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朴字的成语大全

朴字的常见组词有:质朴无华、直朴无华、敦庞之朴、抱素怀朴、斫琱为朴、浇醇散朴、见素抱朴、返朴归真、抱朴含真、破觚为圆,斫雕为朴、无名之朴、朴斫之材、朴素无华、朴讷诚笃、朴实无华、艰苦朴素、还淳返朴、还醇返朴、还朴反古、归真反朴、返朴还淳、返朴还真、反朴还淳、朴、反朴归真、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朴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
  • 总笔画6画
  • 统一码6734
  • 五笔SHY
  • 仓颉DY
  • 郑码FID
  • 四角43900

朴pǔㄆㄨˇ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素。~实。~厚。~质。 朴pò

含朴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反朴归真 拼音 fǎn pǔ guī zhēn 注音 ㄈㄢˇ ㄆㄨˇ ㄍㄨㄟ ㄓㄣ 解释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 感情 反朴归真是中性词。 繁体 反朴歸真 近义 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英语 rediscover one's true self
直朴无华 拼音 zhí pǔ wú huá 注音 ㄓˊ ㄆㄨˇ ㄨˊ ㄏㄨㄚˊ 解释 华:文采。质朴而没有文采。 出处 罗悴悬《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曰直朴无华,遂称复古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直朴无华是中性词。 繁体 直朴無華 近义 质朴无华
破觚为圆,斫雕为朴 拼音 pò gū wéi yuán,zhuó diāo wéi pǔ 注音 ㄆㄛˋ ㄍㄨ ㄨㄟˊ ㄩㄢˊ,ㄓㄨㄛˊ ㄉ一ㄠ ㄨㄟˊ ㄆㄨˇ 解释 觚:棱角。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出处 《梁书·良吏传》:“梁兴,破觚为圆,斫雕为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感情 破觚为圆,斫雕为朴是中性词。 繁体 破觚為圓,斫雕為樸 近义 破觚斫雕
反朴还淳 拼音 fǎn pǔ hái chún 注音 ㄈㄢˇ ㄆㄨˇ ㄏㄞˊ ㄔㄨㄣˊ 解释 复归于朴实、淳正。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反朴还淳是中性词。 繁体 反朴還湻 近义 反正还淳
抱朴含真 拼音 bào pǔ hán zhēn 注音 ㄅㄠˋ ㄆㄨˇ ㄏㄢˊ ㄓㄣ 解释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出处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 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感情 抱朴含真是中性词。 近义 抱素怀朴
抱素怀朴 拼音 bào sù huái pǔ 注音 ㄅㄠˋ ㄙㄨˋ ㄏㄨㄞˊ ㄆㄨˇ 解释 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出处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社会风气。 感情 抱素怀朴是中性词。 繁体 抱素懷朴
返朴还真 拼音 fǎn pǔ hái zhēn 注音 ㄈㄢˇ ㄆㄨˇ ㄏㄞˊ ㄓㄣ 解释 同“返朴归真”。 出处 《人民日报》1961.8.19:“就连那位声‘美言不信’,力主返朴还真的老聘,在他自己写《道德经》的时候,又何尝不运用精妙的语言来著书立说,可见他也并不反对真正美的文采。”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 感情 返朴还真是中性词。 繁体 返朴還真 近义 返朴归真
还淳返朴 拼音 huán chún fǎn pǔ 注音 ㄏㄨㄢˊ ㄔㄨㄣˊ ㄈㄢˇ ㄆㄨˇ 解释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出处 《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还朴,激薄停浇矣。” 例子 唐·崔容《唐高宗则天皇后哀册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作礼乐,还淳返朴。” 用法 作谓语、宾语;同“返朴归真”。 感情 还淳返朴是中性词。 繁体 還湻返朴 近义 还淳反朴、还淳返古 英语 return to one's original purity and simplicity
朴斫之材 拼音 pǔ zhuó zhī cái 注音 ㄆㄨˇ ㄓㄨㄛˊ ㄓ ㄘㄞˊ 解释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朴斫之材是中性词。 繁体 樸斫之材
还朴反古 拼音 hái pǔ fǎn gǔ 注音 ㄏㄞˊ ㄆㄨˇ ㄈㄢˇ ㄍㄨˇ 解释 见“还淳反古”。 出处 《陈书·周弘正传》:“夫文质递变,浇淳相革,还朴反古,今也其时。”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还朴反古是中性词。 繁体 還朴反古 近义 还淳返朴、还淳反古、还淳反朴
朴讷诚笃 拼音 pǔ nè chéng dǔ 注音 ㄆㄨˇ ㄋㄜˋ ㄔㄥˊ ㄉㄨˇ 解释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出处 《聊斋志异 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人。 感情 朴讷诚笃是中性词。 繁体 朴訥誠篤
艰苦朴素 拼音 jiān kǔ pǔ sù 注音 ㄐ一ㄢ ㄎㄨˇ ㄆㄨˇ ㄙㄨˋ 解释 指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作风。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例子 为实现这一远大的政治目的而在生活上竭力做到艰苦朴素。(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正音 “朴”,不能读作“piáo”。 辨形 “艰”,不能写作“坚”;“朴”,不能写作“扑”。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斫琱为朴 拼音 zhuó diāo wéi pǔ 注音 ㄓㄨㄛˊ ㄉ一ㄠ ㄨㄟˊ ㄆㄨˇ 解释 见“斫雕为朴”。 出处
朴实无华 拼音 pǔ shí wú huá 注音 ㄆㄨˇ ㄕˊ ㄨˊ ㄏㄨㄚˊ 解释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出处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例子 冰心《回忆中的胡适先生》:“因此使她的风格既朴实无华又优美高雅。”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人品。 感情 朴实无华是褒义词。 繁体 朴實無華 近义 朴素无华 英语 simple and unadorned(neat not gaudy) 德语 schlicht und schmucklos
浇醇散朴 拼音 jiāo chún sàn pǔ 注音 ㄐ一ㄠ ㄔㄨㄣˊ ㄙㄢˋ ㄆㄨˇ 解释 见“浇淳散朴”。 出处 《文子·上礼》:“施及周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 例子 这种思潮会让社会风气浇醇散朴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社会风气。 感情 浇醇散朴是中性词。 繁体 澆醕散朴 近义 浇淳散朴
返朴归真 拼音 fǎn pǔ guī zhēn 注音 ㄈㄢˇ ㄆㄨˇ ㄍㄨㄟ ㄓㄣ 解释 返:反回;回复;朴:未加工的木料;引申为质朴;归:返回、回归;真:天然。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例子 当代青年喜欢把自己弄成奇特的样子,孰不知其返朴归真自然的形态才是美丽的。 正音 “朴”,不能读作“piáo”、“pō”。 辨形 “返”,不能写作“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
归真反朴 拼音 guī zhēn fǎn pǔ 注音 ㄍㄨㄟ ㄓㄣ ㄈㄢˇ ㄆㄨˇ 解释 见“归真反璞”。 出处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感情 归真反朴是中性词。 繁体 歸真反朴 近义 归真返璞 英语 rediscover one's true self
返朴还淳 拼音 fǎn pǔ huán chún 注音 ㄈㄢˇ ㄆㄨˇ ㄏㄨㄢˊ ㄔㄨㄣˊ 解释 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出处 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则神清志静;用之治国,则返朴还淳。” 例子 《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务须去邪从正,返朴还淳。”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复归于朴实敦厚。 感情 返朴还淳是中性词。 繁体 返朴還湻 近义 返朴归真
质朴无华 拼音 zhì pǔ wú huá 注音 ㄓˋ ㄆㄨˇ ㄨˊ ㄏㄨㄚˊ 解释 质朴:朴实;华:华丽,华而不实。朴实而毫不虚夸。 出处 林语堂《萧伯纳一席谈》:“然而一见其为人,又是质朴无华的文人本色。” 例子 周作人《孙中山先生》:“所以我来写这几行质朴无华的纪念文字。”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质朴无华是中性词。 近义 朴实无华
见素抱朴 拼音 jiàn sù bào pǔ 注音 ㄐ一ㄢˋ ㄙㄨˋ ㄅㄠˋ ㄆㄨˇ 解释 见“见素抱朴”。 出处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例子 宋·程大昌《考古编·庄子》:“又皆推见礼法败坏之自,而归诸见素抱朴之域。” 用法 作宾语
无名之朴 拼音 wú míng zhī pǔ 注音 ㄨˊ ㄇ一ㄥˊ ㄓ ㄆㄨˇ 解释 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无名之朴是中性词。 繁体 無名之朴 近义 无名之璞
还醇返朴 拼音 hái chún fǎn pǔ 注音 ㄏㄞˊ ㄔㄨㄣˊ ㄈㄢˇ ㄆㄨˇ 解释 同“还淳反朴”。 出处 胡朴安《 序》:“玄宗雅尚儒术,崇实黜华,群臣亦厌虚浮,还醇返朴。”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还醇返朴是中性词。 繁体 還醕返朴 近义 还淳返朴、还淳反朴、还朴反古
朴素无华 拼音 pǔ sù wú huá 注音 ㄆㄨˇ ㄙㄨˋ ㄨˊ ㄏㄨㄚˊ 解释 俭朴:不浮华。 出处 《元史·乌古孙泽传》:“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例子 鲁迅《二心集·夏娃日记》:“又得译者将丰神传达,而且朴素无华。”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人品。 感情 朴素无华是褒义词。 繁体 朴素無華 近义 朴实无华
敦庞之朴 拼音 dūn páng zhī pǔ 注音 ㄉㄨㄣ ㄆㄤˊ ㄓ ㄆㄨˇ 解释 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形容质朴敦厚。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 用法 作宾语;用于人。 感情 敦庞之朴是中性词。 繁体 敦龐之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