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聋发聩 |
拼音 zhèn lóng fā kuì 注音 ㄓㄣˋ ㄌㄨㄥˊ ㄈㄚ ㄎㄨㄟˋ 解释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出处 刘心武《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震聋发聩是中性词。 繁体 震聾發聵 近义 振聋发聩 |
撼天震地 |
拼音 hàn tiān zhèn dì 注音 ㄏㄢˋ ㄊ一ㄢ ㄓㄣˋ ㄉ一ˋ 解释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感情 撼天震地是中性词。 近义 惊天动地 英语 shake heaven and earth(earth-shaking) |
震天动地 |
拼音 zhèn tiān dòng dì 注音 ㄓㄣˋ ㄊ一ㄢ ㄉㄨㄥˋ ㄉ一ˋ 解释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例子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辨形 “震”,不能写作“振”。 辨析 震天动地与“惊天动地”有别:震天动地侧重于形势;“惊天动地”侧重于形容影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声势极大。 感情 震天动 |
出震继离 |
拼音 chū zhèn jì lí 注音 ㄔㄨ ㄓㄣˋ ㄐ一ˋ ㄌ一ˊ 解释 谓帝王登基即位。 出处 繁体 出震繼離 |
响震失色 |
拼音 xiǎng zhèn shī sè 注音 ㄒ一ㄤˇ ㄓㄣˋ ㄕ ㄙㄜˋ 解释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惊吓。 感情 响震失色是贬义词。 繁体 響震失色 英语 turn pale with echo (thunder) |
震主之威 |
拼音 zhèn zhǔ zhī wēi 注音 ㄓㄣˋ ㄓㄨˇ ㄓ ㄨㄟ 解释 威:威势。使君主畏忌的威势。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例子 《晋书·傅咸传》:“杨骏有震主之威,委任亲戚,此天下所以喧哗,今之处重,宜反此失。” 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震主之威是中性词。 |
眩目震耳 |
拼音 xuàn mù zhèn ěr 注音 ㄒㄨㄢˋ ㄇㄨˋ ㄓㄣˋ ㄦˇ 解释 眩:眼花,迷乱;眩目:耀眼。形容色彩繁多使人眼花,声音巨大震耳欲聋。 出处 巴金《旅途随笔·游了佛国》:“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到了那个地方就会‘眩目震耳,悖魄堕魂。’”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声色。 感情 眩目震耳是中性词。 |
殷天震地 |
拼音 yǐn tiān zhèn dì 注音 一ㄣˇ ㄊ一ㄢ ㄓㄣˋ ㄉ一ˋ 解释 殷:震动。震天动地,形容声音很大。 出处 《明史·王家屏传》:“今骄阳烁石,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而独未彻九阍。”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惊天动地。 感情 殷天震地是中性词。 近义 惊天动地、殷天动地 |
惊世震俗 |
拼音 jīng shì zhèn sú 注音 ㄐ一ㄥ ㄕˋ ㄓㄣˋ ㄙㄨˊ 解释 见“惊世骇俗”。 出处 宋·王安石《余姚县海塘记》:“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言行或事件等。 感情 惊世震俗是中性词。 繁体 驚丗震俗 近义 惊世骇俗 |
震天骇地 |
拼音 zhèn tiān hài dì 注音 ㄓㄣˋ ㄊ一ㄢ ㄏㄞˋ ㄉ一ˋ 解释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晋书·孙楚传》:“烟尘俱起,震天骇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极大。 感情 震天骇地是中性词。 近义 震天动地、天震地骇、震天撼地 |
震古铄今 |
拼音 zhèn gǔ shuò jīn 注音 ㄓㄣˋ ㄍㄨˇ ㄕㄨㄛˋ ㄐ一ㄣ 解释 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出处 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 例子 工地上,大坝上,到处弥漫着一片开天辟地,震古铄今的气势。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事业或功劳。 感情 震古铄今是中性词。 繁体 震古鑠今 近义 震古烁今 英语 surpassing the ancients and amazing the contemporaries (earthshaking) |
震天撼地 |
拼音 zhèn tiān hàn dì 注音 ㄓㄣˋ ㄊ一ㄢ ㄏㄢˋ ㄉ一ˋ 解释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刘流《烈火金刚》第24回:“这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声浪:‘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例子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三章:“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极大。 感情 震天撼地是中性词。 近义 震天动地、天震地骇、震天骇地 |
轰天震地 |
拼音 hōng tiān liè dì 注音 ㄏㄨㄥ ㄊ一ㄢ ㄌ一ㄝˋ ㄉ一ˋ 解释 轰:带有巨大响声的爆炸崩裂。形容声威巨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鸣,轰天震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轰天震地是中性词。 近义 轰天烈地 英语 rend the air(shake heaven and earth) |
名震一时 |
拼音 míng zhèn yī shí 注音 ㄇ一ㄥˊ ㄓㄣˋ 一 ㄕˊ 解释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例子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名震一时,恐将来果报也在不可思议之列。”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名震一时是褒义词。 繁体 名震一時 近义 名噪一时 反义 默默无闻 英语 gain considerable fame among one's contemporaries for a time 俄语 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своё время громкой известностью |
震风陵雨 |
拼音 zhèn fēng líng yǔ 注音 ㄓㄣˋ ㄈㄥ ㄌ一ㄥˊ ㄩˇ 解释 指疾风暴雨。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震风陵雨是中性词。 近义 暴风骤雨、疾风暴雨 |
声威大震 |
拼音 shēng wēi dà zhèn 注音 ㄕㄥ ㄨㄟ ㄉㄚˋ ㄓㄣˋ 解释 声势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 例子 1947年3月,我军在青化砭首战告捷,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我军声威大震。 正音 “震”,不能读作“zèn”。 辨形 “震”,不能写作“振”。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 声威大震是褒义词。 繁体 聲威大震 近义 名闻遐迩、声震天下 反义 默默无闻 英语 gain great fame and high prest |
震天铄地 |
拼音 zhèn tiān shuò dì 注音 ㄓㄣˋ ㄊ一ㄢ ㄕㄨㄛˋ ㄉ一ˋ 解释 震:震动;铄:照亮。震动和照亮大地。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某一事件令人惊骇。 出处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7节:“吾敢信卷土重来之机会,震天铄地之奇观,其决不远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震天铄地是中性词。 |
震耳欲聋 |
拼音 zhèn ěr yù lóng 注音 ㄓㄣˋ ㄦˇ ㄩˋ ㄌㄨㄥˊ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例子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沙汀《呼嚎》) 辨形 “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辨析 震耳欲聋与“响彻云霄”有别:震耳欲聋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用法 |
功烈震主 |
拼音 gōng liè zhèn zhǔ 注音 ㄍㄨㄥ ㄌ一ㄝˋ ㄓㄣˋ ㄓㄨˇ 解释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 宋·李觏《袁州州学记》:“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 感情 功烈震主是中性词。 近义 功高震主 |
醒聩震聋 |
拼音 xǐng kuì zhèn lóng 注音 ㄒ一ㄥˇ ㄎㄨㄟˋ ㄓㄣˋ ㄌㄨㄥˊ 解释 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出处 陶曾佐《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醒聩震聋是中性词。 繁体 醒聵震聾 近义 振聋发聩 |
天震地骇 |
拼音 tiān zhèn dì hài 注音 ㄊ一ㄢ ㄓㄣˋ ㄉ一ˋ ㄏㄞˋ 解释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极大。 感情 天震地骇是中性词。 繁体 天震地駭 近义 震天动地、震天撼地、震天骇地 英语 rend the air(shake heaven and earth) |
沸天震地 |
拼音 fèi tiān zhèn dì 注音 ㄈㄟˋ ㄊ一ㄢ ㄓㄣˋ ㄉ一ˋ 解释 形容声音极其喧腾。 出处 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 例子 于是在沸天震地的锣鼓鞭炮中,这一对人儿——他十五,她十六——如一对羔羊,昏惑而惊惧,被人笑嘻嘻地推到焰光熊熊的龙凤喜烛之前。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喧哗的环境。 感情 沸天震地是中性词。 |
威震天下 |
拼音 wēi zhèn tiān xià 注音 ㄨㄟ ㄓㄣˋ ㄊ一ㄢ ㄒ一ㄚˋ 解释 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例子 发金作冶,制为铠甲及剑,造立兵仗刀戟大弩等,威震天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威力和名望。 感情 威震天下是中性词。 近义 威振天下 英语 win resounding fam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德语 weit und b |
震古烁今 |
拼音 zhèn gǔ shuò jīn 注音 ㄓㄣˋ ㄍㄨˇ ㄕㄨㄛˋ ㄐ一ㄣ 解释 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出处 清 谭嗣同《仁学》:“称震古烁今之仁政焉。” 例子 吴帅无论怎样威望,怎比得上老帅的勋高望重,震古烁今。(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震古烁今是褒义词。 繁体 震古爍今 近义 震古铄今 英语 surpassing the ancients and amazing the contemporaries |
敲山震虎 |
拼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 注音 ㄑ一ㄠ ㄕㄢ ㄓㄣˋ ㄏㄨˇ 解释 见“敲山振虎”。 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54回:“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俱是外乡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个人给唬住。” 例子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他还当是敲山震虎,讽他无所事事呢?”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间接警告对方。 感情 敲山震虎是中性词。 近义 杀鸡警猴 英语 a deliberate act as a warning to the oppon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