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校字的成语大全

校字的常见组词有:循名校实、铢铢校量、校短推长、校短量长、同年而校、摸金校尉、犯而不校、犯而勿校、校、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校字相关信息

  • 拼音xiào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6821
  • 五笔SUQY|SURY
  • 仓颉DYCK
  • 郑码FSOO
  • 四角40948

校xiàoㄒㄧㄠˋ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园。~长。 军衔的一级,在“将

含校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循名校实 拼音 xún míng jiào shí 注音 ㄒㄨㄣˊ ㄇ一ㄥˊ ㄐ一ㄠˋ ㄕˊ 解释 循:依照;校:查对。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出处 《晋书·刘弘传》:“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要名实相符。 感情 循名校实是中性词。 繁体 循名校實 近义 循名核实、循名课实、循名考实
犯而勿校 拼音 fàn ér wù xiào 注音 ㄈㄢˋ ㄦˊ ㄨˋ ㄒ一ㄠˋ 解释 见“犯而不校”。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大度。 感情 犯而勿校是中性词。 近义 犯而不校 英语 submit to an insult without retaliating
犯而不校 拼音 fàn ér bù jiào 注音 ㄈㄢ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ㄠˋ 解释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例子 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正音 “校”,不能读作“xiào”。 辨形 “校”,不能写作“较”。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犯而不校是贬义词。 近义 唾
校短推长 拼音 xiào duǎn tuī cháng 注音 ㄒ一ㄠˋ ㄉㄨㄢˇ ㄊㄨㄟ ㄔㄤˊ 解释 见“校短量长”。 出处 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楼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 用法 作谓语;用于衡量人。 感情 校短推长是中性词。 繁体 校短推長 近义 校短量长
摸金校尉 拼音 mō jīn xiào wèi 注音 ㄇㄛ ㄐ一ㄣ ㄒ一ㄠˋ ㄨㄟˋ 解释 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出处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例子 不啻摸金校尉,何殊发丘中郎。括尽前朝翰墨,搜穷历代彝章。(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 用法 作宾语;指掠夺财物的官员。 感情 摸金校尉是中性词。
校短量长 拼音 xiào duǎn liàng cháng 注音 ㄒ一ㄠˋ ㄉㄨㄢˇ ㄌ一ㄤˋ ㄔㄤˊ 解释 亦作“校短推长”。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出处 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例子 唐·韩愈《进学解》:“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用法 作谓语;用于人。 感情 校短量长是中性词。 繁体 校短量長 近义 校短推长
同年而校 拼音 tóng nián ér xiào 注音 ㄊㄨㄥˊ ㄋ一ㄢˊ ㄦˊ ㄒ一ㄠˋ 解释 犹言相提并论。 出处 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同年而校是中性词。 近义 相提并论、同年而语
铢铢校量 拼音 zhū zhū jiào liàng 注音 ㄓㄨ ㄓㄨ ㄐ一ㄠˋ ㄌ一ㄤˋ 解释 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铢铢校量是中性词。 繁体 銖銖校量 近义 锱铢必较、铢铢较量、锱铢较量

校字在开头的词语

校字在结尾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