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钩字的成语大全

钩字的常见组词有:窃钩盗国、钩隐抉微、伸钩索铁、握钩伸铁、唾玉钩银、银钩玉唾、银钩铁画、银钩虿尾、研精钩深、摄魄钩魂、锯牙钩爪、钩辀格磔、盗玉窃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铁画银钩、提要钩玄、探赜钩深、窃钩窃国、钩心斗角、钩章棘句、钩金舆羽、钩深索隐、钩深致远、钩爪锯牙、钩元提要、钩玄提要、钩深图远、钩深极奥、钩元摘秘、钩玄猎秘、规矩钩绳、钩、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钩字相关信息

  • 拼音gōu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94A9
  • 五笔QQCY
  • 仓颉OPPI
  • 郑码PRZS
  • 四角87720

钩gōuㄍㄡˉ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子。秤~儿。

含钩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钩辀格磔 拼音 gōu zhōu gé zhé 注音 ㄍㄡ ㄓㄡ ㄍㄜˊ ㄓㄜˊ 解释 鹧鸪的叫声。 出处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例子 曲诘崎岖,乃双声也;钩辀格磔,乃叠韵也。(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二)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鹧鸪的叫声。 感情 钩辀格磔是中性词。 繁体 鈎辀格磔
唾玉钩银 拼音 tuò yù gōu yín 注音 ㄊㄨㄛˋ ㄩˋ ㄍㄡ 一ㄣˊ 解释 形容书法像银沟一样刚劲有力,言谈像美玉一样华丽。 出处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 唾玉钩银是中性词。 近义 银钩玉唾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拼音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注音 ㄊㄞˋ ㄍㄨㄥ ㄉ一ㄠˋ ㄩˊ,ㄩㄢˋ ㄓㄜˇ ㄕㄤˋ ㄍㄡ 解释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例子 这有何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感情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
钩深图远 拼音 gōu shēn tú yuǎn 注音 ㄍㄡ ㄕㄣ ㄊㄨˊ ㄩㄢˇ 解释 谓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出处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是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帑这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雠。”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钩深图远是中性词。 繁体 鈎深圖遠
钩深索隐 拼音 gōu shēn suǒ yǐn 注音 ㄍㄡ ㄕㄣ ㄙㄨㄛˇ 一ㄣˇ 解释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 《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例子 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自序)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学问等。 感情 钩深索隐是中性词。 繁体 鈎深索隱 近义 钩深致远
伸钩索铁 拼音 shēn gōu suǒ tiě 注音 ㄕㄣ ㄍㄡ ㄙㄨㄛˇ ㄊ一ㄝˇ 解释 伸:伸直;索:绞合。把钩伸直,绞铁成索。形容力大。 出处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力大。 感情 伸钩索铁是中性词。 繁体 伸鈎索鐵 近义 握钩伸铁
摄魄钩魂 拼音 shè pò gōu hún 注音 ㄕㄜˋ ㄆㄛˋ ㄍㄡ ㄏㄨㄣˊ 解释 摄:收取。旧时传说,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能钩取人的魂魄,来祸害人。 出处 明·朱权《冲漠人》第二折:“你三个自今日,当远离,再休要咏月吟风,摄魄钩魂,把人狐魅。” 例子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3回:“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压生咒死,摄魄钩魂。”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有吸引力。 感情 摄魄钩魂是中性词。 繁体 攝魄鈎魂 近义 勾魂摄魄 英语 be under the spell(hold spe
规矩钩绳 拼音 guī jǔ gōu shéng 注音 ㄍㄨㄟ ㄐㄨˇ ㄍㄡ ㄕㄥˊ 解释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处 《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例子 西汉·刘向《淮南子·齐俗训》:“若夫规矩钩绳,此巧之具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感情 规矩钩绳是中性词。 繁体 規榘鈎繩 近义 规矩准绳、规矩绳墨 英语 fixed laws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拼音 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 注音 ㄑ一ㄝˋ ㄍㄡ ㄓㄜˇ ㄓㄨ,ㄑ一ㄝˋ ㄍㄨㄛˊ ㄓㄜˇ ㄏㄡˊ 解释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例子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 感情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是贬义词。 繁体 竊鉤者誅,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拼音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注音 ㄐ一ㄤ ㄊㄞˋ ㄍㄨㄥ ㄉ一ㄠˋ ㄩˊ,ㄩㄢˋ ㄓㄜˇ ㄕㄤˋ ㄍㄡ 解释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出处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例子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生人连睬也别睬,别等散席,就回休息室坐等,来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用法 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感情 姜太公钓
探赜钩深 拼音 tàn zé gōu shēn 注音 ㄊㄢˋ ㄗㄜˊ ㄍㄡ ㄕㄣ 解释 探索幽隐,求取深意。语本《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例子 汉·赵壹《非草书》:“探赜钩深,幽赞神明,鉴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探究深奥的道理。 感情 探赜钩深是中性词。 繁体 探賾鈎深 近义 探赜索隐
锯牙钩爪 拼音 jù yá gōu zhǎo 注音 ㄐㄨˋ 一ㄚˊ ㄍㄡ ㄓㄠˇ 解释 见“钩爪锯牙”。 出处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军队。 感情 锯牙钩爪是中性词。 繁体 鋸牙鈎爪
钩元提要 拼音 gōu yuán tí yào 注音 ㄍㄡ ㄩㄢˊ ㄊ一ˊ 一ㄠˋ 解释 钩:探索;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例子 故撰录事迹,诠次法程,钩元提要庶有取尔。(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 用法 作谓语;指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感情 钩元提要是中性词。 繁体 鈎元提要 近义 钩玄提要 英语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explain the gist
钩章棘句 拼音 gōu zhāng jí jù 注音 ㄍㄡ ㄓㄤ ㄐ一ˊ ㄐㄨˋ 解释 钩:钩取;章:章节;棘:刺;句:字句。形容文辞艰涩或作文的艰苦。 出处 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搯擢胃肾。” 例子 时进士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宋史 选举志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文辞艰涩拗口。 感情 钩章棘句是贬义词。 繁体 鈎章棘句
提要钩玄 拼音 tí yào gōu xuán 注音 ㄊ一ˊ 一ㄠˋ ㄍㄡ ㄒㄨㄢˊ 解释 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 例子 读记事篡言之书,博矣,详矣,提要钩玄,则已约矣。(清 陈澧《与王峻之书》) 用法 作谓语;指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感情 提要钩玄是中性词。 繁体 提要鈎玄 近义 钩玄提要 英语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and search into an abstruse subject
钩元摘秘 拼音 gōu yuán zhāi mì 注音 ㄍㄡ ㄩㄢˊ ㄓㄞ ㄇ一ˋ 解释 探取精微,采摘奥秘。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藏书》:“或钩元摘秘,著古今未有之奇书。”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钩元摘秘是中性词。 繁体 鈎元摘秘
银钩铁画 拼音 yín gōu tiě huà 注音 一ㄣˊ ㄍㄡ ㄊ一ㄝˇ ㄏㄨㄚˋ 解释 同“铁画银钩”。 出处 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例子 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法。 感情 银钩铁画是中性词。 繁体 銀鈎鐵畫 近义 铁画银钩
铁画银钩 拼音 tiě huà yín gōu 注音 ㄊ一ㄝˇ ㄏㄨㄚˋ 一ㄣˊ ㄍㄡ 解释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处 唐 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例子 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 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感情 铁画银钩是中性词。 繁体 鐵畫銀鈎 近义 银钩铁画 英语 excellent penmanship(vigorous flourishes)
握钩伸铁 拼音 wò gōu shēn tiě 注音 ㄨㄛˋ ㄍㄡ ㄕㄣ ㄊ一ㄝˇ 解释 伸:伸直。把钩伸直,绞铁成索。形容力大。 出处 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并序》:“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力大。 感情 握钩伸铁是中性词。 近义 伸钩索铁
窃钩盗国 拼音 qiè gōu dào guó 注音 ㄑ一ㄝˋ ㄍㄡ ㄉㄠˋ ㄍㄨㄛˊ 解释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出处 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窃钩盗国是中性词。 繁体 竊鈎盗國 近义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英语 One man gets a scaffold for one murder, another a throne for many.
钩深极奥 拼音 gōu shēn jí ào 注音 ㄍㄡ ㄕㄣ ㄐ一ˊ ㄠˋ 解释 谓探索并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 出处 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休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经,又精群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学术等。 感情 钩深极奥是中性词。 繁体 鈎深極奥
钩爪锯牙 拼音 gōu zhǎo jù yá 注音 ㄍㄡ ㄓㄠˇ ㄐㄨˋ 一ㄚˊ 解释 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 例子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以所拾尘芥,罗列人前,谓钩爪锯牙,为国家首事,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人的凶恶残暴。 感情 钩爪锯牙是中性词。 繁体 鈎爪鋸牙
银钩虿尾 拼音 yín gōu chài wěi 注音 一ㄣˊ ㄍㄡ ㄔㄞˋ ㄨㄟˇ 解释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出处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例子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惟礼又善书法,颇有银钩虿尾之意。”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
银钩玉唾 拼音 yín gōu yù tuò 注音 一ㄣˊ ㄍㄡ ㄩˋ ㄊㄨㄛˋ 解释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出处 宋·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莲轻凉并送似。”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感情 银钩玉唾是中性词。 繁体 銀鈎玉唾 近义 唾玉钩银
钩玄提要 拼音 gōu xuán tí yào 注音 ㄍㄡ ㄒㄨㄢˊ ㄊ一ˊ 一ㄠˋ 解释 钩:探索;玄:精微之处;提:举出;要:纲要。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例子 郭沫若《今昔集·关于“接受文学遗产”》:“不求多,只求精,含英咀华,钩玄提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探取精微,摘出纲要。 感情 钩玄提要是中性词。 繁体 鈎玄提要 近义 钩元提要 英语 probe into the reasoning of something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