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襟字的成语大全

襟字的常见组词有:豁目开襟、奋袂攘襟、指腹裁襟、正襟安坐、掣襟肘见、捉襟肘见、捉襟露肘、送抱推襟、裾马襟牛、襟裾马牛、正襟危坐、捉襟见肘、枕山襟海、整襟危坐、血泪盈襟、推襟送抱、泣下沾襟、前襟后裾、披襟解带、牛马襟裾、马牛襟裾、襟怀坦白、襟江带湖、襟怀洒落、襟怀磊落、割襟之盟、扼襟控咽、襟、掣襟露肘、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字的位置、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

襟字相关信息

  • 拼音jīn
  • 部首
  • 总笔画18画
  • 统一码895F
  • 五笔PUSI
  • 仓颉LDDF
  • 郑码WTFB
  • 四角34291

襟jīnㄐㄧㄣˉ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对~。底~。~带(亦喻山川屏障环绕

含襟字的词语和解释

词语拼音/解释
襟江带湖 拼音 jīn jiāng dài hú 注音 ㄐ一ㄣ ㄐ一ㄤ ㄉㄞˋ ㄏㄨˊ 解释 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襟江带湖是中性词。 繁体 襟江帶湖 近义 襟江带河
牛马襟裾 拼音 niú mǎ jīn jū 注音 ㄋ一ㄡˊ ㄇㄚˇ ㄐ一ㄣ ㄐㄨ 解释 犹言衣冠禽兽。 出处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 牛马襟裾是中性词。 繁体 牛馬襟裾 近义 衣冠禽兽、沐猴冠冕
捉襟肘见 拼音 zhuō jīn zhǒu xiàn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ㄓㄡˇ ㄒ一ㄢˋ 解释 见“捉衿见肘”。 出处 《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例子 只为一向窘迫,捉襟肘见,便东涂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贫困。 感情 捉襟肘见是中性词。 繁体 捉襟肘見 近义 捉襟见肘、捉衿露肘、捉襟露肘 俄语 мыкáться в нищете
襟怀洒落 拼音 jīn huái sǎ luò 注音 ㄐ一ㄣ ㄏㄨㄞˊ ㄙㄚˇ ㄌㄨㄛˋ 解释 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出处 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三·跋唐子西贴》:“不妄与人交,而襟怀洒落,人自受之。”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 感情 襟怀洒落是中性词。 繁体 襟懷灑落
血泪盈襟 拼音 xuè lèi yíng jīn 注音 ㄒㄩㄝˋ ㄌㄟˋ 一ㄥˊ ㄐ一ㄣ 解释 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 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非常悲痛。 感情 血泪盈襟是贬义词。 繁体 血涙盈襟
奋袂攘襟 拼音 fèn mèi rǎng jīn 注音 ㄈㄣˋ ㄇㄟˋ ㄖㄤˇ ㄐ一ㄣ 解释 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很激动。 感情 奋袂攘襟是中性词。 繁体 奮袂攘襟
襟怀磊落 拼音 jīn huái lěi luò 注音 ㄐ一ㄣ ㄏㄨㄞˊ ㄌㄟˇ ㄌㄨㄛˋ 解释 襟怀:胸怀。磊落:光明正大。心怀坦荡,光明磊落。 出处 宋·胡梦昱《竹林愚隐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怀磊落,交游敬之。” 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大丈夫当襟怀磊落,妾见君家何多不豫之色?”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感情 襟怀磊落是中性词。 繁体 襟懷磊落 近义 襟怀坦白 反义 两面三刀 英语 be magnanimous and unselfish have largeness of mind
掣襟露肘 拼音 chè jīn lù zhǒu 注音 ㄔㄜˋ ㄐ一ㄣ ㄌㄨˋ ㄓㄡˇ 解释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例子 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感情 掣襟露肘是贬义词。 近义 捉襟见肘
整襟危坐 拼音 zhěng jīn wēi zuò 注音 ㄓㄥˇ ㄐ一ㄣ ㄨㄟ ㄗㄨㄛˋ 解释 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 出处 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恭敬严肃地坐着。 感情 整襟危坐是中性词。 近义 正襟危坐、正襟安坐 英语 be serious 俄语 сидеть со всей серьёзно
前襟后裾 拼音 qián jīn hòu jū 注音 ㄑ一ㄢˊ ㄐ一ㄣ ㄏㄡˋ ㄐㄨ 解释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出处 繁体 前襟後裾
正襟危坐 拼音 zhèng jīn wēi zuò 注音 ㄓㄥˋ ㄐ一ㄣ ㄨㄟ ㄗㄨㄛˋ 解释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出处 《史记 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例子 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郭沫若《学生时代 到宜兴去》 正音 “正”,不能读作“zhēng”。 辨形 “坐”,不能写作“座”。 辨析 正襟危坐与“一本正经”有别:正襟危坐侧重于形容仪表;“一本正经”侧
掣襟肘见 拼音 chè jīn zhǒu xiàn 注音 ㄔㄜˋ ㄐ一ㄣ ㄓㄡˇ ㄒ一ㄢˋ 解释 掣:牵拉;襟:衣襟。指捉襟见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 出处 《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贫寒。 感情 掣襟肘见是贬义词。 繁体 掣襟肘見 近义 捉襟见肘、掣襟露肘 英语 in a predicament
襟怀坦白 拼音 jīn huái tǎn bái 注音 ㄐ一ㄣ ㄏㄨㄞˊ ㄊㄢˇ ㄅㄞˊ 解释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例子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正音 “襟”,不能读作“jìn”。 辨形 襟,左部是“衤”,不是“礻”。 辨析 襟怀坦白和“胸无城府”;都含有“正直、直率”的意思
送抱推襟 拼音 sòng bào tuī jīn 注音 ㄙㄨㄥˋ ㄅㄠˋ ㄊㄨㄟ ㄐ一ㄣ 解释 真诚相待的意思。 出处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第16卷:“康祺独怪容甫爱少宰旷代之知,复得仪征相国、镇洋制府送抱推襟,殷殷以国土相期待。” 例子 曾朴《孽海花》第16回:“这回在柏林时候,饭余灯背,送抱推襟,一种密切的意思,真是笔不能写、口不能言。”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真诚待人。 感情 送抱推襟是中性词。 近义 推襟送抱 英语 open one's heart to
指腹裁襟 拼音 zhǐ fù cái jīn 注音 ㄓˇ ㄈㄨˋ ㄘㄞˊ ㄐ一ㄣ 解释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指腹裁襟是中性词。 近义 指腹割衿
枕山襟海 拼音 zhěn shān jīn hǎi 注音 ㄓㄣˇ ㄕㄢ ㄐ一ㄣ ㄏㄞˇ 解释 靠山依海。 出处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枕山襟海是中性词。 近义 枕山负海
襟裾马牛 拼音 jīn jū mǎ niú 注音 ㄐ一ㄣ ㄐㄨ ㄇㄚˇ ㄋ一ㄡˊ 解释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出处 语出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例子 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元 汪元亨《朝天子 归隐》曲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等。 感情 襟裾马牛是贬义词。 繁体 襟裾馬牛 近义 裾马襟牛
割襟之盟 拼音 gē jīn zhī méng 注音 ㄍㄜ ㄐ一ㄣ ㄓ ㄇㄥˊ 解释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出处 《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例子 这两家割襟之盟,果是有之,但工部举家已绝,郎君所遇,乃其幽官,想是夙愿了。(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回)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约定等。 感情 割襟之盟是中性词。 近义 指腹为婚
马牛襟裾 拼音 mǎ niú jīn jū 注音 ㄇㄚˇ ㄋ一ㄡˊ ㄐ一ㄣ ㄐㄨ 解释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出处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例子 闻孝氏孝友之风而无兴起之志。诚马牛襟裾者也。(明 赵弼《赵氏伯仲友义传》) 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讥讽人不懂得礼节。 感情 马牛襟裾是中性词。 繁体 馬牛襟裾 近义 衣冠禽兽 英语 a dressed up horse or ox(lack of etiquette)
披襟解带 拼音 pī jīn jiě dài 注音 ㄆ一 ㄐ一ㄣ ㄐ一ㄝˇ ㄉㄞˋ 解释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例子 明·陈子龙《伟南筑居远郊鲜入城市近闻其事释氏甚谨作诗问之》:“更闻理外事无心,披襟解带相追寻。”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披襟解带是中性词。 繁体 披襟解帶
正襟安坐 拼音 zhèng jīn ān zuò 注音 ㄓㄥˋ ㄐ一ㄣ ㄢ ㄗㄨㄛˋ 解释 正襟:正一正衣襟。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昔贬涪州,过汉江,中流船几覆,举舟之人皆号泣,伊川但正襟安坐,心存诚敬,已而船及岸。”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恭敬严肃地坐着。 感情 正襟安坐是中性词。 近义 正襟危坐、整襟危坐 英语 starighten one's clothes and sit properly
推襟送抱 拼音 tuī jīn sòng bào 注音 ㄊㄨㄟ ㄐ一ㄣ ㄙㄨㄥˋ ㄅㄠˋ 解释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出处 南朝 梁 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唯丈人而已。” 例子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严比王》:“严比王太守与余同受业于沈鹿坪师,推襟送抱,情谊独敦。”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 推襟送抱是褒义词。 近义 开诚布公、推诚相见 反义 虚情假意 英语 be sincere in dealing with others(treat each other with perfect
裾马襟牛 拼音 jū mǎ jīn niú 注音 ㄐㄨ ㄇㄚˇ ㄐ一ㄣ ㄋ一ㄡˊ 解释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例子 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明高濂《玉簪记·姑阻》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等。 感情 裾马襟牛是贬义词。 繁体 裾馬襟牛 近义 襟裾马牛
扼襟控咽 拼音 è jīn kòng yān 注音 ㄜˋ ㄐ一ㄣ ㄎㄨㄥˋ 一ㄢ 解释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 出处 宋·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 例子 控制南京就有扼襟控咽的作用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控制要害。 感情 扼襟控咽是中性词。 繁体 搤襟控咽 近义 扼喉抚背 英语 secure a strangle hold on(clutch at the throat)
捉襟见肘 拼音 zhuō jīn jiàn zhǒu 注音 ㄓㄨㄛ ㄐ一ㄣ ㄐ一ㄢˋ ㄓㄡˇ 解释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例子 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 创造十年》) 正音 “肘”,不能读作“cùn”。 辨形 “肘”,不能写作“肋”。 用法 连动式;作