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洋字的成语大全

洋字的常见组词有:大度汪洋、远隔重洋、洋相百出、一泻汪洋、望洋惊叹、远涉重洋、意气洋洋、洋洋盈耳、洋洋自得、汪洋自恣、东洋大海、出洋相、装洋蒜、洋洋得意、洋洋洒洒、洋为中用、洋洋大观、洋洋纚纚、一片汪洋、喜气洋洋、汪洋大海、望洋兴叹、汪洋恣肆、望洋而叹、汪洋闳肆、汪洋自肆、汪洋浩博、汪洋大肆、土洋结合、土洋并举、十里洋场、热情洋溢、飘洋过海、飘洋航海、江洋大盗、纷纷洋洋、峨峨洋洋、洋、得意洋洋、德洋恩普、崇洋媚外、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洋字相关信息

  • 拼音yáng
  • 部首
  • 总笔画9画
  • 统一码6D0B
  • 五笔IUDH|IUH
  • 仓颉ETQ
  • 郑码VUC
  • 四角38151

洋yángㄧㄤˊ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 广大,众多,丰盛:~溢。~~。 指外

含洋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洋洋大观 拼音 yáng yáng dà guān 注音 一ㄤˊ 一ㄤˊ ㄉㄚˋ ㄍㄨㄢ 解释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气象宏大;非常可观。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例子 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朱自清《经典常谈 诗经第四》) 正音 “观”,不能读作“guàn”。 辨形 “洋”,不能写作“羊”。 辨析 洋洋大观与“蔚为大观”都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
汪洋闳肆 拼音 wāng yáng hóng sì 注音 ㄨㄤ 一ㄤˊ ㄏㄨㄥˊ ㄙˋ 解释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出处 宋 汪藻《鲍吏部集序》:“钦止少从王氏学,又尝见眉山苏公,故其文汪洋闳肆,粹然一本于经,而笔力豪放。”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汪洋闳肆是中性词。 繁体 汪洋閎肆 近义 汪洋恣肆、汪洋大肆、汪洋自恣
汪洋恣肆 拼音 wāng yáng zì sì 注音 ㄨㄤ 一ㄤˊ ㄗˋ ㄙˋ 解释 汪洋:水势浩大。恣:放纵,没有拘束。肆:任意、无限制。恣肆:放纵不拘。水势浩大而且放纵不拘。比喻文笔、言谈豪放,自由无拘束。 出处 唐·柳宗元《直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明·归有光《与潘子实书》:“听其言汪洋恣肆,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 例子 他激动地铺开稿纸,提笔写下了小说的题目,便汪洋恣肆地写起来。刘
望洋而叹 拼音 wàng yáng ér tàn 注音 ㄨㄤˋ 一ㄤˊ ㄦˊ ㄊㄢˋ 解释 见“望洋而叹”。 出处 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例子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太古之籍,一隙难窥,知宝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叹息。 感情 望洋而叹是中性词。 繁体 朢洋而嘆 近义 望洋兴叹、望洋惊叹 英语 bemoan one's inadequacy in the face of a great
飘洋过海 拼音 piāo yáng guò hǎi 注音 ㄆ一ㄠ 一ㄤˊ ㄍㄨㄛˋ ㄏㄞˇ 解释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觉得外国人的花样厉害,飘洋过海,不当回事。”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到异国。 感情 飘洋过海是中性词。 繁体 飄洋過海 近义 远涉重洋、漂洋过海 英语 travel far away across the sea
汪洋大肆 拼音 wāng yáng dà sì 注音 ㄨㄤ 一ㄤˊ ㄉㄚˋ ㄙˋ 解释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出处 《新唐书 韩愈传赞》:“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抵捂圣人者。”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汪洋大肆是中性词。 近义 汪洋恣肆、汪洋闳肆
洋洋得意 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注音 一ㄤˊ 一ㄤˊ ㄉㄜˊ 一ˋ 解释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出处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例子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8章:“黄三这些人更是洋洋得意,东庄跑到西庄,编造谣言,互相传播。”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洋洋得意是贬义词。 近义 得意洋洋 反义 垂头丧气、灰头土脸 英语 look like the cat that ate the canary(to seem very self-satisfied) 俄语 с торжеств
江洋大盗 拼音 jiāng yáng dà dào 注音 ㄐ一ㄤ 一ㄤˊ ㄉㄚˋ ㄉㄠˋ 解释 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例子 这一带经常有江洋大盗出现,一般商船不敢独行。 正音 “洋”,不能读作“yǎng”。 辨形 “盗”,不能写作“道”。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 海盗 感情 江洋大盗是贬义词。 繁体 江洋大盜 近义 杀人越货 英语 infamous pirates
纷纷洋洋 拼音 fēn fēn yáng yáng 注音 ㄈㄣ ㄈㄣ 一ㄤˊ 一ㄤˊ 解释 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同“纷纷扬扬”。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雪、花、传闻等。 感情 纷纷洋洋是中性词。 繁体 紛紛洋洋 近义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拼音 yáng yáng sǎ sǎ 注音 一ㄤˊ 一ㄤˊ ㄙㄚˇ ㄙㄚˇ 解释 洒洒: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 例子 局面询问也用不着洋洋洒洒的大文章。(邹韬奋《抗战以来 “来宾”的建议》) 正音 “洒”,不能读作“shǎ”。 辨形 “洒”,不能写作“酒”。 辨析 洋洋洒洒与“鸿篇巨制”;都有“篇幅长”的意思。洋洋洒洒不
汪洋浩博 拼音 wāng yáng hào bó 注音 ㄨㄤ 一ㄤˊ ㄏㄠˋ ㄅㄛˊ 解释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出处 宋 陆游《答刘主簿书》:“德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 例子 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元史 儒学传二 陈绎曾》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或学问。 感情 汪洋浩博
得意洋洋 拼音 dé yì yáng yáng 注音 ㄉㄜˊ 一ˋ 一ㄤˊ 一ㄤˊ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例子 单道台得意洋洋的答道:“忙虽忙,然而并不觉得其苦。”(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 用法 补充式;作状语;指自鸣得意。 谜语 远洋的德国和意大利 感情 得意洋洋是中性词。 近义 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反义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英语 be all cock-a-hoop(to be
东洋大海 拼音 dōng yáng dà hǎi 注音 ㄉㄨㄥ 一ㄤˊ ㄉㄚˋ ㄏㄞˇ 解释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例子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她要我把这一切都抛向东洋大海,抛向昆仑山的那边。”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大海。 感情 东洋大海是中性词。 繁体 東洋大海 近义 汪洋大海
汪洋自肆 拼音 wāng yáng zì sì 注音 ㄨㄤ 一ㄤˊ ㄗˋ ㄙˋ 解释 汪洋:形容文章气势浑厚,义理深广。肆:放纵。形容人的气度或文章等大气磅礴,豪放自如。 出处 唐 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例子 她的文章作风汪洋自肆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度或文章。 感情 汪洋自肆是中性词。 近义 汪洋自恣 英语 a vast expanse of water-opening heart
洋洋自得 拼音 yáng yáng zì dé 注音 一ㄤˊ 一ㄤˊ ㄗˋ ㄉㄜˊ 解释 犹言洋洋得意。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例子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六章:“他一走三晃,十分洋洋自得,连脚步都有些轻飘飘的。”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得意。 谜语 外币不可转卖 感情 洋洋自得是中性词。 近义 洋洋得意 反义 垂头丧气 英语 be very pleased with oneself(elated; smug; complacent)
汪洋自恣 拼音 wāng yáng zì zì 注音 ㄨㄤ 一ㄤˊ ㄗˋ ㄗˋ 解释 比喻人的气度或气势宏大。 出处 明·袁中道《李温陵传》:“且夫今之言汪洋自恣,莫如《庄子》,然未有因读《庄子》而汪洋自恣者也,即汪洋自恣之人,又未必读《庄子》也。” 例子 为诗文,机锋电激,汪洋自恣,寓言十九。(《清史稿 余增远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度或文章。 感情 汪洋自恣是中性词。 近义 汪洋恣肆、汪洋大肆、汪洋自肆
一片汪洋 拼音 yī piàn wāng yáng 注音 一 ㄆ一ㄢˋ ㄨㄤ 一ㄤˊ 解释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漫延十余州县,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例子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水面辽阔。 感情 一片汪洋是中性词。 日语 一面の広々(ひろびろ)とした海原(うみばら)
热情洋溢 拼音 rè qíng yáng yì 注音 ㄖㄜˋ ㄑ一ㄥˊ 一ㄤˊ 一ˋ 解释 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出处 曹靖华《罗汉岭前吊秋白》:“对全世界来说,这些热情洋溢的报导,正是拨云雾而见青天啊!” 例子 赵本山热情洋溢的表演赢得观众的好评。 正音 “溢”,不能读作“ài”。 辨形 “洋”,不能写作“扬”。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 热情洋溢是褒义词。 繁体 熱情洋溢 近义 满腔热忱 反义 阴阳怪气、冷言冷语 英语 ebullience(brim
土洋并举 拼音 tǔ yáng bìng jǔ 注音 ㄊㄨˇ 一ㄤˊ ㄅ一ㄥˋ ㄐㄨˇ 解释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例子 我们采取土洋并举的办法来解决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土洋结合。 感情 土洋并举是中性词。 繁体 土洋並舉 近义 土洋结合 反义 崇洋媚外 英语 use both indigenous and foreign methods(simultaneous employment of modern and indigenous methods of production) 俄语 сочетáние традиционого м
峨峨洋洋 拼音 é é yáng yáng 注音 ㄜˊ ㄜˊ 一ㄤˊ 一ㄤˊ 解释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出处 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子 余行诘曲
喜气洋洋 拼音 xǐ qì yáng yáng 注音 ㄒ一ˇ ㄑ一ˋ 一ㄤˊ 一ㄤˊ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例子 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辨形 “洋”,不能写作“扬”。 辨析 喜气洋洋和“得意洋洋”;都可形容人非常高兴。但“得意洋洋”偏重在“得意”;多用作贬义;喜气洋洋
望洋兴叹 拼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注音 ㄨㄤˋ 一ㄤˊ ㄒ一ㄥ ㄊㄢˋ 解释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例子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正音 “兴”,不能读作“xìng”。 辨形 “洋”,
崇洋媚外 拼音 chóng yáng mèi wài 注音 ㄔㄨㄥˊ 一ㄤˊ ㄇㄟˋ ㄨㄞˋ 解释 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出处 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例子 我们要借鉴外国的科技成果,但要防止崇洋媚外思想苗头的出现。 正音 “媚”,不能读作“méi”。 辨形 “外”,不能写作“处”。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人没有民族自尊心。 谜语 李鸿章 感情 崇洋媚外是
意气洋洋 拼音 yì qì yáng yáng 注音 一ˋ ㄑ一ˋ 一ㄤˊ 一ㄤˊ 解释 见“意气扬扬”。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85回:“见其夫为晏子赶车,拥盖策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例子 郭沫若《论儒家的发生》:“古时为人臣受天子或诸侯之命,是很光荣的事,每每是意气洋洋的。”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得意时。 感情 意气洋洋是中性词。 繁体 意氣洋洋 近义 意气扬扬
一泻汪洋 拼音 yī xiè wāng yáng 注音 一 ㄒ一ㄝˋ ㄨㄤ 一ㄤˊ 解释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出处 梁启超《谭嗣同传》:“一泻汪洋。” 用法 作谓语;形容水流迅速。 感情 一泻汪洋是中性词。 繁体 一瀉汪洋 英语 rush down boundlessly(be bold and flowing in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