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敦字的成语大全

敦字的常见组词有:敦睦邦交、敦庞之朴、敦敦实实、珠槃玉敦、朱盘玉敦、敦世厉俗、敦默寡言、敦风厉俗、朱槃玉敦、温柔敦厚、闻融敦厚、敦、敦本务实、敦诗说礼、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敦字相关信息

  • 拼音dūn
  • 部首
  • 总笔画12画
  • 统一码6566
  • 五笔YBTY
  • 仓颉YDOK
  • 郑码SJYM
  • 四角08440

敦dūnㄉㄨㄣˉ 厚道,笃厚:~朴。~厚。~实。 诚心诚意:~聘。~请。 督促

含敦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敦诗说礼 拼音 dūn shī shuō lǐ 注音 ㄉㄨㄣ ㄕ ㄕㄨㄛ ㄌ一ˇ 解释 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出处 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厅里》:“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 例子 假使人来查办,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捐册、帐本、褒奖状……他们还能指摘什么?(许地山《在费总理的客
敦风厉俗 拼音 dūn fēng lì sú 注音 ㄉㄨㄣ ㄈㄥ ㄌ一ˋ ㄙㄨˊ 解释 使民风纯朴敦厚。 出处 《魏书 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例子 《魏书·郭祚传》:“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敦风厉俗是中性词。 繁体 敦風厲俗 近义 敦世厉俗
敦睦邦交 拼音 dūn mù bāng jiāo 注音 ㄉㄨㄣ ㄇㄨˋ ㄅㄤ ㄐ一ㄠ 解释 敦睦:亲厚和睦;邦:泛指国家。形容促使国家之间的关系亲厚和睦。 出处 鲁迅《“立此存照”(七)》:“但就大体而言,是极有益于敦睦邦交的。” 例子 这样可以敦睦邦交,又能加深双边友谊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国家交往。 感情 敦睦邦交是中性词。 英语 promote friendly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wo countries
敦本务实 拼音 dūn běn wù shí 注音 ㄉㄨㄣ ㄅㄣˇ ㄨˋ ㄕˊ 解释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出处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例子 我们办事要有敦本务实的精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注重实际。 感情 敦本务实是中性词。 繁体 敦本務實 近义 实事求是
珠槃玉敦 拼音 zhū pán yù dūn 注音 ㄓㄨ ㄆㄢˊ ㄩˋ ㄉㄨㄣ 解释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 出处 《周礼 天官 王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郑玄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例子 珠槃玉敦行人节,棘地荆天故国墟。柳亚子《恩来送余返津南村感赋》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礼器。 感情 珠槃玉敦是中性词。 近义 珠盘玉敦
温柔敦厚 拼音 wēn róu dūn hòu 注音 ㄨㄣ ㄖㄡˊ ㄉㄨㄣ ㄏㄡˋ 解释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例子 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要“温柔敦厚”的。(闻一多《诗人的横蛮》) 正音 “敦”,不能读作“chūn”。 辨形 “敦”,不能写作“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温柔敦厚是褒义词。 繁
朱盘玉敦 拼音 zhū pán yù duì 注音 ㄓㄨ ㄆㄢˊ ㄩˋ ㄉㄨㄟˋ 解释 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出处 《周礼 天官 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例子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朱盘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繁体 朱盤玉敦
敦敦实实 拼音 dūn dūn shí shí 注音 ㄉㄨㄣ ㄉㄨㄣ ㄕˊ ㄕˊ 解释 指人长得结实粗壮。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2章:“起先她认不出来这个敦敦实实的青年是谁,但觉得有点面熟。” 例子 刘心武《钟鼓楼》第六章:“他更必须敦敦实实地对待国家,对待他人,对待自己……”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感情 敦敦实实是中性词。 近义 结结实实
朱槃玉敦 拼音 zhū pán yù duì 注音 ㄓㄨ ㄆㄢˊ ㄩˋ ㄉㄨㄟˋ 解释 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出处 《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 例子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朱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敦默寡言 拼音 dūn mò guǎ yán 注音 ㄉㄨㄣ ㄇㄛˋ ㄍㄨㄚˇ 一ㄢˊ 解释 稳重而少言语。 出处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敦默寡言是中性词。 繁体 敦嘿寡言 近义 沉默寡言
敦世厉俗 拼音 dūn shì lì sú 注音 ㄉㄨㄣ ㄕˋ ㄌ一ˋ ㄙㄨˊ 解释 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出处 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敦世厉俗是中性词。 繁体 敦丗厲俗 近义 敦风厉俗
敦庞之朴 拼音 dūn páng zhī pǔ 注音 ㄉㄨㄣ ㄆㄤˊ ㄓ ㄆㄨˇ 解释 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形容质朴敦厚。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 用法 作宾语;用于人。 感情 敦庞之朴是中性词。 繁体 敦龐之朴
闻融敦厚 拼音 wén róng dūn hòu 注音 ㄨㄣˊ ㄖㄨㄥˊ ㄉㄨㄣ ㄏㄡˋ 解释 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 例子 他的个性闻融敦厚,因此许多人乐于与他相交为友。 繁体 聞融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