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庐字的成语大全

庐字的常见组词有:倚庐之望、倚人庐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真面目、三顾茅庐、三顾草庐、茅庐三顾、庐山真面、庐山面目、庐、初出茅庐、草庐三顾、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庐字相关信息

  • 拼音
  • 部首广
  • 总笔画7画
  • 统一码5E90
  • 五笔YYNE|OYNE
  • 仓颉IHS
  • 郑码TGWM
  • 四角00207

庐lúㄌㄨˊ 房舍:茅~。~墓(a.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

含庐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庐山真面目 拼音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注音 ㄌㄨˊ ㄕㄤ ㄓㄣ ㄇ一ㄢˋ ㄇㄨˋ 解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子 善作诗今只一家,方见庐山真面目也。(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 正音 “庐”,不能读作“hù”。 辨形 “庐”,不能写作“沪”。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宾语;
庐山面目 拼音 lú shān miàn mù 注音 ㄌㄨˊ ㄕㄢ ㄇ一ㄢˋ ㄇㄨˋ 解释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 段雪亭《 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例子 我们要揭开他的庐山面目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事情的真相。 感情 庐山面目是中性词。 繁体 廬山靣目 近义 庐山真面目 英语 the truth of something
倚庐之望 拼音 yǐ lú zhī wàng 注音 一ˇ ㄌㄨˊ ㄓ ㄨㄤˋ 解释 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出处 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 用法 作宾语;多用于父母等。 感情 倚庐之望是中性词。 近义 倚闾之望、倚门倚闾、倚闾而望
倚人庐下 拼音 yǐ rén lú xià 注音 一ˇ ㄖㄣˊ ㄌㄨˊ ㄒ一ㄚˋ 解释 指依靠别人生活。 出处 郭沫若《芭蕉花》:“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倚人庐下是中性词。 繁体 倚人廬下 近义 寄人篱下
三顾草庐 拼音 sān gù cǎo lú 注音 ㄙㄢ ㄍㄨˋ ㄘㄠˇ ㄌㄨˊ 解释 见“草庐三顾”。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感情 三顾草庐是中性词。 繁体 三顧艸廬 近义 三顾茅庐 英语 call on somebody three times to show one's sincerity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注音 ㄙㄢ ㄍㄨˋ ㄇㄠˊ ㄌㄨˊ 解释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例子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辨形 “庐”,不能写作“芦”。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谜语 刘备请孔明 感情 三顾茅庐是褒义词。 繁体 三顧茅廬 近
庐山真面 拼音 lú shān zhēn miàn 注音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一ㄢˋ 解释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 杨伦《 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例子 清·杨伦《 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事物的真相。 感情 庐山真面是中性词。 繁体 廬山真靣 近义 庐山面目 英语 the truth of something
茅庐三顾 拼音 máo lú sān gù 注音 ㄇㄠˊ ㄌㄨˊ ㄙㄢ ㄍㄨˋ 解释 见“草庐三顾” 出处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例子 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感情 茅庐三顾是中性词。 繁体 茅廬三顧 近义 草庐三顾 英语 call on somebody three times to show one's sincerity
草庐三顾 拼音 cǎo lú sān gù 注音 ㄘㄠˇ ㄌㄨˊ ㄙㄢ ㄍㄨˋ 解释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子 郁达夫《槟城三宿记》:“草庐三顾恩难报,今日相逢喜十分。”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求贤。 感情 草庐三顾是中性词。 繁体 艸廬三顧 近义 三顾茅庐 英语 go to thatched cottage
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一ㄢˋ ㄇㄨˋ 解释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子 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初出茅庐 拼音 chū chū máo lú 注音 ㄔㄨ ㄔㄨ ㄇㄠˊ ㄌㄨˊ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例子 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 高老夫子》) 辨形 “茅庐”,不能写作“毛芦”。

庐字在开头的词语

庐字在结尾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