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顿字的成语大全

顿字的常见组词有:整顿乾坤、抚膺顿足、饱餐一顿、摇首顿足、椎膺顿足、椎胸顿足、椎心顿足、舟车劳顿、指手顿脚、撧耳顿足、豁然顿悟、顿足椎胸、顿足失色、顿足捩耳、顿足搓手、顿足搥胸、顿开茅塞、顿脚捶胸、顿纲振纪、顿腹之言、捶胸顿脚、整顿干坤、抑扬顿挫、茅塞顿开、流离颠顿、铿镪顿挫、铿锵顿挫、拊膺顿足、顿首再拜、顿挫抑扬、顿足捶胸、顿足不前、顿学累功、顿口拙腮、顿口无言、捶胸顿足、搓手顿脚、搓手顿足、顿、沉郁顿挫、鞍马劳顿、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顿字相关信息

  • 拼音dùn
  • 部首
  • 总笔画10画
  • 统一码987F
  • 五笔GBNM
  • 仓颉PUMBO
  • 郑码HDZG
  • 四角51782

顿dùnㄉㄨㄣˋ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

含顿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顿足搥胸 拼音 dùn zú píng xiōng 注音 ㄉㄨㄣˋ ㄗㄨˊ ㄆ一ㄥˊ ㄒㄩㄥ 解释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出处 《水浒传》第一○二回:“王砉顿足搥胸道:‘是我不该来看那逆种!’” 例子 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顿足搥胸悲欲绝,呼唤总理泪纷飞。《光明日报》1977.1.9 繁体 頓足搥胸
饱餐一顿 拼音 bǎo cān yī dùn 注音 ㄅㄠˇ ㄘㄢ 一 ㄉㄨㄣˋ 解释 指大吃一顿。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九回:“饬各军饱餐一顿,俟至黎明,一声鼓角,全营涌出。”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大吃一顿。 谜语 母猪掉进泔水缸 感情 饱餐一顿是中性词。 繁体 飽飱一頓 近义 大饱口福 英语 play knife and fork(eat one's fill)
沉郁顿挫 拼音 chén yù dùn cuò 注音 ㄔㄣˊ ㄩˋ ㄉㄨㄣˋ ㄘㄨㄛˋ 解释 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出处 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例子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弹《湘妃怨》一曲,沉郁顿挫,如泣如诉。”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诗文抑扬顿挫。 感情 沉郁顿挫是中性词。 繁体 沉郁頓挫 近义 抑扬顿挫 英语 profound and forceful
铿锵顿挫 拼音 kēng qiāng dùn cuò 注音 ㄎㄥ ㄑ一ㄤ ㄉㄨㄣˋ ㄘㄨㄛˋ 解释 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铿锵顿挫是中性词。
顿腹之言 拼音 dùn fù zhī yán 注音 ㄉㄨㄣˋ ㄈㄨˋ ㄓ 一ㄢˊ 解释 犹言肺腑之言。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例子 请仔细回味他这番顿腹之言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真心话。 谜语 真心话 感情 顿腹之言是中性词。 繁体 頓腹之言 近义 肺腑之言
撧耳顿足 拼音 yǎn ěr dùn zú 注音 一ㄢˇ ㄦˇ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出处 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困境。 感情 撧耳顿足是贬义词。 繁体 撧耳頓足 近义 抓耳挠腮
流离颠顿 拼音 liú lí diān dùn 注音 ㄌ一ㄡˊ ㄌ一ˊ ㄉ一ㄢ ㄉㄨㄣˋ 解释 见“流离颠沛”。 出处 宋·曾巩《永兴尉章佑夫人张氏墓志铭》:“维能顺其性,所以居流离颠顿之间,而不为悲哀愁忧乱其志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感情 流离颠顿是贬义词。 繁体 流離顛頓 近义 流离颠沛、流离颠疐 反义 安居乐业
拊膺顿足 拼音 fǔ yīng dùn zú 注音 ㄈㄨˇ 一ㄥ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出处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感情 拊膺顿足是中性词。 繁体 拊膺頓足 近义 抚膺顿足 英语 beat one's breast and stamp one's feet
指手顿脚 拼音 zhǐ shǒu dùn jiǎo 注音 ㄓˇ ㄕㄡˇ ㄉㄨㄣˋ ㄐ一ㄠˇ 解释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 指手顿脚是中性词。 繁体 指手頓脚
顿脚捶胸 拼音 dùn jiǎo chuí xiōng 注音 ㄉㄨㄣˋ ㄐ一ㄠˇ ㄔㄨㄟˊ ㄒㄩㄥ 解释 同“顿足搥胸”。 出处 《中国民间故事选·打碎的碗》:“可是国王顿脚捶胸地骂道:‘没用的东西们,如果发现碗上有一道裂纹,就反你们每本个中绞死一个!’” 例子 有时候,工作没有做好,就顿脚捶胸,恨不得把自己撕成几半。昊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 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感情 顿脚捶胸是中性词。 繁体 頓脚搥胷 近义 顿足捶胸
顿开茅塞 拼音 dùn kāi máo sè 注音 ㄉㄨㄣˋ ㄎㄞ ㄇㄠˊ ㄙㄜˋ 解释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例子 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象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正音 “塞”,不能读作“sāi”、“sài”。 用法
搓手顿足 拼音 cuō shǒu dùn zú 注音 ㄘㄨㄛ ㄕㄡˇ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例子 辅成搓手顿足了半晌,没个理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焦急的样子。 感情 搓手顿足是中性词。 繁体 搓手頓足 近义 急不可待 反义 慢条斯理 英语 rub one's hands and stamp one's foot (get anxious and impatient) 日语 いら
椎胸顿足 拼音 zhuī xiōng dùn zú 注音 ㄓㄨㄟ ㄒㄩㄥ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出处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无以少异于平时,乃椎胸顿足,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 感情 椎胸顿足是贬义词。 繁体 椎胷頓足 近义 椎胸跌足、椎膺顿足
豁然顿悟 拼音 huō rán dùn wù 注音 ㄏㄨㄛ ㄖㄢˊ ㄉㄨㄣˋ ㄨˋ 解释 同“豁然大悟”。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 豁然顿悟是中性词。 繁体 豁然頓悟 近义 豁然大悟、豁然开悟、豁然省悟
顿学累功 拼音 dùn xué lěi gōng 注音 ㄉㄨㄣˋ ㄒㄩㄝˊ ㄌㄟˇ ㄍㄨㄥ 解释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繁体 頓學累功
捶胸顿足 拼音 chuí xiōng dùn zú 注音 ㄔㄨㄟˊ ㄒㄩㄥ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例子 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正音 “捶”,不能读作“chuī”。 辨形 “捶”,不能写作“棰”。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顿口无言 拼音 dùn kǒu wú yán 注音 ㄉㄨㄣˋ ㄎㄡˇ ㄨˊ 一ㄢˊ 解释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骂得王庆顿口无言,插烛也似磕头求方便。” 例子 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顿口无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张口结舌。 感情 顿口无言是中性词。 繁体 頓口無言 近义 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反义 伶牙俐齿 英语 have nothing to say in reply
搓手顿脚 拼音 cuō shǒu dùn jiǎo 注音 ㄘㄨㄛ ㄕㄡˇ ㄉㄨㄣˋ ㄐ一ㄠˇ 解释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例子 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焦急的样子。 感情 搓手顿脚是中性词。 繁体 搓手頓脚 近义 搓手顿足 英语 wring one's hands
顿足搓手 拼音 dùn zú cuō shǒu 注音 ㄉㄨㄣˋ ㄗㄨˊ ㄘㄨㄛ ㄕㄡˇ 解释 着急惋惜的样子。 出处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例子 他在山上急得顿足搓手,还是无法下山。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着急的样子。 感情 顿足搓手是贬义词。 繁体 頓足搓手 近义 抓耳挠腮 反义 镇定自若
椎膺顿足 拼音 zhuī yīng dùn zú 注音 ㄓㄨㄟ 一ㄥ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同“椎胸顿足”。 出处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女神》,没有不椎膺顿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声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词!”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或痛愤时。 感情 椎膺顿足是中性词。 繁体 椎膺頓足 近义 椎胸顿足
顿足椎胸 拼音 dùn zú zhuī xiōng 注音 ㄉㄨㄣˋ ㄗㄨˊ ㄓㄨㄟ ㄒㄩㄥ 解释 同“顿足搥胸”。 出处 刘立凯《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广州众捣毁日货》:“社会人心异常兴奋,甚至妇人、孺子、车夫、苦力,风元不口谈抵制,戟批痛骂,握拳怒目,顿足椎胸。” 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感情 顿足椎胸是中性词。 繁体 頓足椎胷 近义 顿足捶胸、顿脚捶胸
顿纲振纪 拼音 dùn gāng zhèn jì 注音 ㄉㄨㄣˋ ㄍㄤ ㄓㄣˋ ㄐ一ˋ 解释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出处 《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治国。 感情 顿纲振纪是中性词。 繁体 頓綱振紀
顿挫抑扬 拼音 dùn cuò yì yáng 注音 ㄉㄨㄣˋ ㄘㄨㄛˋ 一ˋ 一ㄤˊ 解释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例子 但这是当时的风气,要激昂慷慨,顿挫抑扬,才能被称为好文章。鲁迅《〈集外集〉序言》 用法 作定语、状语、补语;形容声音。 感情 顿挫抑扬是中性词。 繁体
顿足失色 拼音 dùn zú shī sè 注音 ㄉㄨㄣˋ ㄗㄨˊ ㄕ ㄙㄜˋ 解释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成仓猝莫如所救,顿足失色。” 繁体 頓足失色
茅塞顿开 拼音 máo sè dùn kāi 注音 ㄇㄠˊ ㄙㄜˋ ㄉㄨㄣˋ ㄎㄞ 解释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例子 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正音 “塞”,不能读作“sài”。 辨形 “茅”,不能写作“矛”。 辨析 茅塞顿开与“恍然大悟”有别;茅塞顿开一般用于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