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衿字的成语大全

衿字的常见组词有:指腹割衿、捉衿见肘、捉衿露肘、捉衿肘见、施衿结褵、衿、弹冠振衿、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衿字相关信息

  • 拼音jīn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887F
  • 五笔PUWN
  • 仓颉LOIN
  • 郑码WTSX
  • 四角38227

衿jīnㄐㄧㄣˉ 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青~(代称秀才)。 系衣裳的带子

含衿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捉衿见肘 拼音 zhuō jīn jiàn zhǒu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ㄐ一ㄢˋ ㄓㄡˇ 解释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衿,同“襟”。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出处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例子 捉衿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宋·陆游《衰疾》诗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感情 捉衿见肘是贬义词
指腹割衿 拼音 zhǐ fù gē jīn 注音 ㄓˇ ㄈㄨˋ ㄍㄜ ㄐ一ㄣ 解释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出处 《元史·刑法志·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指腹割衿是中性词。 近义 指腹裁襟
捉衿肘见 拼音 zhuō jīn zhǒu jiàn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ㄓㄡˇ ㄐ一ㄢˋ 解释 见“捉衿见肘”。 出处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例子 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弦歌于绝粮之余,以致捉衿肘见而歌商声,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明·杨慎《丹铅总录·境逆乐真》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感情 捉衿肘见是贬义词。 繁体 捉衿肘見 近义 捉襟见肘、捉衿露肘、捉襟露肘
捉衿露肘 拼音 zhuō jīn lù zhǒu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ㄌㄨˋ ㄓㄡˇ 解释 同“捉衿见肘”。 出处 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感情 捉衿露肘是贬义词。 近义 捉襟见肘、捉衿肘见、捉衿见肘
施衿结褵 拼音 shī jīn jié lí 注音 ㄕ ㄐ一ㄣ ㄐ一ㄝˊ ㄌ一ˊ 解释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出处 语出《诗 豳风 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 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例子 施衿结褵,虔恭中馈。晋张华《女史箴》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施衿结褵是中性词。 繁体 施衿結褵
弹冠振衿 拼音 dàn guàn zhèn jīn 注音 ㄉㄢˋ ㄍㄨㄢˋ ㄓㄣˋ ㄐ一ㄣ 解释 见“弹冠振衣。” 出处 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例子 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弹冠振衿,辐辏而出。清·戴名世《 序》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 感情 弹冠振衿是中性词。 繁体 彈冠振衿 近义 弹冠振衣

衿字在开头的词语

衿字在结尾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