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艾字的成语大全

艾字的常见组词有:奇庞福艾、芝艾同焚、芝艾俱尽、芝艾共焚、芝艾并焚、萧敷艾荣、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自怨自艾、灼艾分痛、芝艾俱焚、未艾方兴、痛自创艾、三年之艾、期期艾艾、兰艾难分、兰艾同焚、梨眉艾发、灸艾分痛、方兴未艾、方滋未艾、方来未艾、艾、艾发衰容、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艾字相关信息

  • 拼音ài
  • 部首
  • 总笔画5画
  • 统一码827E
  • 五笔AQU|ARU
  • 仓颉TK
  • 郑码EOS
  • 四角44400

艾àiㄞˋ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子。~蒿。~

含艾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兰艾难分 拼音 lán ài nán fēn 注音 ㄌㄢˊ ㄞˋ ㄋㄢˊ ㄈㄣ 解释 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出处 《宋书·沈攸之传》:“今复相遇,起接锋刃,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土崩倒戈,宜为蚤(早)计,无使一人迷昧,而九族就祸也。” 例子 如今的社会兰艾难分,我们处处得提防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感情 兰艾难分是中性词。 繁体 蘭艾難分
芝艾俱焚 拼音 zhī ài jù fén 注音 ㄓ ㄞˋ ㄐㄨˋ ㄈㄣˊ 解释 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出处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别乎?”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同归于尽。 感情 芝艾俱焚是中性词。 近义 玉石俱焚、芝艾同焚、芝艾共焚
方来未艾 拼音 fāng lái wèi ài 注音 ㄈㄤ ㄌㄞˊ ㄨㄟˋ ㄞˋ 解释 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出处 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霈如霖雨,润泽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来而未艾也。” 例子 滔滔庆泽,方来未艾。明·吴承恩《贺思翁受封障词》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正在发展。 感情 方来未艾是中性词。 繁体 方來未艾 近义 方兴未艾
芝艾并焚 拼音 zhī ài bìng fén 注音 ㄓ ㄞˋ ㄅ一ㄥˋ ㄈㄣˊ 解释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和美丑。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芝艾并焚是贬义词。 繁体 芝艾並焚 近义 玉石俱焚、芝艾同焚、芝艾共焚
未艾方兴 拼音 wèi ài fāng xīng 注音 ㄨㄟˋ ㄞˋ ㄈㄤ ㄒ一ㄥ 解释 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出处 清·陈炽《议院》:“英人创之于前,德国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兴者,非幸也,数也。” 例子 新年新气象,新事物未艾方兴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正在发展。 感情 未艾方兴是中性词。 繁体 未艾方興 近义 方兴未艾 英语 be on the upgrade
灸艾分痛 拼音 jiǔ ài fēn tòng 注音 ㄐ一ㄡˇ ㄞˋ ㄈㄣ ㄊㄨㄥˋ 解释 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 《宋史 太祖纪三》:“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例子 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 感情 灸艾分痛是中性词。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拼音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注音 ㄑ一 ㄋ一ㄢˊ ㄓ ㄅ一ㄥˋ,ㄑ一ㄡˊ ㄙㄢ ㄋ一ㄢˊ ㄓ ㄞˋ 解释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例子 你这样做等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 感情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中性词。 繁体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近义 平时不烧香,
梨眉艾发 拼音 lí méi ài fā 注音 ㄌ一ˊ ㄇㄟˊ ㄞˋ ㄈㄚ 解释 眉发俱白。形容年高。 出处 清·檗子《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其子后来镜下芙蓉人及第,祖母尚梨眉艾发寿而康。”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感情 梨眉艾发是中性词。 繁体 棃眉艾發
期期艾艾 拼音 qī qī ài ài 注音 ㄑ一 ㄑ一 ㄞˋ ㄞˋ 解释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例子 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茅盾《腐蚀 十月十日》)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感情 期期艾艾是中性词。 近义 支支吾吾 反义 油嘴滑舌 英语 stammer out(tongue-shy)
艾发衰容 拼音 ài fà shuāi róng 注音 ㄞˋ ㄈㄚˋ ㄕㄨㄞ ㄖㄨㄥˊ 解释 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 出处 唐 元稹《郡斋感怀见寄》:“艾发衰容惜寸辉。”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老年人。 感情 艾发衰容是中性词。 繁体 艾發衰容 近义 白发苍颜 英语 with a head of white hair and a pale face(with grey hair and wrinkled face)
自怨自艾 拼音 zì yuàn zì yì 注音 ㄗˋ ㄩㄢˋ ㄗˋ 一ˋ 解释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例子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6回:“终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正音 “艾”,不能读作“ài”。 辨形 “怨”,不能写作“冤”。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自怨自艾是贬义词。 近义 悔不当初、引咎自责 反义 怨天尤人
萧敷艾荣 拼音 xiāo fū ài róng 注音 ㄒ一ㄠ ㄈㄨ ㄞˋ ㄖㄨㄥˊ 解释 萧:艾蒿;荣:开花。比喻委曲求全而飞黄腾达。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例子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萧敷艾荣是中性词。 繁体 蕭敷艾榮
痛自创艾 拼音 tòng zì chuāng yì 注音 ㄊㄨㄥˋ ㄗˋ ㄔㄨㄤ 一ˋ 解释 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 出处 明 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痛自创艾是中性词。 繁体 痛自創艾 近义 改头换面 反义 死不改悔、顽固不化
芝艾同焚 拼音 zhī ài tóng fén 注音 ㄓ ㄞˋ ㄊㄨㄥˊ ㄈㄣˊ 解释 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出处 《宋书·沈攸之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敌,何陈能坚?……芝艾同焚,悔将何及!”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芝艾同焚是贬义词。 近义 芝艾俱焚、芝艾共焚、芝艾并焚
兰艾同焚 拼音 lán ài tóng fén 注音 ㄌㄢˊ ㄞˋ ㄊㄨㄥˊ ㄈㄣˊ 解释 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出处 《晋书 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例子 唐·赵蕤《反经·时宜》:“若前途大事不捷,故当兰艾同焚。”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感情 兰艾同焚是中性词。 繁体 蘭艾同焚 近义 同归于尽 英语 impose the same destiny upon the noble and the mean alike
方兴未艾 拼音 fāng xīng wèi ài 注音 ㄈㄤ ㄒ一ㄥ ㄨㄟˋ ㄞˋ 解释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完结。刚兴起还没有停止。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 出处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一卷:“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例子 正当辽沈战役方兴未艾之时,毛泽东同志在华东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济南战役胜利以后,又组织了淮海战役。(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 正音 “艾”,不能读作“yì”。 辨形 “未”,不
方滋未艾 拼音 fāng zī wèi ài 注音 ㄈㄤ ㄗ ㄨㄟˋ ㄞˋ 解释 见“方兴未艾”。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咳,权相所为,一无忌惮至此。主少国疑之祸,方滋未艾矣!”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正在发展。 感情 方滋未艾是中性词。 近义 方兴未艾、方兴未已
芝艾共焚 拼音 zhī ài gòng fén 注音 ㄓ ㄞˋ ㄍㄨㄥˋ ㄈㄣˊ 解释 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出处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复恐迎风纵火,芝艾共焚。”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芝艾共焚是贬义词。 近义 芝艾俱焚、芝艾同焚、芝艾并焚
奇庞福艾 拼音 qí páng fú ài 注音 ㄑ一ˊ ㄆㄤˊ ㄈㄨˊ ㄞˋ 解释 庞:脸盘;艾:美好。相貌奇特的人多福。 出处 《新唐书·李勣传》:“临事选将,必訾相其奇庞福艾者遣之。” 例子 元·蒲道源《赠传神李肖岩诗》:“京师摹写富籍箧奇庞福艾多王公。”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奇庞福艾是中性词。 繁体 奇龐福艾
灼艾分痛 拼音 zhuó ài fēn tòng 注音 ㄓㄨㄛˊ ㄞˋ ㄈㄣ ㄊㄨㄥˋ 解释 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 《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炙。” 例子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泽及枯骨,西伯之深仁;灼艾分痛,宋祖之友爱。”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 感情 灼艾分痛是褒义词。
三年之艾 拼音 sān nián zhī ài 注音 ㄙㄢ ㄋ一ㄢˊ ㄓ ㄞˋ 解释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用法 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谜语 今四十七岁矣 感情 三年之艾是中性词。
芝艾俱尽 拼音 zhī ài jù jìn 注音 ㄓ ㄞˋ ㄐㄨˋ ㄐ一ㄣˋ 解释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出处 南朝·梁·梁元帝《讨侯景檄》:“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同归于尽。 感情 芝艾俱尽是中性词。 近义 芝艾俱焚、芝艾同焚、芝艾并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