨˋ ㄩㄣˋ ㄑ一ㄥˇ ㄏㄨㄛˇ 解释 见“束缊请火”。 出处 《韩诗外传》:“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求人。 感情 束蕴请火是中性词。 繁体 束蘊請火 近义 束缊还妇、束缊举火、束缊请火
束兵秣马 拼音 shù bīng mò mǎ 注音 ㄕㄨˋ ㄅ一ㄥ ㄇㄛˋ ㄇㄚˇ 解释 犹厉兵秣马。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感情 束兵秣马是中性词。 繁体 束兵秣馬 近义 厉兵秣马
束身就缚 拼音 shù shēn jiù fù 注音 ㄕㄨˋ ㄕㄣ ㄐ一ㄡˋ ㄈㄨˋ 解释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出处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不抵抗。 感情 束身就缚是中性词。 繁体 束身就縛 近义 束手就擒、束手就缚 英语 allow oneself to be arrested without offering any resistance
束发封帛 拼音 shù fā fēng bó 注音 ㄕㄨˋ ㄈㄚ ㄈㄥ ㄅㄛˊ 解释 《新唐书 列女传 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后以“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 出处 《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
束手旁观 拼音 shù shǒu páng guān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ㄆㄤˊ ㄍㄨㄢ 解释 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例子 巴金《秋》:“又是一个悲剧,他们仍然只有束手旁观。”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过问。 感情 束手旁观是中性词。 繁体 束手旁觀 近义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束手坐视 英语 hold the ring(look on with folded arms)
束置高阁 拼音 shù zhì gāo gé 注音 ㄕㄨˋ ㄓˋ ㄍㄠ ㄍㄜˊ 解释 同“束之高阁”。 出处 清·江藩《 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 感情 束置高阁是中性词。 繁体 束置高閣 近义 束之高阁、束在高阁、束之高屋 英语 put on the shelf 俄语 класть под сукно
束之高屋 拼音 shù zhī gāo wū 注音 ㄕㄨˋ ㄓ ㄍㄠ ㄨ 解释 同“束之高阁”。 出处 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 感情 束之高屋是中性词。 近义 束之高阁、束在高阁、束置高阁 英语 hang by the wall
束手待死 拼音 shù shǒu dài sǐ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ㄉㄞˋ ㄙˇ 解释 同“束手待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例子 愿先生早示良策,我必不肯束手待死。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四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等死。 感情 束手待死是中性词。 近义 束手待毙、束手就毙 英语 fold one's hands and await destruction
束手无策 拼音 shù shǒu wú cè 注音 ㄕㄨˋ ㄕㄡˇ ㄨˊ ㄘㄜˋ 解释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例子 梅飏仁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听了师爷的话说甚是中听,立刻照办。(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正音 “策”,不能读作“chè”。 辨形 “手”,不能写作“首”。 辨析 束手无策和“一筹莫展”都有“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来”的意思。但束手无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