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捐字的成语大全

捐字的常见组词有:捐华务实、捐躯济难、捐躯殒首、捐生殉国、矢志捐躯、秋扇见捐、秋毫见捐、捐身徇义、捐忿弃瑕、捐残去杀、顶踵捐糜、顶踵尽捐、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细大不捐、为国捐躯、弃书捐剑、苛捐杂税、慷慨捐生、捐金抵璧、捐躯报国、捐本逐末、捐弃前嫌、捐躯赴难、捐躯殉国、捐、粉骨捐躯、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捐字相关信息

  • 拼音juān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6350
  • 五笔RKEG
  • 仓颉QRB
  • 郑码DJQ
  • 四角56027

捐juānㄐㄩㄢˉ 舍弃,抛弃:~弃。~生。~躯。 献助:~资。~献。~助。募

含捐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捐躯济难 拼音 juān qū jì nàn 注音 ㄐㄨㄢ ㄑㄨ ㄐ一ˋ ㄋㄢˋ 解释 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难。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爱国者。 感情 捐躯济难是中性词。 繁体 捐軀濟難
慷慨捐生 拼音 kāng kǎi juān shēng 注音 ㄎㄤ ㄎㄞˇ ㄐㄨㄢ ㄕㄥ 解释 慷慨:意气激昂。捐生:舍弃生命。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用法 作谓语;用于为国捐躯。 感情 慷慨捐生是中性词。 繁体 忼慨捐生 近义 慷慨就义
顶踵尽捐 拼音 dǐng zhǒng jìn juān 注音 ㄉ一ㄥˇ ㄓㄨㄥˇ ㄐ一ㄣˋ ㄐㄨㄢ 解释 犹言顶踵捐糜。 出处 繁体 頂踵盡捐
为国捐躯 拼音 wèi guó juān qū 注音 ㄨㄟˋ ㄍㄨㄛˊ ㄐㄨㄢ ㄑㄨ 解释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例子 郁达夫《马六甲游记》:“可是这中间的杀伐流血,以及无名英雄的为国捐躯,为公殉义的伟烈丰功,又有谁能够仔细说得尽哩!”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为国捐躯是褒义词。 繁体 為國捐軀 近义 为国献身 英语 the great sacrifice(die for one's cou
捐躯殒首 拼音 juān qū yǔn shǒu 注音 ㄐㄨㄢ ㄑㄨ ㄩㄣˇ ㄕㄡˇ 解释 捐躯:牺牲生命;殒:坠落。舍弃身躯,抛弃头颅。形容不惜牺牲生命。 出处 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例子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三折:“我道来不轻微,设若便捐躯殒首当出力。”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捐躯殒首是中性词。 繁体 捐軀殞首 近义 捐躯殒命
捐忿弃瑕 拼音 juān fèn qì xiá 注音 ㄐㄨㄢ ㄈㄣˋ ㄑ一ˋ ㄒ一ㄚˊ 解释 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出处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捐忿弃瑕是中性词。 繁体 捐忿棄瑕
捐华务实 拼音 juān huá wù shí 注音 ㄐㄨㄢ ㄏㄨㄚˊ ㄨˋ ㄕˊ 解释 捐:舍弃;务:勉力从事。抛弃浮华,务求朴实。 出处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捐华务实是中性词。 繁体 捐華務實
弃书捐剑 拼音 qì shū juān jiàn 注音 ㄑ一ˋ ㄕㄨ ㄐㄨㄢ ㄐ一ㄢˋ 解释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弃书捐剑是中性词。 繁体 棄書捐劍
顶踵捐糜 拼音 dǐng zhǒng juān mí 注音 ㄉ一ㄥˇ ㄓㄨㄥˇ ㄐㄨㄢ ㄇ一ˊ 解释 谓捐躯,牺牲。 出处 繁体 頂踵捐糜
细大不捐 拼音 xì dà bù juān 注音 ㄒ一ˋ ㄉㄚˋ ㄅㄨˋ ㄐㄨㄢ 解释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例子 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细大不捐,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包罗一切。 感情 细大不捐是中性词。 繁体 細大不捐 近义 细大无遗 英语 not to cast away an
秋扇见捐 拼音 qiū shàn jiàn juān 注音 ㄑ一ㄡ ㄕㄢˋ ㄐ一ㄢˋ ㄐㄨㄢ 解释 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出处 汉 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例子 林语堂《恋爱和求婚》:“夕阳雨夜,空闺幽怨,秋扇见捐,暮春花萎,烛泪风悲。” 用法 作定语;用于女性。 感情 秋扇见捐是中性词。 繁体 秌搧見捐
矢志捐躯 拼音 shǐ zhì juān qū 注音 ㄕˇ ㄓˋ ㄐㄨㄢ ㄑㄨ 解释 矢:通“誓”,发誓;捐躯:牺牲生命。立志牺牲而不屈服。 出处 《清史稿·尚可喜传》:“惟知矢志捐躯,保国岭南,以表臣始终之诚。”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矢志捐躯是中性词。 繁体 矢志捐軀
捐生殉国 拼音 juān shēng xùn guó 注音 ㄐㄨㄢ ㄕㄥ ㄒㄨㄣˋ ㄍㄨㄛˊ 解释 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例子 《隋书·豆毓传》:“正义愍公毓临节能固,捐生殉国,成为令典,没世不忘。”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为国捐躯。 感情 捐生殉国是褒义词。 繁体 捐生殉國 近义 捐躯报国 反义 贪生怕死 英语 die for the sake of th
捐本逐末 拼音 juān běn zhú mò 注音 ㄐㄨㄢ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解释 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出处 《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感情 捐本逐末是贬义词。 近义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捐残去杀 拼音 juān cán qù shā 注音 ㄐㄨㄢ ㄘㄢˊ ㄑㄨˋ ㄕㄚ 解释 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以德化民。 感情 捐残去杀是中性词。 繁体 捐殘去殺 近义 胜残去杀、去杀胜残
捐躯殉国 拼音 juān qū xùn guó 注音 ㄐㄨㄢ ㄑㄨ ㄒㄨㄣˋ ㄍㄨㄛˊ 解释 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 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6回:“而战士仅食升斗之余,欲使捐躯殉国,不亦难乎?”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为国捐躯。 感情 捐躯殉国是中性词。 繁体 捐軀殉國 近义 捐躯报国、捐生殉国 反义 贪生怕死
捐身徇义 拼音 juān shēn xùn yì 注音 ㄐㄨㄢ ㄕㄣ ㄒㄨㄣˋ 一ˋ 解释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 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捐身徇义是中性词。 繁体 捐身徇義 近义 捐躯报国
捐弃前嫌 拼音 juān qì qián xián 注音 ㄐㄨㄢ ㄑ一ˋ ㄑ一ㄢˊ ㄒ一ㄢˊ 解释 抛弃旧有的嫌隙。 出处 汉 王褒《九怀 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例子 陈国凯《两情总是久长时》:“对他说,如果他不想找新的伴侣,看在儿女面上,就捐弃前嫌,破镜重圆吧。 正音 “嫌”,不能读作“qiān”。 辨形 “嫌”,不能写作“歉”。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谜语 和解 感情 捐弃前嫌是褒义词。 繁体 捐棄前嫌 近义 宽宏大量、宽大为怀 反义 斤斤
捐躯赴难 拼音 juān qū fù nàn 注音 ㄐㄨㄢ ㄑㄨ ㄈㄨˋ ㄋㄢˋ 解释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出处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例子 《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捐躯赴难。”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为国捐躯。 感情 捐躯赴难是中性词。 繁体 捐軀赴難 近义 视死如归、慷慨就义 反义 贪生怕死 英语 prefer death to disgrace(die for the cause of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拼音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juān zhī 注音 ㄗˋ ㄨㄛˇ ㄉㄜˊ ㄓ,ㄗˋ ㄨㄛˇ ㄐㄨㄢ ㄓ 解释 捐:舍弃,抛弃。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是中性词。 近义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苛捐杂税 拼音 kē juān zá shuì 注音 ㄎㄜ ㄐㄨㄢ ㄗㄚˊ ㄕㄨㄟˋ 解释 苛:苛细、繁重;杂:多种多样的。指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而强行征收的苛细繁重的捐税。 出处 郭沫若《天地玄黄 拙劣的犯罪》:“在整个经济危机之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在卑劣的利诱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购买力减低了。” 例子 在整个经济危机下,在严重的苛捐杂税下,……成本增高了,购买力减低了,发行网破坏了。(郭沫若《天地玄黄 拙劣的犯罪》) 正音 “苛
捐金抵璧 拼音 juān jīn dǐ bì 注音 ㄐㄨㄢ ㄐ一ㄣ ㄉ一ˇ ㄅ一ˋ 解释 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出处 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例子 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捐金抵璧是中性词。
粉骨捐躯 拼音 fěn gǔ juān qū 注音 ㄈㄣˇ ㄍㄨˇ ㄐㄨㄢ ㄑㄨ 解释 指粉身碎骨,献出生命。 出处 唐 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骨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例子 九鼎百朋,不足以喻其荣重矣。粉骨捐躯,不敢忘报。明 张居正《四辞恩命疏》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了事业等。 感情 粉骨捐躯是中性词。 繁体 粉骨捐軀 近义 粉身碎骨、粉骨糜躯
秋毫见捐 拼音 qiū háo jiàn juān 注音 ㄑ一ㄡ ㄏㄠˊ ㄐ一ㄢˋ ㄐㄨㄢ 解释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出处 繁体 秋毫見捐
捐躯报国 拼音 juān qū bào guó 注音 ㄐㄨㄢ ㄑㄨ ㄅㄠˋ ㄍㄨㄛˊ 解释 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出处 《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例子 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清·钱采《说岳全传》第16回 正音 “躯”,不能读作“qǔ”。 辨形 “捐”,不能写作“涓”。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感情 捐躯报国是褒义词。 繁体 捐軀報國 近义 精忠报国、尽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